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奇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致力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民主化的口号;大力宣传培育民主精神;参与建立基本的民主制度,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系统建立,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倡导民主建设必须以保障人民权利为重点,确保人民民主权利;注意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结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民主运行机制,要求扩大政治参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2.
"有序"是政治参与地理想状态,是一个国家实现民主价值、提升民主质量、改善民主形式的根本方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满足人民的政治参与需要,为人民提供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实现政治参与有序性的过程中,客观环境的构建与人民素质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是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础;共富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是适度参与的物质保障;社会自组织的完善是人民有效参与、规范参与的载体;参与型政治文化是参与有序化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赵霞 《黑龙江史志》2013,(17):280-280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基础、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好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进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刻理解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是提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龙德忠 《文史博览》2015,(3):8-11,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是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时代特点,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理论创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将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全面系统地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结合改革发展新的实践,着力进行制度创新,把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是新一代以及今后若干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王芳 《黑龙江史志》2013,(14):74-76
正确认识和处理基层民主与党内民主的关系,是当前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基层民主与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方面,两个民主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分离的有机体。完善基层民主是将民主政治从外围向中心推进的过程,把民主从地方向中央推进的进程;而发展党内民主则是由核心向外围辐射的过程,从中央向基层扩散的进程。以无锡基层民主与党内民主的实践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为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进程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董雷  祝振华 《沧桑》2010,(1):68-69
相伴近代市场经济发展而成熟起来的市民社会对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建设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市民社会对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为个人自由和社会自主性的发挥提供活动空间;有利于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塑造;有效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相伴近代市场经济发展而成熟起来的市民社会对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建设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市民社会对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为个人自由和社会自主性的发挥提供活动空间;有利于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塑造;有效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9.
张志超 《神州》2011,(7):87-88,90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随着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进行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怎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确健康发展入手,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
袁兆霆 《沧桑》2008,(5):86-87
没有代表制,民主无法实行于人口多、面积大的国家;没有代表制,民主不能有效保障自由和安全,容易演化为"暴民政治";没有代表制,民主决策既缺乏效率,又缺乏智慧与远见,往往沦为"愚民政治"。代表民主制的形成,乃是代表制和民主制相互改造、相互结合的结果。民主的代表化,在本质上乃是民主政治的精英化。在民主政治精英化的同时,这种精英政治也通过代表的定期选举而实现了民主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充分表明了中共中央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明确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指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马晓红 《攀登》2010,29(3):24-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制度奠基与道路探索、重新开启与理论拓展、稳步推进与理论创新、历史新起点与理论新发展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升华。回顾并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脉络,系统阐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总结其经验,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了深入的阐述,其中特别强调了扩大基层民主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要求我们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五大的这一要求,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同时也促使我们对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扩大…  相似文献   

14.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全民的民主意识,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关键;三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胡杰 《攀登》2003,(Z1)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对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协商式民主是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路径,并就协商式民主的制度安排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本文就乡镇政府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所起的作用展开论述。提出了必须对乡镇政府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及如何加强乡镇政府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作用的具体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以村民自治为中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本文就乡镇政府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所起的作用展开论述。提出了必须对乡镇政府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及如何加强乡镇政府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作用的具体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以村民自治为中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齐春雷 《攀登》2009,28(1):48-53
民主政治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民主、和谐、发展”也是当今我国政治建设的主题。从权力监督向度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积极借鉴西方政党制度中有益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因素,按照民主政治的要求不断加强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里的两个"生命"不是孤立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关键范畴。作为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清末新政废科举,儒家思想在此期间以社会主导思想的面目出现,直至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国人的政治行为仍然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因此分析儒家思想对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相应措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