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民俗是首轮志书的一项重要内容,二轮修志是否还需入志?如果入志,又如何编纂民俗内容、搜集民俗资料呢?笔者围绕这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一、二轮修志民俗入志的必要性首轮志书普遍设有民俗篇章,对民俗作了较为详细的记  相似文献   

2.
笔者阐述第二轮修志民俗人志的思路与方法.认为,建立在解放思想,对国情、地情进行深入考察和认知基础上的编修理念,是民俗入志在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首轮志书的一项重要内容,二轮修志是否还需入志?如果人志,又如何编纂民俗内容、搜集民俗资料呢?笔者围绕这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民俗是地方志书记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届修志,广大方志工作者非常重视对于民俗入志的研究,涉及内容广泛,且多有争论。近来,笔者对部分地方志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和地方志理论专著浏览记录,比较分析,条理排比,综合而成为《民俗入志研究概略》。  相似文献   

5.
王霄冰  陈科锦 《民俗研究》2022,(6):94-107+155-156
“民俗志”就其文本形式、记述内容和功能而言,具有浓郁的中国本土特色。中国古代不仅有“民俗志”的概念,而且有着悠久的民俗书写传统。古代的民俗记录大体上可分为史志类和笔记类两大体例。前者以方志民俗志为代表,其特点是范式化的写作和作者的隐身;后者则以文人笔记为主,其中“我”的在场、深刻的主观感受性和平民视角,都与现代民俗志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20世纪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又形成了史志民俗志、科学民俗志和传播民俗志三种类型。民俗学界对民俗志书写范式的反思与新型民俗志的写作实践,不仅是对当前民俗学学术理念的回应,还显示出了回归中国本土民俗志诗学传统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张勃 《民俗研究》2010,(4):77-92
《帝京景物略》是一个北京人和两个旅居北京多年的他乡人在北京著作的有关北京的一本书,作者在卷二"春场"部分按照时序专门对当时的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进行了系统书写,另在一些景观描写中也记述了于兹发生的岁时节日活动。这些记述以较强的可信性、时空结合性、可读性使《帝京景物略》中的岁时民俗记述成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民俗志。当前,如何书写怎样的民俗志成为当代职业民俗学者普遍关心的话题,有必要适当加强一下对传统民俗志的研究,从而将传统民俗志对当代民俗志书写的可能贡献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民俗从属于风俗,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风俗是志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志书中份量还远远不够。第二轮修志化是重点,原生态的风俗是民族化的植被,风俗入志体现“三个代表”在地方志的实践。风俗入志要改变几种不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世民 《中国地方志》2022,(4):14-24+124
通过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与《陕西省志·民俗志》的比较分析,探讨广域会通型志书社会部类/民俗版块的编纂问题,并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作出学术评估和书写判断;指出民俗记述以普通民众为对象,有民俗事像和民俗事物的不同内涵,而对社会习俗的著录,关键在于对民俗事像的系统反映;强调民俗区域划分的重要性,主张省级广域民俗志书应擘画设置民俗区划图。作者对于历史民俗和现实民俗、文化视角和社会视角做了明晰的畛域划分,认为民俗志的编写,最关键的是记录经验世界的鲜活民俗。文章还探讨了民俗书写的话语方式和概念内涵,提出了钩沉民俗话语中私密话语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总结了第二轮修志中涉及编纂业务方面的2 0个问题,即:关于志书名称问题,关于第二轮志书断限问题,关于述而不作问题,关于不越境而书问题,关于志书体式问题,关于前志、后志的衔接问题,关于写好述体问题,关于集中还是分散记述改革开放问题,关于部分门类资料难以搜集问题,关于专记问题,关于生人入志与生不立传问题,关于图、照、表的使用问题,关于民俗、民谣入志问题,关于对前志补遗、纠误问题,关于编制索引问题,关于把好政治关、保密关和重大史实关问题,关于装帧设计问题,关于志稿评审会问题,关于志稿送审问题,关于电子版、网络版、影视版志书问题。作者结合山东省修志实际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民俗志是存在于中日两国民俗学界的专业术语,带有鲜明的专业特征。日本民俗志在日本民俗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形态,于1970年代左右定型化。然而研究范式的革新和问题意识的增强,使得新一代民俗学者对民俗志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展开反思,出现了从民俗到日常生活,从民俗到人,"新在野之学"式的思考等一些转向,但仍存在学界的思维定式、反思不够彻底等问题,在强调学科特色还是加强跨学科对话等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  相似文献   

