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3月,内黄县一农民翻地时,发现一件金代铜权,后为县文管所征收。该铜权高10.5、腹围17、底径4厘米,重850克(图一)。铜权方形纽,束腰座,腹部铸有楷书阴刻铭文(图二),正面“大定”,背面“十二年”和“官”字。据  相似文献   

2.
最近,省文物研究所在平舆县射桥乡发掘时,从群众手里征集到元代铜权一枚。(图一)。铜权为方形圜鼻,腹呈宝瓶状,上大下小,底为圆形,鼻高2.1、腹径5、底径5.6、通高10.9厘米(见图一)。实重951.1838克。此权系黄铜所铸,铸缝清晰可辨。铜权腹部正面阴刻“至元八年”四字,背面阴刻“南  相似文献   

3.
1986年5月,辽宁省凤城县赛马乡红石村村民在采石时发现一方铜印,遂即送交文物部门,现藏风城县文管所。印为铜质,印面呈长方形,长方梯形钮。印面长6.8厘米,宽6.5厘米,通高4.5厘米,边厚1.3厘米,重675克。阴刻汉字九重叠篆书,印文为“提控所弹压印”(见图).钮上端阴刻一个“上”字,以示用印方向。  相似文献   

4.
1981年6月,三原县高渠乡西秦砖厂在掘土时发现一方古印,现为三原县博物馆征集。该印铜质,印面为正方形。朱文刻三行10字,印文为“蕃落第四副指挥使朱记”(图一),印文为九叠篆。长5.4、宽5.2、厚1.5厘米。有橛纽。带纽通高4.6厘米。印背以纽为界左右各阴刻铭文四字,右“天圣五年”,左“少府监铸”,印纽顶部阴刻  相似文献   

5.
1976年6月21日,朝阳县大平房公社大平房大队社员王忠生在铲地时发现一方古代铜印,后送交文物部门,现由朝阳地区博物馆收藏。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6.3、边高1.2、通高4.1厘米。长方梯形钮。印面篆刻九叠阳文“都统府弹压印”六字,印背右侧阴刻“天赐二年”年款,左侧阴刻“弹压”二字(见图)。都统府弹压印,过去很少发现。迄今为止,仅金毓黻先生在《东北古印钩沉》里收录一方,印文亦为“都统府弹压印”,背文  相似文献   

6.
1979年4月,武陟县城东北15华里的亢杨村出土一块唐贞元年(公元789年)阆州阆中县令崔惟悌的墓志铭(图一)。墓志为青石,正方形,长宽各49.7厘米,厚19厘米,无盖。志文阴刻楷书21行,行21字,并有阴刻浅线分格全志共554字。墓志全文如下:大唐故阆州阆中县令上柱国崔公墓志铭  相似文献   

7.
山东临沂市发现五件元代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馆先后收集到五件元代铜权。现介绍于下。 1号束腰,平面六边形,方环鼻。权上铸阴刻铭文:正面"大德十一年"(1307年),背面"益都路",右侧面"大一"。通高10.8厘米,重445克(图一:左1;二)。 2号形制与1号相同,权上铸阴刻铭  相似文献   

8.
凤翔县博物馆收藏有汉代至三国时期的私、官印共十一方,现予以报导,并就其中有关印章略作考证。一、私印七方井相私印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3、边宽1.5×1.5、厚0.6厘米。印面阴刻篆文“井相私印”四字。有边栏(图1)。李邦私印馆藏品。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6、边宽1.8×1.8、厚0.8厘米。印面阴刻篆文“李邦私印”四字(图二)。  相似文献   

9.
1990年8月,巩义市(原巩县)文管所在市区西南20余公里的鲁庄乡安头村破获文物盗掘案件中,收缴当地出土的一合唐代九品宫人墓志,今藏巩义市文管所。志石为正方形,边长34、厚10厘米。左下角残,志文楷书,10行,行13字(图一)。志董边长34厘米,正中阴刻篆书“亡宫唐志”四字(图二)。墓主卒于“通天二年”,按“通天”为武则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初,勉县温泉乡牟营砖厂取土时,发现一件有记年铭文的三国魏弩机(见图)。弩机铜质,完整无损,重三市斤。箭箱长13.3、宽4厘米,望山高6、下柄长7厘米,前后栓帽为方形。在箭箱上面的右边尾部,阴刻有三行文字,一半已剥蚀难识,据其字距来看,第一行十一字,第二、三行各为八字。文曰:“黄初七年六月一日,□□□监作吏萧诗已,□□□师张倌耳师造□”。在箭箱右侧,阴刻有“才廿二”三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樟树市博物馆藏有一方清代李友棠旧藏、蒋士铨题记的端砚。此砚系1972年从樟树市观上乡潭埠村委敖坊村收集的。砚随石形而制,略呈椭圆形,正面略大于底面,长28、宽18.5~23、厚4.5厘米。砚额中部偏左有一随形贮水池,深1厘米,其内阴刻海水波涛纹。砚额其余部分阳刻云纹和一条翔龙(图一)。砚左侧阴刻隶书"适园珍藏"4字铭,铭文下刻阴文篆书"临川李氏"方印一(图二)。砚背阴刻蒋士铨行书题记:"此石坚细苍润,真西洞中层石也。适园出示,因志于后。心余蒋士  相似文献   

