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伪证     
<正>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高宗授意秦桧,秘密与金朝媾和。那年的四月,高宗下诏令,将宋金前线的"三大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召至临安(今杭州)行朝奏事。其实,他是准备夺去三大将的兵权,为和议铺路。韩世忠与张俊的驻地距离临  相似文献   

2.
《文献》2021,(4)
南宋绍兴九年(1139),诏准秦桧以高宗御书《孝经》刊石。十三年,从秦棣议以拓本颁赐各地州学。十四年,从汪勃议命各地州学以御书《孝经》刊石,并以拓本颁赐当地官员、学生。当时至少有五州二府二军落实此事。高宗刊刻御书《孝经》的政治动因在于表彰圣孝,平息绍兴和议带来的谤议。学界此前认为高宗御书《孝经》石刻仅存残石,笔者近于阳新县博物馆发现了高宗御书《孝经》石刻的完整实物,且石刻后附有久佚的秦桧跋。通过校勘发现,高宗御书《孝经》石刻来自唐玄宗本《孝经》,是研究《孝经》文本演变不可或缺的一环。新发现的秦桧跋也启示我们,应当改变"南宋太学石经"中没有《孝经》的传统认知,高宗御书《孝经》石刻当入"南宋太学石经"之列。  相似文献   

3.
韩酉山 《安徽史学》2007,(4):122-125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早年以荫入官,徽宗朝做过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大名帅府干官等,召为枢密院编修官;钦宗靖康初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赐进士出身,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等,绍兴八年,反对和议,忤秦桧,罢官奉祠.  相似文献   

4.
南宋高宗绍兴五年三衙新诸军创建初期,三衙管军多为身历百战之将,然自绍兴八年秦桧独相,特别是十一年岳飞被害与"绍兴和议"签订之后,解潜、刘锜等被罢职,杨沂中、赵密、成闵等堕落为官场小丑、军营蠹虫和战场懦夫。孝宗有志于北伐,注重选用将帅,此期三衙管军素质于南宋一代最为优秀。宁宗庆元至开禧年间,三衙管军多出身显赫,然开禧北伐的失败,证明他们多为纨绔子弟。宁宗嘉定至理宗端平年间,史弥远揽权,三衙管军多是贿赂史氏而得位的贪将;端平至景定年间,则多为庸夫,整体素质较前已等而下之。景定元年贾似道揽权后,所任三衙管军军事素质较好,多为敢战、能战之将,然政治忠诚度较低,襄阳失守后纷纷向元军卖降,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相似文献   

5.
宋徽宗在靖康二年北狩途中最早制造了"太祖誓约"的传说,其原因是为了将汴梁的失陷归咎于宋钦宗。由此看来,"太祖誓约"实是徽宗为了将赵宋大统传于宋高宗,而向其转达的一系列复杂政治讯息中的一部分。根据曹勋在其回忆录《北狩见闻录》中所记,徽宗向高宗传达的口谕主旨并非"太祖誓约",而是一系列预言高宗未来登基的"瑞应"故事。本文通过解读《中兴瑞应图》画卷来探寻曹勋如何参与、影响这段历史。然而,"太祖誓约"的核心思想——即宋朝的"祖宗之法"及宋朝皇帝与士大夫之间的相互平衡、制约——并非曹勋作为一个曾效力于四朝帝王的"近习"所关心的重点。虽然宋高宗在其执政前期认为"太祖誓约"的传说对证明其继位的正统性有一定的政治价值,然而后来秦桧为相期间朝廷对文人士大夫言路大加压制,事实上与誓约的主旨背道而驰,这才最终导致誓约的内容不见于高宗朝的正史记载。曹勋所记载的"太祖誓约"传说在不同史料文本中的差异,极有可能来源于他本人为了迎合高宗朝政局而对徽宗原话所做的修改。李心传于宁宗嘉定元年完成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乃是最早把曹勋版本的"太祖誓约"融入了宏观历史叙事的现存史料。  相似文献   

6.
陆游及《高宗圣政草》孔学陆游(1125~1210)①,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早慧,十二岁能作诗写文。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应礼部试,名列前茅,由于论恢复,被秦桧一伙人黜落。秦桧死后,始任福州宁德簿。孝宗即位,升任枢密院编...  相似文献   

7.
胡安国是两宋之际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其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他一生不畏权贵.个性鲜明。其政治思想多秉承春秋大义,主张尊王攘夷、尊君抑臣;反对对金和议,关心国家命运;反对朋党,主张树立正常的用人风气;与秦桧一度关系密切,但贤奸迥异,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8.
秦桧与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炎、绍兴之际秦桧与洛学的关系 ,大体是以绍兴八年的宋金和议为界 ,经历了先亲后疏、先友后仇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其所以如此 ,就秦氏来说 ,是由其投机官僚的本性、由其个人政治利益所决定的 ,就洛学派官僚而言 ,则是其尊王、攘夷的政治理念及其独立学术操守使然。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秦桧这个名字,人们想得最多的词一定是奸臣、卖国贼,残害忠良的小人。秦桧二字几乎可以算是"民族败类"的一个代名词了。历史上关于秦桧的"罪状"大概有三个:一是求和卖国;二是金国奸细;三是迫害抗金英雄岳飞。然而据笔者考证,感觉这几点历史的定论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南宋"县阙无人愿就"主要出现在秦桧专权时期。告讦、羡余等不良行政风气,是南宋县阙严重的主要原因。而轻视县在地方行政中的重要性,即"监司、州郡为本,县为末"这一祖宗家法,与南宋时期县的地位不断上升的现实相矛盾。在高宗更化(1155)以后,这些因素逐渐得到改善,县在地方行政中的地位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南宋官制中的主要特征,仍然是"员多阙少"、"待阙"等冗员严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河南人遇到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来客,总爱做一大锅杂烩菜来招待客人。杂烩菜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姜、葱、香菜以及其它佐料熬成一大锅。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面条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这种就餐形式在河南由来已久。其实这道菜最初的名字不叫杂烩菜,而是叫做“炸桧菜”。关于它,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南宋时期,金兵屡屡南犯,赵宋王朝摇摇欲坠。当时朝廷内部分作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身为兵部侍郎的朱敦儒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在高宗面前奏了一本,丢了官职。他回到河…  相似文献   

