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自然灾害和军阀的剥削压迫,西北地区五省农业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遭到严重破坏。抗战全面爆发后,被人忽视的西北地区遇到了开发的良契而获生机。水利的兴修,良种的推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果业等,使国统区农业经济得到发展。陕甘宁边区在日伪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中,自力更生开发农业,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及其知识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06,37(6):37-45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南京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初所创设、后逐渐在国共各治区推行和实施的地方层级制度,对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该制在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重大变化,在抗战以前、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以后,相继发生了相应的变迁,在国共各治区也有不同的特征和命运。在行政督察专员制创设和演变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其与学术界流行的相关知识、观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河南植棉业发展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区域 ,在农作物的种植中 ,棉花引进的时间虽然很早却长期不占主要地位。甲午战争后 ,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等因素的影响 ,棉花种植有了相当发展。这一方面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商品化发展的活力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和传统手工业、近代工业乃至整个河南经济产生了互动关系。  一、河南植棉业的历史进程近代以来 ,植棉业在河南农业经济中总的发展态势是上升和增加的。根据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可以甲午战争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前 ,是时断时续的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玲 《中原文物》2007,1(6):102-106
河南古迹研究会与河南博物馆是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较有影响的两个学术机构。两者不仅在创建时间上相近,而且在学术活动和人员组成上都有很多交叉。两个机构的合作,共同带动了当时河南地方文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政府认识到抗战将是持久战,持久抗战的关键之一在于农村能否持久地提供支持。因而,维持和发展农村经济就成为坚持抗战的重要一环。而维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又在于是否能够为农村提供金融支持。本文以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有关资料为中心,特别是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经济系所作的农村金融调查资料,辅以其他史料,对1939年至1944年间国统区15个省的农村金融借贷、放款利率、放款期限、借贷办法、放款机关等情况进行具体考察,分析和观察其成效与特点,并与抗战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对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和演变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1940年5月17日晚7时,古城开封发生了一起刺杀事件——侵华日军的"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被吴凤翔刺杀于特务机关总部驻开封的陕甘会馆。5月20日的《河南民报》首先披露这条消息,接着其他一些国内外报纸也陆续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7.
考古发掘常常是在不经意处有出人意料的发现。可能没有人想到,在三峡库区竟发现了长达5000年之久的连续不断的文化堆积层。 稍有考古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并不是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人类居住过的文化遗迹;而在有文化层堆积的地方,也并非一直有人居住。比如,安特生20年代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存,稍后在甘肃地区又发现了马家窑文化,但是由于没有地层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少兵  王莉 《史学月刊》2005,12(3):100-105
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等人提出了官僚资本的概念.抗战胜利前后,共产党人有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提法.1949年建国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基本延续了此前的定论.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作用提出不同看法.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除深入研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扩张的过程和途径、国家资本如何转化成了官僚私人资本外,不少人认为就性质而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际上含有国家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两重性质.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中共在山东敌后的"交通"联络分散而低效,后期设立统一的战时邮局,状况逐步改善,交通干线在抗战形势好转后有较大伸展。中共在山东凭借扎实的基层组织发展和群众工作及统战政策,充分调动民众的力量和智慧,通过多种路径和方法,建立并维护着秘密、无形、流动的交通网络,保障了山东各战略区党政军机关及上下级间的信息互通、人员往来和物资运送等,对山东抗战贡献不凡。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前十年(1928—1937年)政权统一,"训政"时期下的社会得到一定发展,西潮对知识分子的洗礼以及本国教育的发展使得女性成为社会舞台的活跃者,《申报》作为当时上海影响力最大的商业报纸也开始对女学生进行大量的报道,但是,在动荡的民国年代,报纸对女学生媒介形象的塑造与当时的社会是紧密联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1.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统治日趋腐败。人才选拔道路壅塞,各级机关人浮于事,大小官员竞相聚敛。国民党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缺乏一个鼓励人才发展、监督官员行为的有效监督机制,是国民政府政治构架的致命伤。蒋介石个人擅权局面又在地方各大小"诸侯"身上层层上演,权力监督和行政效率成为空中楼阁。基层组织的状况也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权力的滥用和社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12.
