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我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对《何兹全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向何兹全先生表示敬意;对莅临《何兹全文集》首发式暨何兹全学术思想研讨会的来宾、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何兹全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何先生学识渊博,德艺双馨,成就卓著,为我国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何兹全先生的这部《文集》,就是他从事学术研究七十多年的结晶,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学术成就、治学理论、方法以及他关心民族命运、国家发展的爱国情怀。《文集》的出版,是史学界的一件喜事、盛事,它必将对我校乃至我国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七日,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吴怀祺教授、向燕南副教授等人,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当代著名史学家何兹全先生的寓所。这时,何先生已经工作一阵子了。八十七岁高龄的何先生,早晨照常到户外活动,散步或打一套太极拳。简单地吃过早饭后,他就在书房开...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热烈祝贺《何兹全文集》的出版,我谨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对文集的作者何兹全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今天参加《何兹全文集》首发式暨何兹全学术思想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何兹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社会史、三国魏晋南  相似文献   

4.
何兹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为我国的历史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道德、文章堪称楷模,令人敬仰。2006年10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中华书局联合举行了《何兹全文集》首发式暨何兹全学术思想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和夫人郭良玉先生到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周惠琳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郑师渠代表中国史学会致辞。著名学者林甘泉、齐世荣、陈国灿、孟…  相似文献   

5.
1989年12月16日,我们拜访了何兹全先生。何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卓有建树。何先生向我们谈了他的治学道路,治学感受,并对史学的重要性,史学界的现状谈了看法。何先生在学术上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正象他引用古人的话那样:“择善而固执”。解放后,何先生从海外归来。长期以来,他除教授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培养研究生外,还一直兼任系行政工作。在教学与工作双重重担下,著作不断问世。五十年代他出版了《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讲义》、《秦汉史略》,六十年代出版了《魏晋南北朝史》,八十年  相似文献   

6.
何兹全教授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为祝贺何先生85寿辰而作安作璋1985年,何兹全先生在其主编的《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一书的序言中,曾用"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着鞭自奋蹄"两句话勉励自己。何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在史...  相似文献   

7.
今天能受袁贵仁副部长委托出席《何兹全文集》首发式暨何兹全学术思想研讨会,我感到十分荣幸。六卷本《何兹全文集》堪称大作,是何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学术追求的结果,它的出版是我国历史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大盛事。我代表袁贵仁副部长及社科司向何兹全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何兹全先生堪称一代大师,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淡泊自守,孜孜以求,继承了中国史学重材料、重考证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宏观与微观并重、理论与材料并重的学术风格,其史学思想特色鲜明。他提出了“汉魏封建说”等一系列极富…  相似文献   

8.
何兹全著《三国史》读后蒋福亚何兹全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达60余年,硕果累累,尤精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新近出版的《三国史》,全面、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学术思想等内容,是我国断代史研究著述的可贵成果。何先生称其《...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六十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该丛书在北京师范大学社科处与出版集团的全力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学者历经十年撰写而成,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2015年6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出版集团联合举办了《史学探索丛书》(六十册)出版学术研讨会,总结学术成绩,汲取成功经验,布局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今天是何先生治学七十周年 ,又是他九十华诞 ,参加庆祝会感到十分荣幸。何先生是我敬佩的前辈学者。他在中国古代史 ,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卓越成就 ,研究中国史的同志比我知道的要深刻得多 ,我这里就不讲了。我想讲的是 :第一 ,我看了何先生的《爱国一书生 :八十五自述》一书后 ,我深感何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历史学家。这本书坦率地叙述了自己的一生 ,包括经历与思想。有些人的自传只讲“过五关斩六将”的事 ,而不讲“走麦城”。何先生的自传不是这样 ,成功的事 ,失败的事都讲 ;得意的事 ,不得意的事 ,也都讲。可谓信史 ,当之无愧。第二 ,…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纪念范文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9日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金冲及、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兹全出席会议并讲话。张海鹏、林甘泉、彭明、陈其泰、瞿林东、牟安世、蔡美彪等在京的多名史学界专家学者和范文澜的学生及亲属约1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学术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已在不知不觉间步入第十周年。在追求“十全十美”使命的感召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届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于2023年4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的73位学者与会。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耿向东研究员主持,《抗日战争研究》主编杜继东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皓教授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13.
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然“中国民俗学之父”、北京师范大学的钟敬文老先生以百岁高龄,还亲自带研究生,古往今来,这在中国是惟一的,在世界上至今恐怕也是无双的。当我们走进这位老先生的生活中时,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4.
2011年2月15日20时,101岁的史学泰斗、教育家何兹全先生,在北京二炮总医院驾鹤西去。作为当年史语所最后一位老人,何兹全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15.
在何兹全同志85周年华诞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白寿彝今天我很高兴,能参加何兹全同志的85华诞学术座谈会。首先向兹全同志表示祝贺,祝贺他的85周年寿诞,祝贺他在科学长流中不断前进。何兹全同志是我们系的老教师,他和我的关系特别密切。因为从他在师范大学当教师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郑师渠教授受李文海会长的委托,宣读中国史学会的贺信。尊敬的何先生:欣闻您的文集《何兹全文集》出版,谨向您及夫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文集的出版,是您一生心血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史学界的盛事。相信这部煌煌巨著将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先生是今天中国史学界年事最高的史学大家,德高望重。先生从事学术研究已长达七十年,成就斐然,尤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寺院经济和汉唐兵制等研究领域,创获极多,赢得了国内外很高的学术声誉。与此同时,先生长期在高校执教,桃李满天下,为史学研究培育了众多后起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社会》一书,是著名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数十年来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领域辛勤探索的结晶,是全面、系统地阐述魏晋封建说的一部著作。它对商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形态进行了纵向的研究和横向的剖析,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由来、发展和向中世纪的转变。它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多有建树。现就读书所得,谈谈我自己的粗浅体会。首先,何先生以高度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建构了一个严密完整的魏晋封建说体系,使魏晋封建说更臻成熟、更加理论化了。这个体系包括:(一)商周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12月15-17日,“2023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主办。因天气和交通原因,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世界各地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杂志的110余位学者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回顾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余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中国史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历史学科的建设,推进中国史学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2002年10月27—28日举办了“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龚书铎教授在开幕会上对与会的学者专家表示深深的感谢,他说: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方面比较广泛。会议拟了一…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6月22日至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及反思——中国与世界之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术演讲厅召开。北师大历史学院和辅仁大学历史系的几十位教师出席了会议。参会学者分成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历史教学三个讨论组,共提交论文49篇。两岸学者介绍了各自近期的研究成果,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研讨会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