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7年,夏。雨一夜未停,郑州铁路工人文化宫一间斗室里,连德林伏案忙碌着。哗哗的雨声他并不经意,只有手里那把刻刀在蜡盘上发出的轻微吱吱声萦绕在耳边。直到晨光依稀透进屋里,这美妙的声音才消失。他吁了口气,站起身,揉揉发涩的眼睛,捶捶发酸的腰背,稍停又...  相似文献   

2.
刘洁琼,—个土陕西延川女人,生于斯、长于斯。对黄土、黄河—往情深。黄土高原博大精深的化魅力始终诱惑着她、感染着她。在她还是个小女孩时,每当夜晚睡在被窝里,常常睁着朦胧的眼睛。发呆地看着母亲在煤油灯下潜心剪纸。口中还怡然自得地轻吟着信天游。那种神态似乎显得极为满足。当时她甚为诧异,白天山上劳动已经很疲惫了的母亲,晚上为何还不早点入睡呢?幼小的她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长大之后,她才慢慢解开了其中的谜团:黄土地,是贫穷的,这里的人们也是贫穷的,但贫穷的只是物质。富足的却是精神,正是缘于有美好的精神寄托,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才使得这里的人们在任何困难的时候,始终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激情,展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
青山  绿水 《文史月刊》2009,(6):54-55
2009年2月1日,113岁的胡家芝在南京举办了剪纸作品展,并被授予“南京市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在全国引起轰动。作为全国健在的年龄最大的民间艺术家,胡家芝不仅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每天读书看报,还能搞艺术创作,举世罕见。  相似文献   

4.
紫气祥云中无尚威仪的东皇太一,气宇轩昂驾龙车以雷为轮的东君,踏浪凌波、美目顾盼、风姿绰约的湘君、湘夫人,抱狸猫、骑赤豹、似睇含笑情脉脉的山林女神,乘大龟、有爱侣相伴逍遥自在的黄河之神河伯……这些形象都是骆清霞根据屈原的楚辞《九歌》,用剪纸塑造出来的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神仙形象。  相似文献   

5.
陈志农先生,蒙古族,一九一二年生于北京。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剪纸研究会顾问。他是我国现代新剪纸的开拓者之一。 陈志农早年受母亲影响,喜欢民间剪纸,他学会了剪窗花,还对“影戏人”入迷,哪里有唱影戏的一定要跑去看,还要“偷”着到后台看这些皮影人和切末子(道具)是怎样刻的,那些带“火彩”和“彩话”等特技是怎么搞的。早年陈志农对民间剪纸艺术爱之入迷,对民间剪纸技法技巧的熟练掌握,为后来他开拓剪纸的新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1日,111岁的胡家芝在南京举办了一次剪纸作品展,并被授予“南京市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这一消息在全国引起轰动。作为全国  相似文献   

7.
满族剪纸艺术家傅作仁张广熙傅作仁,193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农村的一个满族家庭,他的祖母和母亲都是满族民间剪纸能手,他的叔父是民间皮影艺人。艺术的陶冶与家庭的影响,为他未来所从事的剪纸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傅作仁的故乡海伦被誉为剪纸之乡,民间...  相似文献   

8.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人们常用剪纸进行祭祀、祈福、纳祥,驱鬼辟邪,美化生活。剪纸中的图形不单指图形,而是深刻地暗含着精神寓意。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广泛流传于我国农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民群众为满足自身生活需求而创造的一种质朴的艺术形式。这质朴的民间剪纸艺术在贵州这片神秘古朴的大地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又是一个交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然而在这里生活的人却有着强烈的追求美的愿望,这里的各族人民都十分讲究衣服上的图案装饰,其中苗、布依、侗、水、土家、彝、他佬等民族,很早就开始用刺绣来增添服饰的美丽。如《唐书·南蛮传》中,“丈夫衣服有衫袄,大口襟.以锦绣及布为之。”明代弘治年间的…  相似文献   

10.
11.
章建军 《东南文化》2003,(10):86-89
在源远流长数千年中国民间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江南民间剪纸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和不可忽视的人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龙     
  相似文献   

13.
贵州蜡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世人所叹服,又以不同凡响的艺术形象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贵州,这块神奇而多情的土地造就了一批蜡染艺术家,荣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的洪福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洪福远生长在蜡染艺术之乡安顺。安顺的灵山秀水和奔腾直泻的黄果树瀑布无时不在激发着他对艺术的创作热情。从事蜡染艺术40多年的他认为,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延伸,民族艺术要让人看到民族雄魄,让人能真正领略到蜡染艺术的真实风采,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深博大。走近洪福远,你才真正地认识了蜡染。  相似文献   

14.
赵宁 《世界》2005,(3):62-62
剪纸的魅力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自身的艺术特色;其次是作品的生活情趣。它能打动人的情思,使人回味。  相似文献   

15.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  相似文献   

16.
孙海云 《神州》2012,(1X):1-1
<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  相似文献   

17.
1995年4月29日至5月21日,广州竹刻家陈根的竹刻艺术展览,在澳大利亚悉尼的达会港腾巴龙公园、谊园(中国公园)、观音寺3个地方巡回展出.吸引了众多华侨华人。有的华人祖孙三代从远处城市开车到来参观,爷爷对孙子大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定要买下刻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相似文献   

18.
吕小满 《民俗研究》2003,(3):146-152
民间剪纸中常见以鱼、凤、蝶、猫、虎比附男性,以莲、牡丹、葫芦、瓜比附女性,又常合二而一为“猫卧莲”、“鱼钻莲”、“金鸡探莲”、“鹭鸶绕莲”、“鸡卧牡丹”、“蝶闹牡丹”、“蝴蝶戏牡丹”、“蝴蝶扑瓜”、“蝴蝶闹西  相似文献   

19.
民间剪纸艺术是来自民间、流行于民间的乡土艺术,其作者主要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业余作者。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最常见、最有民族特色的一个品种,它在纸材料上创造出一种变化均衡纯朴的审美情趣,渗透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特征。剪纸艺术在早期是作为装饰物出现的。早在汉代,我国妇女就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物的习俗。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址出土的北朝时期(386~581)的《对马》、《对猴》等五幅团花剪纸,是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到了宋代,剪纸衍为礼花、窗花、灯花以及刺绣底样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李晓军 《神州》2012,(30):214+216-214,216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作为陕北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装饰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魅力,本文通过实际调研,从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象征性角度分析和探讨陕北民间剪纸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