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史》载成吉思汗1227年攻打西夏,七月壬午病重,己丑逝於萨里川哈老徒行宫。萨里川哈老徒行宫在漠北,他不可能在八天之内从西夏赶到漠北。较为符合逻辑的观点是,行宫可以随着守斡耳朵的皇后迁徙至西夏,所以成吉思汗去世地点仍是西夏境内。元代漠北的成吉思汗祭祀在他的四大斡耳朵举行,由此出现了“斡耳朵思”一词,它是後世“鄂尔多斯”一词的来源。元之後的成吉思汗祭祀地点转移到了漠南的鄂尔多斯,其转移的原因,是因为蒙古人深信成吉思汗曾表示愿在鄂尔多斯安度晚年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2.
錢志熙 《中华文史论丛》2013,(1):261-301,397,398
七言作爲韻文體,在漢代已被廣泛使用,但作爲詩歌的一種體裁,卻至南北朝後期纔開始流行,盛唐以後方成爲詩歌的主體。這是由漢魏六朝的音樂體制決定的。漢魏六朝的詩歌史,經歷了由歌謡到樂歌,再到徒詩的演變進程。七言徒詩是從七言歌詩中發展過來的,早期的漢至晉宋的七言詩歌都是歌、舞詞,主要是由句句入韻與雜三七言這兩體構成,這兩體都不能成功地轉化爲大宗的徒詩體,這是由漢魏舊樂體制所制約的。南北朝後期,在新的音樂體制中,七言詩流行,隔句押韻的七言歌曲流行,並由此迅速孕生徒詩七言體。到了隋唐燕樂時代,七言已經成爲歌曲主體,同時在徒詩體中七言也逐漸成爲詩體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忽必烈進征大理國向來被描繪成是蒙古對南宋所實施的"斡腹"之謀。然而,依據東、西方史料記載差異可知,蒙古人起初並無以大理"斡腹"而搗襲南宋的深遠圖謀。忽必烈之所以往攻大理,是因面對南宋川蜀地區强固防守力量時不得已而采取的權宜之舉。忽必烈長時間未對南宋展開正面進攻,應是引發蒙哥對他猜忌和不滿的主要緣由。蒙哥御駕親征,以川蜀作爲突破口,而此正是蒙古滅宋所長期奉行的固有戰略;忽必烈實早已意識到此戰略之弊,其被徹底扭轉則要遲至劉整降蒙以後。"斡腹"說很大程度上是南宋西南邊鄙帥臣出於對蒙軍軍事行動的本能警覺的反應,其淵源有自。  相似文献   

4.
正《詩經·周頌·維天之命》:"假以溢我,我其收之","溢"字毛傳訓爲慎,後多從其説,本文認爲此説可商。一、"溢"訓爲慎僅見於毛傳,别無他例;二、"慎"字古書習見,後所接對象多爲抽象事物,如"慎言"、"慎德"、"慎用刑"等,然"溢"後爲第一人稱代詞,這不符合古漢語語法習慣。另外,溢的本義爲水滿溢出,後引申爲充滿、過度,故鄭箋訓溢爲盈溢之言應是隨文釋義,似不可信。  相似文献   

5.
郭桂坤 《中华文史论丛》2013,(3):195-211,400,401
中晚唐以前"無名子"一詞在史料中的一般意義即爲"無名氏",泛指不知姓名爲何的人。中唐以降科舉制度開始深刻影響時人生活狀態乃至滲透於其話語形式,"無名子"逐漸被賦予了兩點特殊用義:其一,它所使用的語境應該與科舉考試密切相關;其二,所指稱者必定是針對科舉考試進行匿名造謗的人。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生活場景的轉換,後人對其含義的理解開始變得模糊起來。通過排比史料可以發現,它在中晚唐一般語境中所特具的科舉内涵,自宋代開始又逐漸從人們日常生活的話語中消失。  相似文献   

6.
夏志穎 《中华文史论丛》2022,(3):325-348+412
朱彝尊的詞體創作與理論之間存在時間錯位,康熙十一年(1672)至十八年,是朱彝尊形成其個性化詞學觀的關鍵時期,在此之前,他並無自覺的詞學觀,在此之後,其詞學觀影響漸廣,但本人之創作熱情急劇消退。朱氏《解佩令·自題詞集》只能對應康熙十八年《浙西六家詞》本《江湖載酒集》,是劃分其詞學道路的重要界標。該詞對豔情題材的反復闡説,與清初詞壇豔詞話語中的焦慮、悔尤心態相呼應,也反映出朱彝尊與試“博學鴻詞”時的幽微心理。《解佩令·自題詞集》成爲後人解讀朱詞的重要依據,詞中對詞學師法、寫作特點的自陳在後世詞論中得到持續演繹,而該詞的體、調、韻、語句同樣澤被深遠,這些因素共同推動其躋身清詞名篇之列。  相似文献   

7.
隆慶五年(1571)俺答封貢以後,明朝與漠南蒙古右翼各萬户每年進行馬市貿易,大量商品通過長城沿線的市口輸入蒙古。萬曆三十年(1602)閏二月,寧夏巡撫黄嘉善向北京報告寧夏鎮與鄂爾多斯蒙古人封貢、互市諸事宜  相似文献   

8.
筆者以爲説(2)近是。"定"前當脱"詣"字。詣,到達也,"既詣"指到達之後。鍾會把書揣在懷裏,到達嵇康住處之後,因爲怕嵇康駁難,在門外把書扔進去便走開。有"既詣"的銜接,前後時空轉换便很合理。説(2)又認爲"定"乃"宅"之誤,竊以爲"定"字不誤,《太平御覽》卷三九四所引即作"詣  相似文献   

9.
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西夏灭亡前夕病逝于六盘山,他所奠定的开城行宫得到蒙哥、忽必烈等继任者的尊崇。六盘山的军事地位集中体现在成吉思汗灭金亡宋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实施,出兵大理、迎接八思巴、汗位之争等重大事件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吉思汗病逝六盘山的理由如下: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等继承者对六盘山的经营;成吉思汗不会在战争状态下新建"行宫";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汗位之争看六盘山地位和意义;分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有助于灭宋战略的推进;国内外学者对成吉思汗病逝六盘山的推定;六盘山为陇东与陇西中枢。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墓地所在是历史-考古学界长期探究的问题。依据可信的汉、蒙文和波斯文史料,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元诸帝)的葬地在不儿罕山(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上游北的"起辇谷"(即《元朝秘史》所记"古连勒古"),其地当在今蒙古国肯特省曾克尔曼达勒苏木境。1990年代以来,蒙古国和日本的考古学者追寻蒙古古代遗迹收获甚丰,特别是在阿兀拉嘎遗址(认定为成吉思汗大斡耳朵)的发掘中找到可能是"灵庙"的废墟和祭祀遗物,为寻找成吉思汗墓地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利用他们的新考古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探讨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和葬地,并追溯早期蒙古-成吉思汗先世在鄂嫩河流域的活动和势力逐步兴盛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历史地名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