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书动态     
正《贵州竹枝词集》内容简介这是一部贵州题材的竹枝词集,收录了宋以来至民国时期尤其是明清两代诗人抒写的有关贵州风土民情的竹枝词。此集以《中华竹枝词全编》贵州部分为基础,继续搜集、增补,实收一百人一百一十五题一千七百七十四首(不含附录十九人二十题一百三十首)。《贵州竹枝词集》记录了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衣食住  相似文献   

2.
黄忠鑫 《福建史志》2012,(4):37-40,55
竹枝词起源于唐宋,以记述地方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竹枝闻数量巨大,且反映的地域范围广泛,写实色彩愈加浓厚。福州竹枝词的留存颇多。清末民初就有地方佚名文人辑有《闽竹枝词》抄本一册,收录了包括台湾岛在内的竹枝词一百余首,以福州竹枝词居多。  相似文献   

3.
竹枝词是中国古代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诗歌体裁。自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流行以后,历代创作竹枝词的诗人层出不穷,歌咏各地民情风俗的地方竹枝词也不断涌现,蔚为大观,历代甘肃竹枝词的数量也较多。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甘肃卷》辑录了明代至民国年间47位作家的475首作品,没有收录的甘肃竹枝词较多,已收录的甘肃竹枝词也存在一些错误。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搜集整理甘肃竹枝词的成果,补录和订正了《中华竹枝词全编·甘肃卷》的一些讹误,以求教于方家,也为研究中华竹枝词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丘良任、潘超等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堪称迄今为止收录竹枝词最全的辑本,然沧海遗珠,实所难免,笔者检得湖南竹枝词12篇121首,对了解湖南古代民俗风情有一定价值和意义,可做补遗。  相似文献   

5.
志锐是有清一代重要的竹枝词作家,其创作的《廓轩竹枝词》百首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史料价值而言,它作为研究清代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资料,补正史之不足;从文学角度来说,它是清代文人边疆竹枝词的代表,其诗性功能远超过一般文人竹枝词,展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凸显其人作品魅力。  相似文献   

6.
竹枝词是古老的诗歌体裁,发源于鄂西、川东一带民歌.唐朝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到民间采风,写出十一首竹枝词风靡一时,尔后历朝历代多有文人写作.竹枝词内容以吟咏风土为主,涉及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因其保存了丰富的社会史料,被人称为"有韵之方志".  相似文献   

7.
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大型民族风物组诗《黔苗竹枝词》五十四首,从族源、民居、语言文字、饮食、歌舞乐器、服饰、婚配、丧葬祭祀、商业工艺、社会结构等内容,对黔苗的民族风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和抒写,在艺术风格上典雅清丽而充满趣味,具有珍贵的民族史料价值和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黔苗竹枝词》的规模、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勘媲美刘禹锡竹枝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1985年,徐明庭、马昌松两先生推出了力作《汉口竹枝词校注》,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对清代叶调元的290首(因故删去2首)和施襄的12首咏唱汉口的竹枝词作了精心的校勘和详细的注释,极便利读者。所以,书刚问世,便受到好评。钟叔河先生在《瞭望》周刊上撰文,对叶氏竹枝词特别推崇,认为徐、马的校注很有价值,举了“ 壶”、“得罗’等的注释为例。 作为一名语言学研究者,我有幸据《校注》把“挖窖、过早、豆丝、四官殿、地米菜、黑白菜、拖跳、粑粑、水猫子、得罗等近50条材料引入拙作《武汉方言的演变》,后又收入《…  相似文献   

9.
《全清词.顺康卷》是继《全宋词》、《全金元词》、《全唐五代词》之后最大的断代总集,是近几十年来古籍整理的重大成果.然而,其中所收毛奇龄的《竹枝词》一首,七言八句,根据体式、内容和押韵,应分为两首;有的《竹枝词》带有和声.竹枝"、"女儿",但"女儿"不应在下句的开头,应在上句第七字之后;所收焦袁熹的《竹枝》两首,不应把七言句式点断为四三句式.  相似文献   

10.
柳亚子过胶东解放区时的诗作□于清泉詹仁中1949年初,毛主席电请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前往北京,共商国家大计。诗人柳亚子于2月28日由香港启程,3月5日乘船抵烟台,3月7日抵莱阳,3月9日抵潍县,3月10日自潍县乘车抵青州。在此期间,柳亚子先生写下了20首...  相似文献   

