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炮台是清朝海防、城防的重要军事设施,炮台在近代鸦片战争中保卫广州城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四方炮台不仅是广州的重要的军事堡垒,也曾经被英军作为司令部使用,说明它的价值,但历史记载和现实表述的四方炮台是永宁炮台还是永康炮台?通过一些资料可以得到修正,并证明炮台在清朝时期作为防守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上,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另类历史人们常常羞于提起。例如,教科书曾赞颂"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的三元里抗英。但是,稍微深入历史细节即可知,同一个三元里,既有保卫家园——并非保卫国家——武力抗击英军的事迹,也有给予英军大力协助的举动。英方的大量文献和《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均载,第一次中  相似文献   

3.
1841年5月30日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斗争的胜利在近代史上明确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可征服的显著特点。但今天我们只能从当时的文人留下的诗文和稍后的绅券发布的揭帖公启中窥测其梗概。1841年6月6日以后,清政府别有用心地倡建团练社学,士绅们便喧宾夺主地争邀战功。史学家们可能被“间距化”的文字史料所迷惑,轻率地作出与事实相左的结论。例如,苏乾编著的《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一书便说:“三元里抗英战斗的消息传到各乡,各乡的社学、书院立即响应,士绅、团民、义勇迅速‘柬传’四方。爱国士绅恩洲社学、升平社学首事梁廷栋…  相似文献   

4.
《文物》1982,(5)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时代:1839年至1841年地址:广东省东莞县林则徐销烟池在东莞县虎门海滩处,是两个边长各十五丈余的大池子。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将收缴英、美等国输入的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鸦片,当众销毁在这两个池内。虎门炮台在珠江出口处。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英帝国主义在广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2月25日,英军大举进  相似文献   

5.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面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其中许多抗敌英雄人物的斗争事迹,丰富了我国爱国主义的思想宝库,为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内容。现据有关调查资料,概略介绍以下三个杰出人物。一怒击英军的菜农韦绍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韦绍光是起着领导和组织作用的重要人物。过去的官私著述中,很少有关于他的记载。仅是依靠当地人们的口碑,通过调查访问记录,才大体了解到有关他的家世和在抗英中的事迹。韦绍光又名进可,生年不可考,约卒于1901年,享年八十多岁。据此推之,他大约生于1810年至  相似文献   

6.
1961年5月30日是广州三元里人民反抗英国侵略者斗争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指挥部旧址——三元古庙内,举办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展出实物、文献、照片等共百余件,简要的反映了这一斗争的光辉史实。陈列内容共分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陈列里有"英国在印度设立的鸦片制造仓库"、"英国在虎门伶仃洋停泊的躉船"等照片,这就是英国侵略者侵略和毒害中国人民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火药同造纸、印刷、指南针一样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也是最早使用火药的国家,然而我国火药发明后,制造技术却停滞不前,长期来以粗工、粗器、粗料生产火药,火药质量无法改进和提高,一直到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入侵还仍用缸贮存火药。军用火药如此存放,可见当年火药技术落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读书     
《山茶》2009,(5):178-178
《龙门山地裂山崩》(大型图文画册);《西藏私家笔记:艽野尘梦》;《孔雀》;《高人必在世外》;  相似文献   

9.
丁进 《钟山风雨》2015,(1):56-57
经受血与火洗礼的乌龙山炮台乌龙山距离南京城东北三十里,方位在长江二桥和长江四桥之间江段的南岸。山体呈扇形分布,临江而卧,绵延十余里,山中有湖,湖山相映成趣。传唐代山上就建有乌龙庙,山以庙名"乌龙"二字得名,海拔72米。乌龙山炮台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七年(1881)刊刻的《同治续纂江宁府志》卷三"军制"记载:"南岸乌龙山滨江暗炮台七座,安炮七尊;明炮台三座,安炮四  相似文献   

