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两年前的秋天,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扎江寺举行的一次大法会上,活佛带领众僧念经、清神、还愿,祈祷社会安康,为牧民摸顶赐福。牧人们在获得了心灵安抚、精神滋补之后,尽情地投入到了自娱自乐之中。其中的山歌比赛,有着赛马一般的激越,各代表队的男女歌手一个赛过一个,按时下的说法,部属于地道的“原生态”唱法。人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叫好声一片。  相似文献   

2.
“花儿”歌手,通俗地讲就是在“花儿”演唱上具有一定的天赋或造诣的人。“花儿”歌手这个概念对于确认“花儿”演唱者的身份是很宽泛、很笼统的。有的人唱花儿只是出于自得其乐与情感宣泄;有的人唱“花儿”则出于职业需要,那是他谋生的手段。如果从演唱者的身份上进行更细致的划分,那么便产生了民众“花儿”歌手与专职“花儿”歌手之别。民众“花儿”歌手,即在某些特定空间、时间里以自娱、会友为目的进行“花儿”演唱的歌手。他们通常是生活在乡村的农民,目前也有一部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民工和极少数市民中的“花儿”爱好者。因此,将民众…  相似文献   

3.
庾晋 《中国西藏》2003,(2):51-53
2002年5月12日,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索朗旺姆以激昂动人的《金色的故乡》,捧走了业余组民族唱法的唯一金奖。5月17日又一举夺得大赛业余组决赛最后—个大奖一观众最喜爱歌手奖。这颗歌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歌坛前辈和听众的普遍赞誉。无疑索朗旺姆己成为继才旦卓玛之后,又一位来自雪域的歌坛金凤凰。  相似文献   

4.
苏雅军 《丝绸之路》2012,(24):92-94
悉心研读我国音乐史料,可看到中国声乐的发展道路崎岖而艰难: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唱法问题"的争论,随后声乐界持续多年的"土洋之争",到"新的中国唱法"命题的提出,老一辈声乐家执着奋斗而提出创立"中国声乐学派"的宏伟目标;从80年代"中国青年歌手声乐大奖赛"三种唱法的设立,到三种唱法最终不能顺应大众的审美需求,于是"模糊唱法"的新概念提了出来;从2001年中国首届"金钟奖"声乐大赛上三种唱法被取消,到2002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声乐大赛"上规定所有选手必须唱一首中国声乐作品,到2004年"原生态"唱法的提出和出现,再到中国民歌最终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展风采。经过整整半个多世纪的不懈追求,中国声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5.
童本义 《古今谈》2006,(4):69-72
相传1852年前后,越剧起源于浙东嵊县南乡马塘农民金其炳开创的“落地唱书”,俗称“的笃戏”,因演唱时“的笃、的笃”敲打板子而得名。越剧最初都是男演员。从“落地唱书”发展到第一次搬上农村舞台,至今已整整100周年。  相似文献   

6.
袁佩凤 《神州》2013,(33):143-143
越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适合于从小培养,在幼儿中进行越剧启蒙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越剧在三明的背景与现状、在幼儿中进行越剧启蒙教育的意义、如何进行启蒙教育三方面阐述本人对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粗浅认识与心得。  相似文献   

7.
陈珊珊 《神州》2020,(1):39-39
音乐,是作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的媒介之一,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有效沟通,不同国家对音乐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在音乐唱法中,主要可以分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两种唱法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在音乐领域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演唱时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两者唱法的发源地不同,所以在唱法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也有一些相同之处。近几年,在当前音乐形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逐渐开始出现融合趋势。本文将对比分析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呼吸运用、嗓音运用、吐字咬字运用方面的不同点,探讨如何做好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具体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是歌手》是近期最火的节目。这个以歌手为主体的真人秀节目,也是中国电视荧屏上最新版“楚门的世界”。真实与表演,艺术与娱乐,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在这些自相矛盾却又难舍难分的价值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9.
旅游信息     
《旅游》2005,(11):94-95
“非常新加坡”动感101校园演唱会在东华大学举行新加坡歌手林俊杰与上海师妹金莎等倾情献演2005年10月17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流行音乐频率“动感101”节目联手新加坡旅游局在东华大学体育馆举行了一场名为“非常新加坡”动感101的校园演唱会。演唱会自始至终洋溢着浓郁的新加坡色彩,新加坡歌手林俊杰及其上海师妹金莎无疑是当晚最耀眼的歌手,新加坡旅游局还在现场举行了抽奖,送出了2个自由行名额。整个场馆分成了6大区域,都是以新加坡特色景点命名的,分别是鱼尾狮公园、小印度、牛车水、乌节路、圣淘沙和滨海艺术中心。新加坡小天王林俊杰带着歌迷的万千宠爱率先登场,献唱了“一千年以后”等冠军金曲,听得现场3,000多名观众如痴如醉。林俊杰还与上海师妹金莎甜蜜合唱了“被风吹过的夏天”,一度把演唱会推向高潮。演唱会最激动人心的  相似文献   