11.
《汉口竹枝词》173首,是1915年旅居汉口的广东番禺人罗汉(维翰)应江汉采风社之征而作,刊载在当年的《汉口中西报》(发行量在全国报业中居第六位)上。这些竹枝词,“对辛亥革命前后汉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逐一刻画,好像是清末民初汉口的一部百科全书,为后世研究汉口者留下了可贵的史料。”(徐明庭先生语)  相似文献   

12.
刘枚 《文献》2005,(1):145-151
竹枝词源于巴渝民歌,自唐代诗人刘禹锡首开将竹枝词引入文人诗歌创作的风气后,后世文人效之,创作了大量竹枝词.历代的竹枝词,有一共同特色,这就是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描写各地的风土人情.正因为如此,所以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社会生活,乃至经济文化状况,在竹枝词中都有反映,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竹枝词原为巴渝地区流传的民歌。中唐以后,骚人墨客竞相以各地风土人情为素材将竹枝词拟作成一种诗诗歌体裁.但唱竹枝歌在民间仍广为流行。本文以描写巴蜀地区风土人情的竹枝词为载体.分析竹枝词的语言特色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潍坊市治旧为潍县,素有传古藏古之风,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先生的故里;陈氏博学识、精鉴别,私藏富甲海内。旧潍县亦是制作青铜器赝品的中心之一,尤其清末至民国时期,此地所作赝品形制工巧、花纹精妙,铭刻神似,几乎乱真天下。至今散存国内外的名器赝品中,不少是出自潍县人之手的。当时,仿制古钱币亦随之兴焉。由于潍县古属齐国内境,多有齐刀币出土,而此种刀币较之以后的圜钱,其不但数少质好,而且出土地域还很有限,自然为天下藏家所竞相购取,亦使潍县之仿造者乐为。  相似文献   

15.
尤侗(1618—1704),字同人,晚年因读书处“西堂”而自号“西堂老人”,长洲人(今江苏吴县)。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长于诗词、戏曲。顺治拔贡。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予《明史》修纂。主要负责分撰《艺文志》和《外国传》部分。康熙二十年,尤侗在北京撰修《明史》之余,曾根据明代史实和当时各地进呈史馆的乡土材料,写成《明史乐府诗》和《外国竹枝词》百余首。又于《外国竹枝词》后,另附《土谣》数首,描写明清之际西南、华南等地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其诗朴实自然、清新可读,多为后来的志书所徵引,可见有一定参考价值。今参酌他书,略加笺证,以期对于研究上述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和风俗习惯或有涓埃之助。  相似文献   

16.
张礼敏 《民俗研究》2002,(4):111-120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怀潍县二首送郭伦升归里》)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庙”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宋家双庙村。据《寒亭区志》载:”(宋冢双届村)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庙、平王庙建成后称双庙,后宋人旺,改称今名。”  相似文献   

17.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等人仿照巴渝地区(即今重庆市辖区加上湖北西部部分地区)民歌所创制的一种乐府诗歌,后来摹写者甚多,成为诗歌的一种特殊体裁。竹枝词的语言和内容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草根性。历代竹枝词的作者除了少数著名诗人外,多为生活在基层的官员或布衣文人,他们贴近下层,贴近生活,故诗中常反映民间情状,大众疾苦。风格上也受到“下里巴人”的影响;(二)纪实性。竹枝词不论记叙山川形胜、名胜古迹,抑或是描写风土人情、男女恋情,写作常用白描手法,少有雕琢,朴实自然,生动地反映了事物的原生态;(三)通俗性。竹枝词虽  相似文献   

18.
黄成松 《神州》2013,(36):12-13
《蛮洞竹枝词一百首》是贵州西部地区著名地方志《大定府志》收录的反映水西地区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诗歌,作者是清乾隆年间举人、黔西学政余上泗,其内容大多是记载当地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仡佬、仲家等的生产生活和民族风情。这些诗歌优美生动,至今毕节地区还有传唱,是研究古代水西地区少数民族民情、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9.
彭勇行的溪州竹枝词是清代湖南永顺土家族地区文人竹枝词的代表作品,是描写土家族民族生活的风情画卷,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对于了解湖南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彭勇行溪州竹枝词的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彭勇行其人其文,从而确立他在土家族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竹枝词初起于民间,明清时期得到空前普及,特别是在江浙地方,成为知识界热爱的学形式,学人士多以创作竹枝词咏叹世事,寄托乡思,描绘地方风情和民俗特征。竹枝词于是也成为研究地方化以及社会史和民俗史不可忽视的史料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