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中山和毛泽东曾就东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提出诸多构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在东北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上,孙中山侧重经济和国防,毛泽东则侧重革命和建设;在东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孙中山主张交通运输业和移民实边垦荒,毛泽东则把东北建设成为共和国的工业基地;关于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孙中山认为要“节制资本”,毛泽东建立的则是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党的“九大”期间说:“一大”是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家召开的。建国前夕,毛泽东发出亲笔信,力邀李书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速来京共商国家大事”。周恩来提名由李书城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并委托薄一波从中做工作。他曾经担任过孙中山的军事秘...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早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在陈其美部下从事革命斗争,对孙中山表示忠诚。1922年6月,陈烱明在广州叛变,蒋介石从上海赶到广州,上永丰舰保卫孙中山。9月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颂扬孙中山,痛斥陈烱明。孙中山为此书作序,这就抬高了蒋的身价。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学习。蒋回国后高喊“民族斗争”、“阶级斗争”的革命口号。随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研究50年的历程,总体来说是逐步深入发展的,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以下依序予以介绍。第一阶段(1949-1966年)此一阶段,研究者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事业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高度赞扬孙中山的丰功伟绩和对后世的影响,既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也被奉为圭臬。1961年的“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有力地推动了孙中山研究。1949-1966年间祖国大陆发表有关研究论文近200篇,专著则有陈锡祺…  相似文献   

5.
吕春 《文史博览》2007,(8):40-42
卫立煌与三位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终其一生,卫立煌如同一道难解的谜。其中,辽沈战役时期,卫立煌如何暗中策应中共,葬送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最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6.
军事考核场上,孙中山赞扬邝鄘:“人矮志不矮。”蒋介石也开始注意他1924年初夏的一天,广州黄埔长州岛上,阳光灿烂,椰风习习。在陆军军官学校门前的大操坪上,排列着一队队整齐、威武的学员队伍。此刻,他们正在进行军事操练。10时许,从东山方向的简易公路上驰过来一辆小车,车中坐着孙中山和军校党代表廖仲凯。小车在校门前停下,孙中山手拄拐杖走下汽车。校长蒋介石一身戎装,率领军校一班教员,早已迎了上来。孙中山对蒋介石说:“我是看看你们的训练。”蒋介石立即传令:全体学员集合。瞬时,司号员吹起了紧急集合号声,学员们很快…  相似文献   

7.
世所周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一所军事学校。更确切地说,黄埔军校也是孙中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以俄为师,总结革命斗争失败的教训,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为挽救国家的危亡,培养具有革命理想的军政干部的学校。  相似文献   

8.
黄埔军校原名“陆军军官学校”,后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它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以及列宁、斯大林派遣的顾问人员帮助下,为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建立起来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市郊区的黄埔长洲岛,故简称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9.
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军校的革命师生在反帝反军阀斗争中涌现了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在领导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中,为革命党人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战略,这就是一地起义、各地响应的战略,孙中山也称之为“一夫发难、各处响应”。他的文电、讲话对这一战略的阐述颇多,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是一地起义、各地响应战略的实践。探讨这一战略,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孙中山的军事思想,进一步揭示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青年毛泽东军事思想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的坚实基础。本文着重论证青年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直接源流、萌发形成、战略价值以及青年毛泽东对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运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平 《炎黄春秋》2003,(9):48-50
黄埔军校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为“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建立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的丰硕成果。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中国危亡,解决中国四分五裂、军阀割据的局面,提出创建革命军,这就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军事政治人才,而当时在中国尚没有专门培养革命军政人才的学校,黄埔军校就是适应这种军事政治环境需要而产生的,并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徐文惠 《纵横》2010,(8):16-20
关于徐海东,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曾经这样写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而蒋介石和毛泽东对他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蒋介石曾经称徐海东为“文明社会的一大害”,必欲除之而后快;毛泽东则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大将的”粟裕,是一位在战争舞台上经常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活剧的杰出将领。在解放战争中,他在华东指挥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歼灭战,表现出胸怀全局、运筹帷幄、气度恢宏、多谋善断的军事才能。对粟裕的军事才能,毛泽东赞扬是“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陈毅则称赞为“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相似文献   

15.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3,(8):23-23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始于孙中山的容共政策,孙中山为什么会采取容共的政策?是用以“联俄”的一种诱饵还是纯粹看重共产党人的才干,并予以重用呢?从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和后来孙中山对中共态度的两难可以看出,一方面允许共产党保持自身的组织独立性和批判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共产党员像所有国民党员那样服从自己,对于孙中山而言过于困难。以至于国共两党之间的纠纷,他总是扮演调停人的地位和角色。愈演愈烈的两党纠纷,最后发展为“弹劾共党案”。在孙中山权.威的震摄下,国共两党中的敌对情绪尚能受到约束,但当他去世后,两党关系走向破裂乃至全面对抗也就在所难免了。孙中山逝世后。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人在“容共”和“分共”政策问题上的进一步分化,伴随着戴季陶的转变与瘳仲恺案,西山会议和另立中央的重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曾经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一生中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为了革命漂泊海外,辗转流离,与清王朝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现存清宫档案史料中有关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材料,十分生动地展现了这位政治家的光辉业绩和战斗风貌;同时,它也作为历史的“证人”,揭露了清王朝的腐朽和凶残。研究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在今天,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了在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黄埔军校。但考诸史实,这不是孙中山创办军校之始,他建立的第一所军校应该是兴中会时期的1903年在日本东京设置的青山军事学校。孙中山从1895年10月策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开始,就一直坚持以武装斗争作为推翻清王朝的重要手段。这是完全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需要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孙中山总结实际政治斗争经验教训后,“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不得不稍易以强迫。”所以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初从事武装斗争,主要是联络会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其实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还有一所堪称黄埔军校姊妹学校的“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习惯上称为“中山大学”.1924年,共产国际代表拉狄克(后任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访问中国,在与孙中山交谈中提出要在莫斯科为中国创建一所培养政治工作人才的革命学校.孙中山表示同意,并与拉狄克达成建校协议.由于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也积极参与了建校活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把自己的警卫团叫“八三四一”部队,因此,社会上有些人说他如何“神”。毛泽东是1893年12月26日生,1976年9月9日逝世,刚好活了83岁。在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毛泽尔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协助周恩来抓军事,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他前后主政41年。“八三四一”番号与这两个时间吻合。但这个番号,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什么解放初毛泽东征求算命先生意见而决定的,而是与他年轻时一支旧步枪的编号偶然巧台而已。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环 《安徽史学》2002,5(3):64-67
孙中山历来重视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在其《实业计划》和《三民主义》等著作中,一再指出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途径、原则、政策和计划。孙中山在其发展农业的思想基础上,已具有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农民的思想。孙中山很重视发展实业,把发展实业视为“中国存忘之关键”。在振兴实业中,孙中山非常重视修筑铁路、开发矿业,并决心用全部精力从事铁路建设。为完成筑路计划,孙中山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孙中山一贯主张既要利用外资,又要确保主权。孙中山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思想,尤其是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经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