10.
马燕 《丝绸之路》2010,(16):76-77
艺术需要包容,更需要多元化的吸收和借鉴。民通唱法这一新型唱法继承了民族唱法中科学、民族的元素,也不失通俗唱法的时尚性。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民通唱法与其他唱法的共性与个性,总结实践经验,认为民通唱法的存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文化发展多元化的标志性产物。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底拍竣。当时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记录。当然,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此片被周恩来誉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用以招待各国记者,国际舆论对虹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怀疑由此冰释。事实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原名《梁祝哀史》,是越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民族及各地方的歌唱艺术极为丰富多彩,具有与世界其他民族声乐艺术不同的特点、风格和独特的规律。民族唱法由于运用嗓音与共鸣调配上的区别而形成了特色,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字、腔、声、情、味”五个字上。民族声乐艺术要与时俱进,需不断创新发展,既要努力学习和继承我国的传统唱法及理论,又要研究学习外国声乐理论和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唱法批评,例如"土洋唱法之争""三种唱法之争""原生态唱法之争""跨界唱法之争"等唱法批评,作为一种学术思潮,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60多年的争论可谓是轰轰烈烈,时至今日仍势头不减。由于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唱法批评的侧重点,不同的评论家、歌唱家对其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对其中的诸多观点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导致"唱法批评"在批评实践中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对唱法批评文献的简要梳理,反思唱法批评现象,审视唱法与唱法批评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与中国声乐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唱法批评影响着唱法又促进着唱法,唱法反过来又丰富着唱法批评,二者协力,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琼瑶“不再捧内地新人” 由于《还珠格格》里的格格们甚至丫环都相继与捧红自己的公司反目成仇,很快便传出寒了心的琼瑶发誓 “不再捧内地新人”的信息。当然,琼瑶捧不棒内地新人并不重要,但我们应该从中看到些什么呢? 歌手与签约公司距合同终止期还很远便不欢而散的新闻,是前几年娱乐版的主打文章。一批批刚刚脱颖而出或者即将脱颖而出的小歌手们,在度过最初创业艰难而又无望的日子后,纷纷迫不及待地要求“摆脱公司的不合理、不平等的制约”,大致给人们的印象是:这些小歌手再不能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地让黑心的公司宰割了! 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刘征宇 《神州》2014,(5):98-98
随着音乐剧向着公共化、社会化发展,加强音乐剧课程的学科建设,探索音乐剧课程与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剧唱法教学是该专业课程方案设置中的一门主干学科,本文以音乐剧唱法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来对音乐剧唱法教学法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6.
都是赢家     
就像当年“超女”赛制引发关于公民选举方式的讨论一样,这一次《我是歌手》的赛果引得台湾岛内绿营战线极不乐意,一会儿说这是另一种“统战”,一会儿又说是因为林志炫和杨宗纬的台湾歌手身份导致不能夺得最后的歌王,如果说前者想太多。那么后者体现出来的大惊小怪、狭隘与过分敏感,只能证明一件事:在娱乐这回事上,幽默感不足有多可笑。  相似文献   

17.
俞振飞先生创造了昆坛上第一个流派——俞派,独树一帜地发展了昆曲小生的唱法,声腔之美、甘醇绵甜、跌宕有致,以家传及师承之技法,表现剧中各种人物的复杂情感,将清代叶堂唱法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天赋佳嗓,讲究声律、韵味的唱法,又因擅长诗、书、画,在唱念、眼神、手势、脚步各方面,表现出浓厚的书卷气,世称为“俞派”。俞派的形成.首先得自家传,  相似文献   

18.
<正>70年栉风沐雨,70年历史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金秀大瑶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用“日新月异”“今非昔比”“翻天覆地”都难以形容。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类似“石牌头人当县长”“穷苦‘山丁’翻身做主人”“民间歌手上北京”“黄泥鼓舞‘出国门’”等一个个关于民族交融和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委婉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展现了一幅幅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谐画面。  相似文献   

19.
李严 《神州》2011,(9X):192-192
音乐是一门能释放压力和抒发感情的艺术学科,被编入至教材后,对于音乐的演唱方式也有了很多种创新。随着流行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大,流行唱法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在文化时代下,流行唱法也被引入到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流行演唱声乐的进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流行唱法的专业课程,以满足社会对这一唱法的需求。由于流行演唱声乐的教学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因此并没有形成科学的培养模式,导致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讲述流行演唱的简介和流行演唱声乐的教学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感受,希望能利于流行演唱声乐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花儿”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历来深受汉、回、土、藏等各族人民的喜爱。她源于民间,长于民间。在大通这片高天厚土上,说起“花儿”,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五六岁孩童都会唱两句。近年来,在县文化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花儿”的演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各地“花儿”会,各族“花儿”歌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每逢春夏,田野里,山坡上“花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