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有为与《时务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与《时务报》黄士芳《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宣传变法的报纸。作为维新派的舆论工具,《时务报》的出版与维新志士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一点有目共睹,这些人的贡献也为后人所推崇。然而,作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康有为究竟对《时务报》...  相似文献   

2.
《时务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译报,其"东文报译"栏目主持人古城贞吉是应黄遵宪之召受聘于《时务报》的。自此到《时务报》终刊,古城贞吉主持"东文报译"栏目56册(期),发表译文600多篇,共计34余万字,其译文数量在《时务报》及其"域外报译"中的比重较高,译稿内容具有更明显的广泛性与时代性特点。东文报译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和制"词汇引进平台,输入大量新词汇、新概念,传递近代理论与常识,丰富国人西学知识。古城贞吉及其主持的"东文报译"的积极作用不可抹杀。  相似文献   

3.
从晚清社会格局中的地位和身份看,在某种意义上,《时务报》的创办可以视作正途与异途士人的一次成功合作。清末非正途出身的士人往往富于资财而声名不彰,正途士人则人脉深厚却时时短于资金,双方的代表黄遵宪与汪康年合作办报,各自利用自己的人际资源筹措资金、铺建发行网络,《时务报》乃顺利诞生,并且一开始即拥有相对于当时其他报刊极高的发行量。一段时间后,发行渠道通畅、印数很大的《时务报》不再为资金犯愁,保障报馆不被政治风波倾覆,以及继续扩大发行量成为首要任务。由此汪康年等的人脉关系便越来越发挥主导性作用,而单纯在资金上出力的黄遵宪对报馆事务的发言权也就日趋消减。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奉旨向光绪帝进呈其著作《变法通议》,该进呈本和抄本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根据故宫博物院所藏《变法通议》进呈本和抄本,与梁发表在《时务报》上的《变法通议》相比较,文字大体相同,但新增了11篇文章,基本将其当时最重要的政论文章都抄录进呈了,以能影响光绪帝的思想。由此再查当时梁启超在《时务报》《知新报》《湘报》发表的所有文章,发现另有42篇未进呈,除了不宜进呈的文章外,另有《说动》《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3篇,主要是隐瞒了"大同三世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从晚清社会格局中的地位和身份看,在某种意义上,《时务报》的创办可以视作正途与异途士人的一次成功合作。清末非正途出身的士人往往富于资财而声名不彰,正途士人则人脉深厚却时时短于资金,双方的代表黄遵宪与汪康年合作办报,各自利用自己的人际资源筹措资金、铺建发行网络,《时务报》乃顺利诞生,并且一开始即拥有相对于当时其他报刊极高的发行量。一段时间后,发行渠道通畅、印数很大的《时务报》不再为资金犯愁,保障报馆不被政治风波倾覆,以及继续扩大发行量成为首要任务。由此汪康年等的人脉关系便越来越发挥主导性作用,而单纯在资金上出力的黄遵宪对报馆事务的发言权也就日趋消减。  相似文献   

6.
一 关于妇女问题的主张 在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解决妇女问题视为自强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利用《时务报》、《湘报》和《女学报》等报刊,积极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知新报》(TheReformerChina)为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与《时务报》齐名的重要期刊,是研究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珍贵资料。1996年7月,澳门基金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联合影印出版了该报的第1册至第133册(中缺第116册),并附录了第134册的要目,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8.
十一月二十八日(1.12),康有为于上海创刊《强学报》。十二月六日(1.20),御史杨崇伊以诽谤朝政名义,奏请禁封强学会。御史胡孚宸奏请将强学书局改归官办。清廷下令封北京强学会。七月,梁启超在上海创刊《时务报》。  相似文献   