10.
王开玺 《史学月刊》2003,(7):126-128
1846年4月4日中英在虎门签订的《英军退还丹山条约》规定:“英军退还舟山后,大清大皇帝永不以舟山等岛给他国。”在此,英国不仅开西方列强在华提出势力范围要求之先河,甚至是西方列强关于划分势力范围要求的最初表述(据《辞海》解释:“势力范围”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一种掠夺形式,“最初见于欧洲列强瓜分非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近代历史上,拒绝吃英国人提供的食物而死者,有一马—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东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战死沙场后,他的黄骝马被英兵虏去。奇怪的是,这匹马终日不吃不喝,仰天悲鸣,最后饿死。人们感叹哀悼,称它为“义马”、“节马”。然而,那个不吃英人食物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人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被英军俘虏,后饿死在印度。  相似文献   

12.
读书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私家目录体裁发轫于宋代,至清代才真正的成熟起来,它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学术与中国古代私家目录双重发展的必然结果。《开有益斋读书志》是清代学者朱绪曾的一部目录学专著,也是清代私家运用"读书志"体例撰修的典型著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代私家修目的最高水平。本文着重考察该志在目录学、校勘学方面的成就,揭示其所反映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1941年,胡厚宣先生有《甲骨文四方风名考》(以下简称《考证》)一文发表。该文首次揭示了商代卜辞中的四方风名,并与《书·尧典》、《山海经》、《夏小正》、《国语》诸典籍中的四方风名相印证。从此,四方风名,始为世人所注目;而四方风名之卜辞,也为甲骨学界所承认。《考证》揭示了善斋所藏武丁时期大骨一片,其文为:  相似文献   

14.
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的秦简文献《编年记》,应当为墓主平日阅读的一种历史读物。至于其中的私家记事及秦王政(始皇)十一年以后的时事新闻,当为墓主标注,以备遗忘,类似后世的"记事珠"之类。因此,《编年记》不能算成喜的私家历史著述,而是当时通行历史读物的留存。这已得到新考古发现的强力证明。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入侵缅甸,根据英国的请求和《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春入缅作战。由于英国“保印弃缅”的策略失误,英军节节败退,导致英缅军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7000余人在仁安羌油田被日军包围,断粮缺水,处于绝境。缅甸英军总...  相似文献   

16.
夏燮的《中西纪事》卷十四《大沽前后之役》一篇,讲到咸丰八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咸丰皇帝十分震怒,“逮天津镇总兵达年、大沽协副将德奎等入都,革职拿问。直隶提督张殿先,亦论劾褫职。”  相似文献   

17.
<正>乔治忠教授著《清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相互关系研究》一书,于2016年9月由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约53万余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清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1日日本外相小村电告栗野,日俄交涉之事,当求速结,请俄顾全大局,不可再延。5日驻藏大臣电告俄在西藏某镇筑炮台。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巴拿马登陆。9日胡惟德照会俄国外部,促照约撤退东三省俄兵。10日俄国外部复胡惟德,拒绝撤兵。11日清政府命各省切实整顿警务。11日英军占领西藏春丕,藏民奋起自卫。14日因开平煤矿与秦皇岛擅卖与英人,清政府曾命前办矿务侍郎张翼设法收回,张翼一再支吾拖延,清政府将其先行革职,仍着袁世凯严饬张翼勒限收回,不准稍有亏失。15日蔡元培等之“对俄同志会”发刊《俄事警闻》日报。16日迫于美国支持的文官政府的压…  相似文献   

19.
余良明 《炎黄春秋》2009,(10):53-55
在福建厦门的胡里山炮台上,至今保存着一尊一百多年前从欧洲引进的巨型大炮,它就是“世界现存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后膛海岸炮”——“克虏伯”大炮。据说它已载人“吉尼斯之最”。福建电视台曾经以它为线索制作了一部专题片《春秋克虏伯》,详细介绍了它的来龙去脉。笔者有感于它的沧桑身世,于是重游炮台。  相似文献   

20.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天津环城修建了七座炮台。这七座炮台对加强天津城守卫、防止清朝军队入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七座炮台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御作用,甚至荒废消失。窑洼炮台遗址作为天津唯一一处保留至今的明炮台遗址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窑洼炮台等明代环城七座炮台修建背景与形制的考述,有助于挖掘天津炮台文化的内涵,补充炮台文化的史料,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