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2003年第6期发表了《续修志书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文章作者对“详今明古”的提法表示异议。本文是对该文这一观点的争鸣。本文作者认为根据浙江省的修志实际成果,“详今明古”不仅没有违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暂行规定》的要求,还指导修成了不少优秀的志书,并没有带来如《探讨》所说的负面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 方志在编纂发展过程中,历来有不同的观点和流派。如在性质上,有以戴震为代表的考据学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史志学派之争,前者重地理沿革,而后者贵地方文献。在资料性质上,则有重载籍和重调查之别,如洪亮吉主张“修志之法,贵因而不贵创,信载籍而不信传闻”。另有主张“地方志以现状为主,主要依靠调查”。在编纂方法上,有纂辑派和撰著派两体。此外又有拟史派和拟经派、尚简派和尚繁派、厚古派和详今派之分,等等。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这个业界,经常会听到“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说法,即志稿对离现今时间越近的着墨越多,描述越详,记载越细;离现今时间越远的则反之。说得清楚一点,“详今略古”、“详近略远”是志书编修的一种手法。对于这种编修手法,我们要具体分析运用,不宜不动脑筋、不假思索地一概照搬照套于志书的编纂之中。  相似文献   

4.
“详今略古”是编纂新方志的原则之一。在修志工作中,对这条原则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作法。在少数民族地区修志,有的同志甚至持完全不同的看法,认为古代部分不应略写而要详记。笔者认为我们新疆修志中的“详今略古”问题,需  相似文献   

5.
通志是古代志书的主流编纂形式,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处理纵向内容“详今略古”编纂原则,达到统合古今历史与现状的目的。首轮修志继承了这一传统,较好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志书的编纂任务。而第二轮修志的主流编纂形式是断代志,没有现成的编纂原则可以继承,需要确立“纵贯详记”编纂原则与之相匹配,用以指导纵向内容的记述,才能达到全面、系统、准确记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历史与现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读了王先谦《荀子集解》和梁启雄《荀子简释》之后,觉得有的旧注尚可商榷,今不揣浅陋,列举数例,以就教于先生与学者。 《不荀》 约而详 (君子)穷则约而详……(小人)穷则弃而儑。 杨倞注曰:隐约而详明其道也。 案:约训隐约似未安。《广雅·释诂三》约,束也。《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弗畔矣。皇疏:约,束也。“约而详”之“约”即“约之以礼”之“约”,当训束。约与弃对文,弃之者,亦礼义也。《强国》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又: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姦之心。又《修身》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端慤诚信,拘守而详。拘守正与约束义近。《儒效》 (人主)不用……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於持社稷大义。此句正释“约而详”,即约之以礼而详明其道也。  相似文献   

7.
或许是自古以来多为兵荒马乱骚扰之故,今武鸣这方水土这方人似乎对“武”情有独钟,不争论却爱恨交集。仅从县级以上行政建置命名上看,即与“武”结缘再三。首先,是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在今县东北马头镇卢陆屯的止戈县,县名就寓意用武于边荒保护人民。用今天的话讲,用武戍边,造福人民。该县当时隶南方州,贞观六年(632年)改隶邕州,贞观八年(634年)改隶澄州,武周(684-705年)时改隶廖州,不久复隶澄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隶贺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隶澄州。宋开宝五年(972年)省入上林县。是时该县所辖今属武鸣县的部分县地,在宋治平四年(1067年…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在翻看对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作出重大贡献的《徐霞客游记》时,有幸看到了明末时徐霞客对“太子桥”的记载。在明祟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四月,徐霞客游历贵阳时,他在十四日从贵阳前往广顺的白云山考察过程中写道:他“出司南门(今次南门)度西溪(今市西河)桥,西南向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从徐霞客详记的地理方位看,太子桥即今存的太慈桥(老石拱桥),从次南门西南出“五里”便是此桥;“有溪自西谷来”现太慈桥下的小车河是从西流来,“东注入南大溪”小车河就是在今贵阳监狱外向东汇入南明河的。有…  相似文献   

9.
“龟头”一词在苏轼笔下凡两见。其一,见于其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所作的《书赠古氏》(1082年)一文:“今年秋冬,当作三间一龟头,取雪堂规模,东荫修竹,西眺江山。”这是苏轼第一次使用“龟头”。其二,见于其在儋耳(今海南儋州市)所作《与郑靖老书》(约1098年):“近买地起屋,五间一龟头。”林冠群《新编东坡海外集》(海南出版社1992)认为:“按繁体字,‘灶’与‘龟’形近,恐为笔误。  相似文献   

10.
吉林作为地方建置名和城名、地名,最早始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吉林城得名于吉林江,即今松花江。传统观点认为“吉林”一词意为“沿”或“靠近”,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其正确含义是“带”或“一带”。  相似文献   

