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的发达,集中体现在官方慈善事业的繁荣和民间慈善事业的勃兴两个方面.官方通过兴建慈善机构、设置慈善粮仓、实施应急救济等手段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则通过成立慈善组织、实施族内济助、自发捐资行善等方式来促进慈善事业的进步.宋代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具有机构设置早、规模大、设施全、济助对象多、慈善活动制度化等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高度发达、古代慈善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等,是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郭常英 《史学月刊》2006,(11):107-109,114
我国的慈善事业目前尚不发达,慈善史研究也较为薄弱。《中国慈善简史》一书为推动慈善史研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重视慈善历史的研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我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史学月刊》2013,(3):5
【编者按】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历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慈善事业,以作为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以2008年汶川地震赈灾为标志,当代中国慈善事业进入了划时代的新阶段,然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引人关注的慈善事件与现象,使慈善成为全社会聚焦热点的同时,亦备受人们的考问。当代中国慈善究竟应当如何转型发展?中国慈善史研究应该如何深入探索?这都引发起人们不尽的思考。为寻求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的慈善事业,尤其是民间慈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社会救济的主力,这与东北地方社会群体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民初,东北地方社会群体的慈善救济理念发生了转变,从消极的重养轻教到积极的教养并重,慈善救济对象和内容呈现扩大化趋势。地方社会群体的慈善活动具有养济、教化等多重功能,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改良和教育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了东北慈善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张明 《沧桑》2009,(3):69-70
慈善事业被称为“第三次分配”,是对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在化解社会矛盾、扶助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发展慈善事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条件,本文试从国家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公众慈善意识、慈善组织等方面来探析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周秋光著的《中国慈善简史》是目前仅见的包括从古至今中国慈善思想和慈善实践的研究专著,就研究方法和理论阐述都具有重大价值。读后深受启发,联想到中国慈善史研究中存在有下列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何谓慈善事业;近代中国的慈善事业与公共领域;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与西方影响;中国红十字会起源于何时。  相似文献   

7.
胡小玲 《神州》2011,(1X):1-2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具体标志。本文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慈善具有公民自我教育、缓和社会矛盾、提升公民意识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慈善事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外华人是推动世界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近代以来海外华人的慈善活动不曾间断过.财富的累积,素质的提高及中外慈善文化的熏陶促使海外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但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海外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9.
焦若凰 《神州》2012,(29):25-25
慈善事业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慈善事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缓解贫富分化,促进各阶层的融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对慈善文化和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慈善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方面。美国作为一个慈善大国,慈善事业的制度之完善、影响之深远是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同时,慈善事业为美国社会福利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在美国,不仅富人积极参与慈善,民众也乐善好施。按志愿者占总人口比例和慈善捐赠的规模来看,美国无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慈善国度。美国慈善事业能够如此发达,慈善家能够如此慷慨,这种伟大的成就与文化中的宗教因素、个人主义和志愿与互助精神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政权的确立与巩固,民国政府逐步建立起具有近代意义的慈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此推动了慈善立法工作的展开,渐次颁行了一系列有关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总的来说,民国慈善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法规内容已基本涵括慈善组织监管、慈善捐赠褒奖与税收减免等三个方面,体系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12.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监督慈善团体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慈善事业基本法。它的出台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也是规范慈善团体管理运作的客观需要。《监督慈善团体法》的基本内容包括慈善团体的目的与分类、慈善团体的设立及呈报办法、慈善团体所办事业之限制、发起人与会员的资格、会期与财务账目、募捐的许可与监管、褒奖等项。随后,国民政府各级主管官署着力从慈善团体的立案、监管以及慈善事业的褒扬等方面予以施行之。该法奠定了民国后期慈善法制的基石,但也有概念界定不准、内容未尽详备、法理不够充足等局限。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东北地方精英经办慈善事业的内容从简单趋向繁复;他们多以个人的名义参与慈善事业,有的演变为整个家族的善举,直至许多善士联合成立各种慈善团体,救济平民百姓。其积极地参与慈善事业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慈善理念的熏染、保护身家性命与在公共领域内发挥济世救人的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考虑。透过其积极的善举,可以获知东北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张謇作为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教育和慈善事业,开辟出多条他人未走之路。张謇兴实业有起落,然办教育、行慈善影响巨大。他将慈善事业看作是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想之重要补充,“窃謇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时,惟赖慈善”。[1]张謇用其毕生精力倾心慈善事业,是慈善事业的忠实践行者。中国历史上行善之事、之人、之论,可追溯者众多,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兼具慈善理念、慈善留存、慈善影响于一身者,张謇当属第一人。本文重点就张謇慈善护佑事业、慈善救助事业、慈善公益事业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作实践与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9)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秋光  曾桂林 《史学月刊》2002,11(11):84-94
1895-1949年,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促使了中国东南社会的沧桑变迁及其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清末十余年是初步兴起时期,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得以萌生,慈善公益活动有了初步扩展,传统的善堂善会纷纷向近代慈善团体转变。民国是兴盛发展时期,东南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团体和慈善家群体,对于民国社会的维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慈善事业实际上扮演着调节社会的重要角色,成为推动近代社会前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中国古代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至成熟阶段的重要时期。在儒家博施济众思想的影响下,宋代士人群体积极投身民间公益慈善事业,他们在其中担负着发起者、组织者或领导者、管理者的作用。宋代士人群体的民间公益慈善活动,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古代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至成熟阶段的重要时期。在儒家博施济众思想的影响下,宋代士人群体积极投身民间公益慈善事业,他们在其中担负着发起者、组织者或领导者、管理者的作用。宋代士人群体的民间公益慈善活动,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庄可荣 《沧桑》2009,(3):71-72,88
近代买办参与慈善活动基于利己和利他的二元性动机,同时扮演着“经济人”和“道德人”的角色,因而他们的慈善行为也分为亲缘利他行为、互惠利他行为和纯粹利他行为三种类型。而制度的缺失是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软肋,严重制约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32.8万字,59元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城市慈善史的专著,时间贯穿德占日据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八年沦陷时期、战后复原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作者以时间顺序为经,以慈善内容为纬,将青岛的慈善事业置于青岛乃至中国整个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宏大背景之下,展示出青岛慈善事业演进的真实面貌。书中每章对不同历史阶段慈善事业依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慈善政策制订与调整、慈善组织发展概况和典型个案、慈善活动的开展和变化等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小结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号召下,中国近代佛教慈善事业在逆境中求生存,传统积德行善与社会公益相结合,佛教慈善蓬发新的生机,逆势飞扬,谱就乱世慈善赞歌,以其大功大德福利社会和民众,成为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