12.
1984年2月,兴平县东南约10公里的田阜乡猴村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一盏有铭文的汉代铜灯。灯体为浅圆盘状,口微侈,中心有一锥柱,盘的一侧向外伸出曲形叶状手柄,柄端上阴刻篆书“横山宫”三字(图一),  相似文献   

13.
197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发现了一件铜漏.《伊克昭盟发现西汉铜漏》一文介绍说:“壶内底铸出阳文‘千章’二字.壶身外面正当流管之上,阴刻铭文一行:千章铜漏一,重卅二斤,河平二年四月造.在第二层梁的长方孔两端阴刻中阳铜漏四字.”刊登该文的《考古》1978年第5期的图版拾壹有铜漏器形和铭文的照片.转载该文的《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的图版拾玖有铜漏铭文的拓片.审视照片和拓片,壶底阳文第一个字作“¥”,壶身阴文第一个字“干”,这两个字都应释作“干戈”之“干”.  相似文献   

14.
<正> 1984年,迁西县瓦房庄乡金龙口村刘长兴在挖地时,出土铜印一方,现简介如下: 此铜印高3.81厘米,略呈正方形,钮上面刻一“上”字。钮高2.5厘米,钮宽0.9厘米;印面长5.4厘米,宽5.3厘米。钮两边阴刻楷书“太平兴国五年七月铸”九字。(图1)印正面篆书“雄勇第十二副指挥使记”共十字。(图2)。 据《宋史兵一禁军上》记载:“雄勇旧号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8)
<正>2010年3月,延安市城南虎头峁出土唐罗何含墓志一合,现藏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墓志砂石质。志盖呈覆斗形,盖顶长38.5、宽36厘米,正中为棋盘格,每格一字,篆书阴刻"大唐故罗府君墓志铭"9字,四刹宽16.5厘米,饰牡丹纹(图一)。志石近正方形,长65.5、宽65、厚17厘米。志文楷书,阴刻,有栏,共26行,多为满行27字,后6行满行53字(图二)。延州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冬,四川西昌市西郊钟官坡村的一户农民在改建旧房时,发现早年砌在墙基里的一方刻石残件(图一),是一件大理时期的遗物。刻石残件用当地红色砂石雕制,作圆头碑形状,两面刻写文字(图二、三),下部残缺。残高30、宽26、厚5厘米。正面上部中间雕有高约10、宽约6厘米的小龛,龛内浮雕一尊趺坐的佛像。小龛两侧阴刻朱雀图案,下面有阴刻直书的汉字六行,均缺下部,存三十九字。文为:  相似文献   

17.
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南四里金上京故址中,曾出土多方金代官印,现仅试考二方,以见金末官制之一斑。一、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1964年出土,现藏于阿城县文物管理所。铜质,方形,边长6.3、厚1.6厘米,重670克。梯形纽,高3.2、宽2.8、厚1.5厘米。印面为九叠篆文,九字:“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图一)。印身上侧阴刻楷书四字:“总押荒字”。印背亦有阴刻楷书  相似文献   

18.
宦谒笺识     
宦谒笺识陈秉新1991年安徽省天长县三角圩一号西汉墓出土五枚玺印.其一为玉质,阴刻篆文“桓平之印”4字;其二为木质,阴刻篆文“广陵宦谒”4字;其三为铜质,阴刻篆文“臣平”2字;其四为铜质,阳刻篆文“桓平私印”4字;其五为铜质,阴刻篆文“桓平私印”4字...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河南省有关文物部门征集到一批铜质官印,现介绍如下: 1、“别部司马”印两方,形制相同。印均呈正方形,鼻纽。印面阴刻篆书“别部司马”四字(图一:1、2)。印面2.4×2.4、通高2厘米。  相似文献   

20.
1979年8月,四川剑阁县城郊公社剑公大队二生产队社员在城北卧龙山麓发现明兵部尚书赵炳然夫妇合葬墓。四川省博物馆和剑阁县文化馆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现简报于下。墓室结构和棺椁这座墓的墓向180°。因后期扰乱,墓道的情况不明。距墓室南端15米处立一石墓碑。碑正面阴刻"诰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赵恭襄公之墓",左边阴刻"诰封一品夫人王氏",右边阴刻"贡烈亚夫人杨氏"。墓室前2米左右有一方用大理石刻的墓志(图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