雷颐 《文史天地》2014,(12):10-13
正不是"过来人"可能很难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曾兴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消灭麻雀全民运动;而"过来人"对这个"运动"的详情大多也不甚了了,更不知道其中一些人物的命运。麻雀遭劫,最终导致人的劫难。1955年,毛泽东在组织起草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即《农业十七条》时,决定将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列为必除的"四害"。1956年元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最高国务会议正式通过的《纲要草案》第27条规定,从1956  相似文献   

13.
从清末到抗战爆发前是河南近代古玩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河南古玩行内出现了行商、坐商和文物出口商,这些古玩商人多集中于文物资源丰富的洛阳、开封两地。蔺仕庵及其创建的群古斋充分利用河南省的文物优势,在经营品种、经营方略和经营特色等方面都有出奇制胜之处,因而成为古玩行内较有影响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商豫 《文史月刊》2013,(6):60-67
一、张岚峰(1902~1952):字腾霄,河南柘城人。早前任冯玉祥部炮兵团团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二十五师副师长兼七十四旅旅长。1933年春,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十九军军长。193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曾加入日本特务组织。抗战爆发后任河南柘城县民众抗日自卫军副司令,1938年6月经日军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劝降,投降日军。1938年9月,日军北平特务机关委派张岚峰为"豫东招抚使",他随即在商丘、宁陵、睢县、柘城、夏邑、亳县等地收罗游兵散勇、土匪武装,组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龙云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云南地方军阀混战中掌权,抗战前主动与蒋介石亲近,打击民主力量,破坏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屠杀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成员。在抗战时期,则转为对蒋介石戒备,保护民主力量,支持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统战工作和民主运动,帮助中国共产党在云南设立秘密电台。在抗战结束后,他策动滇军旧部起义,公开发表宣言"拥共反蒋"。其中的变化值得探究。本文以1927—1949年间龙云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演变为中心,探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领导下的云南省工委对龙云等地方实力派展开的统战工作及其成效,兼论及龙云与蒋介石关系的变化及其因由,由此呈现南方局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云南地下组织统战工作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2017,(7)
正20世纪40年代的陕甘宁边区,被称为全国的"民主模范区",其突出的特色,除了政治民主,就是十分完善的社会建设。边区通过大生产、劳模运动等方式,使绝大部分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是殊为不易的。在边区的各种社会建设中,"十一运动"广受关注。"十一运动"不是"十个一",而是边区开展乡村社会建设的"十一项"举措,大致可分为区乡、村、户三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理论上提出了"抗战建国"的主张,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条件下的理论需要,这个理论与战前南京国民政府施行的"党国"理论有一些不同。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起了一些新的变化,有了一些新的特点。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三民主义有了抗战时期的特点,有了时代的特点,民族主义为"求民族之生产独立",民权主义为"发展民力",民生主义为"谋求生产力之发展"。"抗战建国"理论并对抗战期间国民党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河南期刊出版历史概略王琼一清末、民国时期河南期刊出版概况河南报刊创办较迟。至19世纪60-70年代,一些买办文人开始办报刊,且仅限于香港、上海一些大城市。到了清光绪十年(1884年)河南编辑出版了最早的期刊《述报》(月刊,出版者不详,馆藏上海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河南文史资料》总第37辑(1991年3月出版)登载有聂常庆先生撰写的《河南地政工作回顾》一文。聂先生是民国年间河南地政工作的负责人,所写情况是系统和可靠的。他那篇文章侧重于记述地政工作概貌和上级机关情况。我在抗战末期和抗战胜利后,曾经在陕西和河南的几个县做过地籍整理工作,主要是土地测量工作,对当时的基层工作情形尚有所记忆。现把那一段经历写出,供研究现代史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国开展的植物考古研究展示了了解以前所知甚少的食物生产系统的广阔前景。知识的欠缺与华北地区作为农业起源的一个主要地区和世界上时间延续最长的一个农业系统这一事实尤其不相称。全国范围的综合研究显示,中国的农业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迄今为止两个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栽培作物,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000-前6000年前(校正年代)。但是,最好的植物遗存材料大多局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植物考古学研究,通过透视河南西部伊洛河流域这一独立地理单元的植物的历时性变化,揭示了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伊洛河地区是黄河流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生文明之一的夏、商、周王朝赖以发生的摇篮(图一)。了解任何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对有可靠出土背景的植物加以直接测年的年代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