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2年,全国各地各类剧团争相排演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戏剧,其中由空政工团排演的歌剧《江姐》风靡一时。其实,在此之前,武汉话剧院已推出了定名为《江姐》的话剧,据说此剧曾受到名剧作家夏衍的赞赏。话剧《江姐》公演时,还在武汉的交通要道武圣路挂出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时期革命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事迹的广为传颂,孔书记为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西藏阿里,这块披着神秘面纱的土地,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30年前,我曾在阿里为国戍边,现在,我把当年所见所闻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划时代的歌剧《江姐》是空政歌舞团创作员阎肃在1962年从小说《红岩》里抽出"江姐"的故事,单独改编而成的。此剧于1964年公演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那一曲"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的《红梅赞》,成了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经典歌曲。提到歌剧《江姐》的创作和公演,这里面还有一串鲜为人知的故事。一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生于河北保定。十岁时随父母远走巴山蜀水,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并于1948年考入重庆大学。在重庆大学,阎肃做了  相似文献   

4.
旧日南京城西宁海路颐和路一带洋楼别墅鳞次栉比,宁海路西桥7号小洋楼历经六七十年风雨沧桑至今犹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政司的密码检译所就设在这里。该所以王维钧、杨肆为首的电讯密码专家们在对外严格保密的状态下,致全力于侦听破译日本外交军政密码电讯,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历史上的原因。这些爱国情报人员的事迹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数十年前。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红旗渠早已全国闻名,而其缔造者杨贵却鲜为人知。因红旗渠而名震一时杨贵,1928年5月28日出生,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罗圈村人。曾用名杨绍青、杨苏甡。  相似文献   

6.
中学六年,我有幸成为革命先烈江竹筠同志儿子彭云的同班同学,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他的家庭。提到彭云的母亲江竹筠,也许年轻人会感到陌生,但提到“江姐”,在我困可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了。江竹筠同志1920年8月20同生于四川自贡,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农学院,在此之前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6月被捕,1949年10月下旬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江姐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古筝是社会上学习人数最多的民族乐器。但是.广州曾有一位世界闻名的古筝大师罗九香(1902—1978),知之者却不多。他的坎坷而矢志不移弘扬汉乐更鲜为人知。其事迹在2001年被收入国际公认具有音乐最高学术权威的辞典《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共产国际的推动密不可分。其时共产国际曾派两名代表尼科尔斯基及其助手马林来到中国,具体参与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其事迹彪炳史册,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稚嫩的中共即与共产国际之间埋下了日后分歧的隐患,在《参加中共一大的两位外国人》一文中,介绍了这两位代表的情况,以及当时一大召开时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建党80周年前夕,扬子晚报几位青年记者,采访了一些革命前辈后人或别的亲属;这些前辈,都是江苏籍或曾长期在江淮大地上生活和战斗过,在江苏父老中有过影响的。他们的亲属以其独特的视角,向记者反映了他们亲人的事迹,有些是鲜为人知的,这些以新闻专访形式的文章,在扬子晚报《江苏英杰追踪》专栏陆续发表后,革命志士们闪光的人生轨迹和巨大的人格魅力,震撼了万千读者的心灵。现采纳读者意见,本刊将这些专访转载在这里,顺此向提供文章的扬子晚报及陈太云等记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出版问世已29年,至今仍为读者和学者查阅方志必备的工具书。本文着重介绍其编辑历史背景、编辑程序以及总编庄威风个人的事迹,让人们更多了解此书鲜为人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女作家、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韦君宜在她最后一部著作《思痛录》中提到她丈夫杨述(即杨德基,北平"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曾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等职)有个堂哥,名叫杨肆,在抗战时期,奉中共隐蔽战线领导人李克农之命,打入军统,从事情报工作,卓有建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加上种种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杨肆其人其事鲜为人知……破译日本使领馆密电杨肆,江苏淮安人,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数学系。1933年在广西大学任数学助教。经他的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壮烈殉国的感人事迹,已被世人广为传颂。然而,杨靖宇在哈尔滨市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却鲜为人知。本文记述的是他在哈尔滨市从事地下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程太生 《文史月刊》2014,(10):16-22
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是人们对小说和有关影视《红岩》中江姐形象的深刻印象。历史上的江姐,已在2009年被推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然而,江姐在渣滓洞监狱秘密策反看守的传奇故事,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为此,作者参考有关资料,特撰此文,可使读者看到另一个侧面的江姐。  相似文献   

14.
正杨乃武、小白菜冤案是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经文学作品以及研究文章的渲染宣传、层层探究,早已家喻户晓。但杨乃武在冤案平反之后,曾被押入迁善所"劳教"之事,却鲜为人知。1964年,杨乃武的女儿杨濬曾留下一份口述史料,但也没有提及其父被劳教之事。只是说:冤狱被平反,"我父回家继承祖业,以种桑养蚕为生"。  相似文献   

15.
刘亦实 《文史春秋》2006,(11):56-58
民国时期的新闻界,人才济济、精英迭出。近年来,像史量才、王芸生、张恨水、张友鸾、成舍我、恽逸群等人的事迹屡见于报章。然而,还有一位著名记者却由于种种原因而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就是赵敏恒。一赵敏恒,江苏南京人,1904年生,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又有远大抱负,曾被从  相似文献   

16.
1995年8月28日上午在糊南长沙举行了电影《杨开慧》首映式,母亲和我作为开慧烈士的亲属荣幸地出席了首映式。毛泽东同志的儿媳邵华、孙子毛新宇和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合影留念。 电影把我们带回到65年前……我们深切缅怀开慧,也缅怀陪伴在开慧身边鲜为人知的骄杨之母——向振熙老人。 向振熙老人是我的姑祖母,我们曾相处  相似文献   

17.
正杨讷老师逝世一年多了。因为消息闭塞,杨老师病重期间未能前去看望;逝世后,也没能送老师一程,留下了深深的遗憾。2019年11月份,在陈高华老师倡议下,学界朋友集聚一堂,共同缅怀杨老师的为人为学,是很有意义的。我和郭旃、王劲松两位学兄,是陈高华老师和杨讷老师共同培养的第一届研究生,也是杨老师唯一一届研究生,感到莫大的荣幸。杨老师尊敬师长,学术求真,对我的教诲和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康冀民 《百年潮》2011,(11):66-68
韩乐然是位奋战在特殊战线的同志,在统一战线工作上默默耕耘,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但因为牺牲得太早,从事的又是秘密工作,他的革命事迹鲜为人知。下面,根据相关当事人的回忆和一些档案资料,将韩乐然奋战在特殊战线的事迹作一介绍,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9.
1986年春,我(刘瑞娥)看望铭贤同学侯立仁同志(1933—1936年在铭贤中学高中读书),同他谈起学校往事,特别谈到了徐涣滋老师。徐老师1934—1940年在铭贤中学任教,是铭贤中学思想进步的教员之一,她掩护、资助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活动,这是鲜为人知的。因此,立仁同志曾给铭贤写信,建议把徐老师的表现明确写在校史上,并提议由我执笔,徐老师的女儿牟美琴提供了不少资料,立仁修改,徐老师亲自审阅,才完成这篇纪事。  相似文献   

20.
潘刚 《纵横》2013,(3):36-38
1963年,《雷锋的故事》作为宣传雷锋事迹的第一本传记文学,在传播和光大雷锋精神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0年来,《雷锋的故事》版本已有七十余种之多,累计发行两干多万册,为我国文学类书籍发行数量之最。50年后,《雷锋的故事》的出版发行内情已成为鲜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