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汉代的东、西羌,学术界历来意见分歧.其实,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注释对东、西羌的界定是正确的,只是未加以证明.文献显示,东羌是东汉时分布在朔方、北地、上郡、五原、西河地区的羌人,他们早在先秦时期就移居于此;西羌则是分布在陇西、汉阳西及金城地区的羌人.进入东羌聚居地的西羌融人了东羌,而内迁入关中者仍为西羌.东羌的历史,还有待于深入发掘,才能写出一部完整而丰满的羌族史.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里,有一个“白”字。它的常见用法有三: (1)用做黑白之白,是形容词。写作(?)。(2)假借为侯伯之伯,是名词。写作(?)。(3)假借为百千之百,是数词。写作(?)。(?)“白”字用法多样,所以极易混淆。“三白羌”误为“三百羌”即是一例。武丁卜辞说:“三白羌用于丁。”(《续》2.16.3)“用三白羌于丁。”(《燕》245)为什么要用“白羌”来祭祀于丁呢? 《礼记·檀弓》说:“殷人尚白……牲用白。”卜辞所用白牲有:白豕、自彘、白豭、白牛、白犬、白羊。这样看来,“三白羌”应该是三“白羌”而不是“三百”羌了。商王用羌,其数有:羌一、三羌、四羌、六羌九羌、羌十人、羌卅、百羌。没有超过一百的数。“三百”有整而无零,更使人怀疑它不是三百而是  相似文献   

3.
党项羌人的习俗陈炳应公元11~13世纪,在我国西北地区曾经崛起过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夏国,俗称西夏。而它的创建者,就是我国古代羌族中的一支—党项羌人。“党项羌”的名称最早见于《北史》和《隋书》的《党项传》。大约在北魏与北周之际,宕昌羌、邓至羌衰...  相似文献   

4.
羌人女性地位,传世文献鲜有记载,但在南北朝至隋唐石刻碑铭材料中,却留存了大量羌人史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羌人和羌人女性生活状况。利用石刻材料,结合传世文献,考察羌人女性婚姻和社会活动,对于研究南北朝至隋唐史以及研究中国中古少数民族妇女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汉治羌政策是汉代治边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回顾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史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东汉治羌政策是在"大一统"和"民族可以变化"的民族思想指导下,结合羌人分布广、种类多、好内斗、会农耕等特点制定的,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且当时又无他法可行,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叶尔羌,在今新疆莎车县治内。叶尔羌,维吾尔语称:Tarkand。维吾尔语"叶尔"谓地,"羌"谓宽广之意,叶尔羌汗国,是明宣德年间由东察合台汗国分裂出的一个地方政权。1514年6月3日,赛依德在朵豁刺部异密尔们的拥戴下登上汗位,定都叶尔羌。赛依德是学术界公认的叶尔羌汗国的创始人。其后,又经历11位首领更替,前后约共延续了240年左右的历史(表一)。表一:叶尔羌汗国统治者年表据《拉什德史》(又名《中蒙兀儿史》)中曾多处提到叶尔羌汗国每位汗王都曾打制过自己的钱币,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也有关于叶尔羌汗国使用自制货币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李宪章 《新疆钱币》2010,(3):45-46,50
一、两式制钱的由来 据《新疆图志&#183;食货&#183;三》载:“乾隆廿四年(1759年),我朝平定回疆,经定边将军兆惠奏请,于叶尔羌设局,销毁原钱,改铸制钱形式,重二钱,仍名普尔,一面汉字铸‘乾隆通宝’,一面(清)字兼回字铸叶尔羌羌字样。”  相似文献   

8.
护羌校尉是始置于西汉时期,专门管理羌人事务的重要官职。然史学界对它的始置年代、名称、执掌等问题均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以近出的悬泉汉简为主,结合传世文献考证后认为,护羌校尉的设置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前身就是汉朝政府临时性派出的使者,汉武帝神爵二年(前60)后成为一个固定的官职。其职责是管理活动于凉州刺史部内各郡县的羌人,同时对塞外羌人负有侦视之责。护羌校尉持节巡行各地,又被称为护羌使者。  相似文献   

9.
史学界对成都平原史前史有过研究,但至今仍扑朔迷离,原因是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太少。而周边如贵州西北部、云南东北部,陕西等地却非常丰富。于是本文作者作了大胆推论:古蜀人是由南面的濮人北上和北面的羌人南下及东面的巴人西进与川西平原本地的资阳人汇集而成的,时间有前有后,前者受川盐的吸引。后者是农业发明较成熟后到达川西平原这块沃土的。濮人、羌人、氐人、巴人、彝人和资阳人共同构成的四川土著(古蜀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蜀文明。  相似文献   