11.
对续志是否记民俗,有不同意见。芙蓉、孟国荣在《谈民族地区续志中的民俗》一文(载《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5期)中认为:续修民族地区志有必要记述民俗。其理由是: 一、民俗的变异性,决定了续志必须记述民俗。续志的时限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俗等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续志一定要记编写好民俗的变化。 二、从续志结构的合理性看,续志记述民俗是必要的。续志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延续与发展,编修续志同样要“横不缺项”,科学合理地安排续志的整体结构。 三、从对本届志书进行“补遗订正”的…  相似文献   

12.
对民间风俗入志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届修志中,民间风俗入志受到普遍的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旧志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新志抛弃了唯心史观,而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借鉴了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因此有了旧志不可企及的理论深度。同时,民间风俗记述的广度也有较大扩展。例如,不少新志增加了生产、交换等经济民俗,而这类内容正是大多数旧志所欠缺的。但从笔者所见来看,在反映时代特点及内容的客观性、记述的科学性方面,民间风俗入志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有待于今后解决和弥补。现将管见略陈于下。一新志要反映时代特点,这是它与旧志的重要区…  相似文献   

13.
民俗是一个地方民众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它的范畴广泛,结构复杂,特征鲜明,功能颇大。民俗志(卷、篇、章)是当代地方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编写民俗志要从传承优良民俗文化出发,移风易俗,扬葩振藻,在剔除糟粕、吸收精华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最近,审读了一部志书的专业志——宗教志的稿子,又看了十几部已出版的县志的宗教篇,发现宗教有和民俗、特别是和信仰民俗混淆的现象。如这部宗教志稿写:“在当时那种人民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风俗与习惯。志书为反映深层次化现象而记载民俗事象,以增添志书的社会性和使用价值。本从四个方面论述编纂民俗志应遵循的原则、记述方法,认为民俗志应该把握民俗事象的特征,褒抑分明,纵向记录传承和变化。横向反映风俗全貌。注意民俗的观念系统、行为系统、物质系统的分类,以达到“见善以思迁,见恶以为耻”之“教化”目的。  相似文献   

16.
"]谚语"辑录入志是志书系统记述地方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志书对谚语的记述要全面反映出一个地方民间文化的整体风格,突出其民俗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同时在记述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谚语"文化的科学性;要从"谚语"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对其从属归类进行认真分析,使志书结构设计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7.
罗本武 《广西地方志》2006,(2):88-89,118
针对已出版的志书中存在入志资料欠典型,记述材料的片面性、孤立性及选择不该入志的资料并为之设立篇目等问题。提出提高志书质量要注重对入志资料进行鉴证,精选科学、典型资料和组织系统资料入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志》2007,(10):46-46
2007年7月3日,《山西通志·民俗志》编纂工作会议在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召开。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铁锁,地方志所副所长刘益龄,方志所各室负责人及《山西通志·民俗志》编纂人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围绕《山西通志·民俗志》篇目编纂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讨论,并且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的民俗志观唐涛民俗士口何人志,;在本届志书编纂过程中,迄今还是一个众说纷云的问题。从已出版的志书来看,由于志书编者的民俗志观不同,所编的民俗篇章(或专志)差异很大。常见的一种观点是“不写愚昧和落后”,“已经处于消亡中的封建迷信的事物就让它灭亡好了,...  相似文献   

20.
《沧桑》2011,(5):133-133
朱忠磊在《广西地方志》2010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在民俗的规训之中。民俗在志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轮志书的民俗志重在断限内事象的记述;要适度引入个案,使事象具体化;要多用图像使事象形象化;要引用谣谚使事象记述生动可读;还应有语言民俗和民性的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