9.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1873年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茶坑村,1895年他作为维新派的主要人物与康有为一起在北京组织和发动了震动朝野的“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政治要求。接着在与封建顽固派的论战中,他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喉舌《时务报》的挑大梁者,更是充分发挥了以文字鼓动天下,以文章推动变法的宣传才能。百日维新期间,他又与康有为一起利用在总理衙门专折奏事,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试论《时务报》内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安徽史学》2006,2(1):15-24
由黄遵宪、汪康年和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期间最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对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曾起到过重要作用.然而遗憾的是,随着戊戌年的政治进程,随着<时务报>日趋红火,黄、汪、梁三人的处境开始变化,他们共患难的创业精神开始丢失,三人之间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并最终导致分手,仅存两年的<时务报>就此结束.<时务报>悲剧是近代中国政治史的一个缩影,由此也折射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些基本特征,所蕴含的意味相当深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份贴近生活和百姓的杂志,《读者》在内容取材、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变革与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变化是同步的。本文主要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以《编读往来》栏目为个案,讨论自创刊以来《编读往来》栏目的内容变迁与受众价值取向之间交流互动的情况,以此透视《读者》内容变迁和读者价值取向的双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广泛征求读者意见,不断提升办刊质量,本刊编辑部每半年进行一次读者评刊调查活动,收集反馈信息,大家对《旅游纵览》杂志在办刊定位、栏目设置、内容编排以及如何创新观念和方法、拓展报道范围、增强针对性等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在此对大家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2019年下半年读者评刊调查结果公布如下:在2019年下半年第7期至第12期中,·读者最关注的3个栏目:《深度涉足》《生态大观》《行者无疆》·读者最喜欢的专题:《企鹅在南极之外》(2019年8期)·读者最喜欢的10篇文章:《布莱德湖惊艳了时光》(2019年7期撰文、摄影/于华芸)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1877年~1927年),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出生于“弃儒而贾”的封建地主家庭,幼得塾师和父亲教育,因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亦深受封建思想熏陶。1898年年22,赴上海入时务报馆掌书记事,业余在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学习日文、英文。时务报馆被封闭后,任东文学社庶务。期间,与该社聘请的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冈佐代治多有过往,在他们影响下始涉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学说,间趣文学。1901年春始,先后应罗振玉招请,任湖北农业学堂译述,主办《农报》,任《世界教育》主编。1902年,留学日本,肄业于东京物理学校。1903年起,相继任江苏通州、苏州师范学堂教习,用西方资产阶级观点讲授哲学、伦理学、社会学。1905年,辑旧撰诗文,以题《静安文集》行世。翌年,赴京任学部图书馆编译,着重教育学研究,始治戏曲史、古器物、古文献。辛亥革命前,王氏用资产阶级观点分析和研究哲学、文学、戏剧、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纵横》2020,(1):62-63
《纵横》杂志读者调查问卷发出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反馈。有的读者填好后拍照发给了我们,有的读者给我们寄回了纸质问卷,还有读者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件,讲述对《纵横》的喜爱以及与《纵横》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东亚病夫”这个词汇出现在1896年.如上海市体育局五百年体育大事记中就说:“(1896年)九月十一日(10月17日)租界英文报纸转载了英国伦敦《学校岁报》专论,称‘夫中国——东方之病夫也’.此后,中国人常被西方人贬为‘东亚病夫’.” 所谓的“租界英文报纸”,是指上海的《字林西报》;“夫中国——东方之病夫也”这句话,则出自当时由梁启超主笔、风靡一时的改革派报纸《时务报》的中文译稿,该译稿名为《中国实情》.  相似文献   

17.
《旅游》2004,(11)
一本杂志和她25年的成长最宝贵的莫过于陪伴她的读者,因为他们是这样一些人:热爱旅游,也喜爱《旅游》。 他们中有从1979年的创刊号起就买了第一本《旅游》至今一期不缺的老读者,有随着杂志的成长慢慢加入的新读者,他们对《旅游》的每一次进步都肯定,对《旅游》的每一次失误都提醒,我们为25年里拥有了这些读者而深感骄傲,当然,也心存惶恐。 为了感谢读者对《旅游》杂志的关爱和支持,并能够进一步与读者保持更积极的互动,值此改版一周年之际,杂志社重新完善原有读者俱乐部细则,诚挚欢迎新老读者的加入,并希望提出意见和建议供我们改进!  相似文献   

18.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是王笛先生继《街头文化:成都的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之后的另一部力作。该文既对中国近代城市史进行了深度剖析,也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深刻地反映出在20世纪中前叶"天府之国"—成都的茶馆文化和城市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乃是一部现代版和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19.
冯敏 《沧桑》2011,(1):222-223
《读者》杂志自创刊以来,不断取得辉煌成绩,不仅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而且创造了西部期刊的发展奇迹,"《读者》经济"、"《读者》现象"、"《读者》时代"也成为学者竞相解读的对象。作为中国最畅销的期刊,可以说《读者》是非常成功的。它的成功不仅为期刊同行,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本文旨在分析《读者》杂志的成功经验,了解其特色理念,同时也谈一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更正     
正2018年1期《中国钱币》71页文《俄罗斯货币名称的起源与涵义》一文漏排注释,特补充如下并向作者和读者致歉:[1]从1994年起,克罗地亚共和国将库纳(kuna)作为法定货币,在克罗地亚语中依然是"貂/貂皮"之意。[2][5][6]胡世雄:《试谈苏俄货币(单位)名称及其词义演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