10.
甲骨卜辞中有关羌人的记载数以百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反映了商代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侧面。学术界曾对“羌”的社会身分作过有益的探讨,如果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有关记载羌人活动的卜辞,综合排比,进行全面考察,这对于深入探讨商代的社会历史和社会性质,无疑是会有裨益的。本文拟对有关卜辞进行文字考释,并与古代典籍相互参证,以揭示羌人在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活动的实际情况。一、羌族的渊源(一)、羌字构形本意:  相似文献   

11.
正和耳环三轮的结合被很多人称为阿佳羌玛命运的转机点,因为他的城市身份,因为他的房子,阿佳羌玛一时成为茶余饭后的话料,人们用羡慕或轻蔑的口吻嚼着舌根,并且不厌其烦。耳环三轮逢人便讲,反正需要找个人照顾阿妈,赶巧就碰到阿佳羌玛了。尽管阿佳羌玛对阿妈尽心尽力,病榻上的老人依旧默然,耳环三轮的话也没多一句,阿佳羌玛  相似文献   

12.
古羌人姓氏多来自种号,或部族首领,有的也来自赐姓、改姓。岷江上游羌人改姓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文章利用现存碑铭,结合传世文献和口头传说,考察岷江上游羌人使用多音节复姓、复姓变单姓,以及赐姓和改姓的史实,为研究羌人姓氏和民族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乔虹 《中国土族》2013,(2):52-54
动物崇拜源于万物有灵观念,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曾广泛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原始部族.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从新石器时代起,青海地区多支考古学文化都发现以鸟作为艺术形象的文化现象,其中一些鸟纹极富地方特色. 羌,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西北地区的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古籍谓之羌,或谓之氐羌.古羌人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大禹疏导治水,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正>每至农历十月初一,川西北岷江、涪江上游的羌族就会迎来传统佳节"羌年"。古老的史诗"木吉卓与斗安珠"叙述着这个节日的悠远来历。传统羌年的祭祀与庆祝,处处体现出敬天还愿、感恩、报喜的特质。斗转星移,羌年从高山村寨走向了民族文化展演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羌人从"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止,垒石为室",从西北河湟地区迁徙至川西  相似文献   

15.
<正>悠悠清江好风光,山秀水美如画廊。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清江流域的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景区内的武落钟离山是土家族先祖古代巴人的发祥地。现今土家族人口有800多万,主要分布在湘西、鄂西、川东等地,还有部分散居于全国各地及海外,武落钟离山  相似文献   

16.
近读《北史·魏本纪》,发现几例人名、职官及删减方面的错误,随手摘录,并加以校勘。兹举例如下,以备参考。(本文所用《北史》、《魏书》、《资治通鉴》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准。) 一、人名错误 1.《北史·魏本纪》第二(P54):“(太平真君二年三月)辛亥,封蠕蠕郁久闾乞归为朔方王。” 按:“郁久闾乞归”应为“郁久闾乞列归”。见《魏书·世祖纪》(P94)“(太平真君  相似文献   

17.
美国拉美史研究的新动向──同德利安·A·班吉斯与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冯秀文1994年3月18日下午,美国怀俄明大学历史系助教阿德利安·A·班吉斯先生来到我所与拉美史室全体人员座谈,进行了约4个小时的学术交流。班吉斯先生系怀俄明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去西...  相似文献   

18.
土家情歌     
史料记载,黔东土家族为巴人后裔,在土家族人发展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中,仍可见古代巴人的蛛丝马迹。世代传颂的土家民歌更是传承了巴人“竹枝歌”七言四句、谐体、双关的特点,历史悠久,有深远的文化渊源。黔东土家民歌是黔东土家族人民在与自然漫长而又艰辛的斗争中所形成的,最后以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流传下来,依靠族人的世代传唱。土家民歌所展示的是人们在劳动之间所获得的全部情感体验,折射出土家人民在社会与自然之间生存、劳作、繁衍的全部过程。土家民歌情感真挚,语义双关,多用比兴手法,民歌中的情歌则清新自然,情感生动明朗,是土家文…  相似文献   

19.
古代巴人之世系,见于记载者推《山海经》与《路史》。《山海经·海内经》曰:“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与《山海经》此语类似,《路史·后记》曰:“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稍有不同的是,《路史》将《山海经》中的“大昊”改成了“伏羲”,并又在“后照”之后加进一“顾相”,认为“顾相时始为巴人”。《路史》对巴人世系的记载明显系祖述《山海经》之说,故本文对巴人世系的考证,其实也就是对《山海经》巴人世系的考证。由于《…  相似文献   

20.
大禹是我国维炎黄之后又一人文初祖,夏王朝的奠基者,同时又是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对中华民族的缔造与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大禹与羌有着密切的关系。众多史籍均言“禹生于西先”或“禹兴于西羌”。这应是中华民族的忠实记述。诚如晋人转引《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陆贾《新语》言:“大禹出于西羌”;司马迁《史记》谓:‘”禹兴于西先”;以及《水经·洗水注》于广柔县云:‘”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夷人共营之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罪逃野,捕之者不逼.能藏三年不为人得,则共原之,言大禹之神所佑之也”等等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