12.
秦桧墓初考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南宋绍兴时,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他执政期间、积极迎合和竭力推行宋高宗赵构偏安求和的投降路线,深得高宗宠信.为排除与金人媾和的严重障碍,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世人目之其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大奸臣.(《宋史·奸臣传》)历代人民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后人在杭州西湖修建岳坟时并铸其相跪于坟前,任人唾骂,遗臭万年.还辅之对联一副,即:“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以表达人们对抗金英雄岳飞的无限怀念,对投降卖国、杀害忠良的千古罪人秦桧的无比痛恨!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文史月刊》2010,(6):38-38
<正>有一次,宋朝奸臣秦桧的老婆王氏进宫,显仁太后韦氏抱怨近日子鱼(又名鲻鱼)很少有个头大些的,王氏就说:"我家有,我马上送您一百条。"王氏回家跟秦桧一说,秦桧就责怪她说错话了。秦桧召集心腹,商议对策。商  相似文献   

14.
张劲松 《史学月刊》2008,(12):38-43
岳飞之死乃是宋代政治的一大悲剧事件。一般认为是高宗、秦桧为与金媾和而杀害了岳飞,但从更深的政治文化传统来看,岳飞实为宋代士大夫官僚集团共同谋害。他的死象征了士大夫从武将手中重新夺回兵权,恢复了自宋代立国以来的文人主导政治的传统。岳飞之死亦显示了宋代文化的悲剧性质,是自北宋以来文人迫害武将传统的历史循环,显示了宋代文人集团极其狭隘的政治心胸。审视岳飞悲剧可以看出,士大夫们已经把维护本集团利益日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置王朝的整体利益于不顾,他们最终自陷于历史的困境而不能自拔。这也是整个所谓"宋型文化"失败的个案透视。  相似文献   

15.
《文史月刊》2010,(9):11-12
<正>中国有句古话,名正则言顺,意思是凡事都得有个理由,否则办起事来麻烦。当年岳飞被害风波亭时,秦桧一干人等给岳飞编织的罪名是"莫须有",后人将之理解为"说不定有",但经过认真考证,参考宋人语言习惯,"莫须有"应该理解成"怎么没有?",这是在韩世忠等人责问秦桧时,秦桧用这句话来显示自己对韩世忠的不屑一顾,岳飞背的罪名是不听号令,私自逗留等。  相似文献   

16.
两字,笔力雄浑刚健.史志记载,三童岙是南宋初太常寺少卿谢伋的隐居地.绍兴二年(1132),主战派朝臣弹劾,秦桧卖国投降,谢伋之父参知政事谢克家上书弹劾,秦桧被罢相.绍兴八年(1138),秦桧再次为  相似文献   

17.
刘晓东  年旭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3):129-139,162,163
洪武朝外廷政治的演变,与"国本"问题有着莫大关联。东宫官属的嬗替,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洪武朝诸大案依次衍生的内在逻辑性。初期东宫官属的设立与勋臣兼职,虽有效平衡了政局,却造成了浙东派势盛的隐患,这也成为朱元璋首先从浙东派入手清除外廷政治势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洪武十年,东宫官属的调整与太子的正式预政,揭开了朱元璋谋划已久的"废相收权"斗争的序幕。洪武二十三年前后,从"詹事院"到"詹事府"的转化,则是朱元璋针对太子死后新的政治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稳定"国本"的重要举措,并与蓝玉党案相表里,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东宫官属体制。  相似文献   

18.
<正>北宋末至南宋初的靖康、建炎、绍兴年间,是宋代历史上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靖康二年(1127)二月,北宋亡于金,徽、钦二帝北迁。同年五月,高宗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至绍兴初年,南宋朝廷一直在金军的攻势下辗转迁播,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和议后,才稳定下来。在两宋交替之际内忧外患的局面下,钦宗和高宗时期的整体铸钱业却并未完全走入低谷。靖康、建炎、绍兴年间,开炉铸钱的钱监数量较多,所铸铜钱版别复杂。除了靖康铜  相似文献   

19.
祝總斌 《中华文史论丛》2012,(4):43-52,385,386
余英時先生用以證明南宋孝宗對高宗潛意識中"憎恨之情"的兩條資料,似都缺乏說服力:第一條徐經孫疏中"家老子"應依《宋史》爲"曾覿"二字之誤,與不意流露憎恨高宗之情無關;第二條孝宗鎖閉"高宗留下寶器圖畫",乃謙虛美德,並非出於對高宗"生前的世界"之"抗拒心理"。  相似文献   

20.
<正>一提起严嵩,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李林甫,想起秦桧,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奸臣,而且"奸"得出了名。中国历史上小人数不胜数,但奸臣就比较罕见。审诸唐宋元明四代,堪称"名奸"的,唐代只有李林甫一个。宋代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