11.
赵德兴 《攀登》2004,23(1):100-100
凡是到南京的青海朋友总免不了问一问“朱子巷”今在什么地方。所我所知,青海许多汉族同胞的家谱都有祖籍南京的记载:某某祖上在朱元璋时期(洪武年间)由南京朱子巷迁徙到青海。“朱子巷”今在何方,青海汉族人和南京人有无地缘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历史之谜。以往许多学(如朱世奎、谢佐先生)和一些好事也多次作过寻根调研。然而,沧海桑田之变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说法不一也在预料之中。  相似文献   

12.
修正首轮志书的差错,办法多种多样。作根据实践经验,阐述了详今略古的原则,对详今明古提出异议,认为用详今明古代替详今略古,在逻辑上、含义上都欠准确。作强调在坚持地方志编纂工作体制的同时,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沧桑》1995,(2)
“独卢金”为辽代地名,在《辽史》中凡六见。其在辽代的作用及确址,历来治辽史者难得其详,今作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福建的地域传统是以属“南岛语族”文化圈的“闽越”土著为“底层”的。对于从事福建(包括整个华南)文化与历史研究的人来说,这一地区如何从“蛮夷之地”转变成为以“汉人”、“汉文化”为主导的地区,一直是一个难以回避且引人入胜的问题。人类学家林惠祥先生曾经说过,福建“可谓最缺乏历史之省份”1,这里所说的“历史”,当指“直至五代犹未甚详”的文献典籍而言。然而,自唐末五代代表“中原汉人”正统地位和文化身份的王氏经营闽地之后,福建便“蜕变”成为人文蔚起的礼仪文教之邦,完成了由“蛮夷要服”向“海滨洙泗”的转变,宋儒…  相似文献   

15.
魏惠王的纪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惠王名罃,因其在位时将魏国的都城由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村)迁到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所以又称为梁惠王。魏惠王的纪年问题,在战国史的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去,虽有不少研究战国年代的学者对此作过考订,但是由于史料记载的歧异,一直没有能够彻底解决。唐代司马贞认为:“实所不能详考”,清代梁玉绳指出:“所书各异,实一大疑案,有不可不辨者。”近人梁启超也慨叹;“随处感物括,莫衷一是”。关于魏惠王的纪年即其在位的时间,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有个传统是“生不立传”,《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也要求“在世人物不立传”,活人的情况只能因事而出,分散于各卷各篇章之中。这样做固然可以免去入传人选的纷争,但却使一地人物情况全貌不显,人物篇(卷)中,活人只有几张表,记述有事迹的全是作古之人,志书都讲“详今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方志界对于包括“文革”在内的政治运动的记述,一直议论较多,争论较大,实际的写法也很不相同。笔者拟就“文革”的记述问题阐述一些意见,以求教于修志同仁。一、方志记述政治运动的历来做法  1984年7月,《全国北片县志稿评议会纪要》称:“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在大事记中分散记述较为合适。”(《中国方志大辞典》对大事记功能的解释是:使“读者了解当地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总的精神是“只记其大略,不详述过程;只记基本事实,不记具体活动。人们把这种做法概括为“三宜三不宜”:宜粗不宜细,宜略不宜详,宜分不宜合。上述做法的出…  相似文献   

18.
“详今略古”是新编地方志的工作原则之一,各地在此次修志中,“详今”是十分必要切实可行的,如何“略古”确需视本地具体情况而定。喀什市是边疆小城,尽管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此次修志也是第一次。前人未留下任何一部县志或府志,也未留下较完整记载本地情况的历史资料,现有历史资料只零星散布于“二十四史’等历史典籍之中。史料稀少,此次修志若再“略古”会导致志书出现许多历史空白,“断线”则在所难免,后人读之,对本地的古代历史将“茫茫然无所知”。为了对历史有所交代,为了对后人负责,也为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  相似文献   

19.
周家干 《广西地方志》2002,(5):71-73,56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的古“丝绸之路”,是西汉武帝建元三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38一公元前119年)杰出外交家张骞开辟的。然而,对外贸易的陆上“丝绸之路”受到西域匈奴的袭扰,加之当时对外贸易除了丝绸之外,还有陶瓷、珍珠和茶叶,陆路运输路途遥远,起落频繁,陶瓷器易于碰碎。又因陆上“丝绸之路”经过国家较多,常因战争受阻。  相似文献   

20.
古之南海,为州为郡为县,建置沿革不同,析置不一。而古为百越聚居之地,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地区,早已为人们所共识。只是为了“详今略古”的原因,某些资料志书也时有“语焉不详”(《南海县志》新志沿革部分对本地春秋时属百越、汉属交州两个时段尤为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