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72年的10月中旬开始,中国所有电影院里一片抽泣和呜咽。朝鲜电影艺术家将金日成早期完成的剧作整理后,创作出了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已经整整6年没有生产故事片的中国,迅速沉浸在朝鲜艺术家们所营造的悲愤意境中。它的艺术性与当年的革命样板戏等相比,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2.
儿时看得最带劲的电影是《南征北战》。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军事题材故事片,因其恢宏的气势、精彩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群像,被广大电影观众誉为“老三战”(另二战是《地道战》、《地雷战》)之首。  相似文献   

3.
王滨(1912~1960),导演,山东昌邑县人。新中国电影事业创办人之一。在夏衍、田汉等人的影响下,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左联影联的革命文艺活动。在延安开展的新歌剧运动中,参与了大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导演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与水华合导了《白毛女》,与汤晓彤合导了《怒海轻骑》等优秀影片。  相似文献   

4.
《炎黄春秋》2012,(10):93-94
贵刊2012年第8期韶华《实践检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谈话涉及的三部电影与史实有误。第一,上海"一月风暴"事件发生后,并未"立即有电影《一月风暴》出笼"。实际情况是自1966年6月至1972年,中国电影界除了样板戏电影之外,没有一部故事片新作问世。直至1973年北京召开了电影厂负责人会议,明确了  相似文献   

5.
2009年可算中国电影的大喜年。电影局局长童刚最近指出,中国电影克服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强劲的上升势头。全年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比2008年增长50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62.06亿元,同比增长42.96%;国产片票房占全年总额的56.6%,连续7年超过进口片。  相似文献   

6.
朱安平 《文史精华》2009,(12):48-52
作为新中国最早诞生的故事片之一,《白毛女》所取得的成就却是独特而显著的。它所讲述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故事,不仅生动诠释了“翻身”与“解放”的时代关键词,而且深刻引导了曾一统银幕的“工农兵电影”范式的确立.为起步阶段的新中国电影赢得了最高观众纪录并蜚声于国际影坛,被认为“在中国——红色的东方也存在着电影艺术的唯一确证”。  相似文献   

7.
<正>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拍摄的黑白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在全国公映时赢得一片赞誉,该片于1957年获得文化部优秀故事片一等奖。197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重新拍摄这部影片,由黑白改为彩色,影片中的许多外景拍摄仍选择在我的家乡、故事发生地安徽芜湖繁昌。这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甚为罕见。  相似文献   

8.
《贵阳文史》2012,(1):31+35
蔡葵:1941年9月出生,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山寨火种》是1977年他与李今、王安共同创作的电影剧本,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搬上银幕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叶辛:1949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到贵州山区插队。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用英文电影进行英语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英语电影《The Million Pound Note》和《The American President》这两个个案的教学分析,强调要结合具体的影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确定授课的侧重点。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介绍美国文化与其它西方文化的差别;教师应依法从教运用好英文电影服务学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用英文电影进行英语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英语电影《The Million Pound Note》和《The American President》这两个个案的教学分析,强调要结合具体的影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确定授课的侧重点。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介绍美国文化与其它西方文化的差别;教师应依法从教运用好英文电影服务学生。  相似文献   

11.
田聪明 《百年潮》2012,(10):17-19
中国电影历来只有"长片"(故事片)和"短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下同)的简称,而"大片"一说则是从1994年才开始有的。那年,广播电影电视部(简称"广电部")决定中影公司每年组织进口、译制10部左右的高质量故事影片。从电影业务人员引进、译制,发行、  相似文献   

12.
这张明信片上的人物叫李霞卿,右下角的“李旦旦”是她的艺名。她曾就读于上海中西女校,自幼聪明活泼,多才多艺。1926年,李霞卿的父亲李应生与中国电影事业的著名先驱黎民伟创办上海民新影片公司,聘请卜万苍、欧阳予倩等著名导演拍摄故事片。仍在上中学的李霞卿受卜万苍的邀请,在欧阳予倩编剧的《玉洁冰清》中出演角色,轰动一时。之后,她给自己取了艺名:李旦旦。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就被改编为秦腔、话剧、舞剧、泥塑、连环画等,但都不太成功,电影改编的难度更大。原著与电影在情节和叙事方面有较大的出入。本论文从叙事角度和结构方面对原著与电影的再现和改编做了系统的分析。一、白鹿原、《白鹿原》、电影《白鹿原》陈忠实出生的地方,也叫白鹿原。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后来被陈忠实经过酝酿,写入了小说,白鹿原边上走出的陈忠实,用文字虚构了"白鹿原",再现了那块土地上作家不曾经历的历史和传奇、不曾谋面的祖先。《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  相似文献   

14.
要闻速递     
《神州》2014,(10):6-9
<正>《大众电影》停刊3年后复刊跻身行业第一由万达集团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合办改版后的《大众电影》3月9日在京举办全新改版记者会。《大众电影》2011年停刊3年后复刊,单期销量达76万册,销量迅速跻身行业第一。《大众电影》曾是中国时尚第一刊,1950年在上海创刊。1962年,其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电影评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它最辉煌的时期单期杂志印量一度高达947万册。2011年5月,出现停刊危机。今年3月,万达集团"注血"《大众电影》迅速使它销量跻身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区于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放映无声电影,开办之初地点就设在台江苍霞洲基督教青年会。为了扩大交谊,青年会每周六免费招待会员们看一场在当年算是新奇的电影。民国14年,买票进场的商业电影才出现在福州。最初的经营者为上海新奇影戏社和在榕城经商的葡萄牙人,前者从欧美购进电影放映机和影片(如早期故事片《孽海潮》),或租或售给后者于福新街大光影戏院放映,观众掏钱买票进场。  相似文献   

16.
马追人,隔层纱;人追马,隔重山——斯皮尔伯格用两个半小时的《战马》再次向我们证明了这个道理。这部源自斯皮尔伯格对同名舞台剧热爱的电影,既不是《驴子巴尔塔扎尔》那类“艺术”闷片,也不是《猪宝贝》、《精灵鼠小弟》中动物开口说人话的童话电影。  相似文献   

17.
<正>1948年,中国四大名导演之一费穆为"伶界大王"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拍摄彩色电影,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片,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电影市场彩色电影的垄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赵心水是我国当代著名电影导演,其成名作是1963年由他执导、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51年夏在新疆萨里尔山一带,我人民解放军团结民族兄弟剿匪的故事。影片主题严肃,故事性很强,不仅充溢着昂  相似文献   

19.
这届的奥斯卡很女性很主旋律,把若干项大奖颁给了由女性导演执导的战争影片《拆弹部队轧一直以来,《拆弹部队》都是一部非常小众的电影作品,讨论这部影片的主要是军事爱好者,这次在奥斯卡的大胜终于让大众见识到了拆弹部队的面目。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拆弹部队的真实性一直受到专业观众的质疑,近日还有前驻伊美军在博客上抨击《拆弹部队》很假很矫情。  相似文献   

20.
李文奇 《文史春秋》2012,(12):23-29
1938年4月发生在山东高密的孙家口伏击战,因农民打死日军陆军中将中岗弥高而闻名于世。1985年,高密籍著名作家莫言以孙家口伏击战为原型写成小说《红高粱》,发表于1986年第3期《人民文学》,在我国文坛上引起轰动,被读者推选为年度"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后改编成同名电影并于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