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原毫县(今毫州市谯城区)在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中的1968年8月,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从1968年至1977年的十年间,农业学大寨步步深入到各个方面。要求“年年都有新套套”,分期分批建成大寨式生产队、大队、公社。根据中央(75)21号文件“全党动员,苦战五年,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指示,毫县按照建设大寨县的六条标准,作出三年(1978)建成大寨县的决议。到1977年冬,随着深人开展揭批“四人帮”和对“两个凡是”的突破,农业学大寨不再提及。随之迎来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使农村形势迅速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2.
1977年秋冬之间,当时的党中央、国务院主管农业的领导人在北京召开了一次“普及大寨县工作座谈会”。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始发阶段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次会议前后,围绕着我国农业是否要继续开展“学大寨”运动,突击搞“穷过渡”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辩论。过去二十多年,直到去年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之时,在众多的纪念文章中,很少见到有人提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作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的一名记者,我深深感到,要了解中国农村改革,这段史实是不能忽略,更不能遗忘的。1977年中国农村形势十分严峻粉碎“四人帮”之时,我国…  相似文献   

3.
谢承年 《文史天地》2013,(10):57-60
农业学大寨是1963年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在粮食增产、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林牧副渔发展和农村干群关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绝对是不可估量的。但这一持续了大致15年(1963--1978年)的运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从而闹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哭笑不得的事。  相似文献   

4.
农业学大寨运动由山西兴起,在全国盛行十六年之久。大寨曾为引领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旗帜。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曾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农业学大寨运动所表现出的改天换地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国为怀的风格和艰苦奋斗的事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当然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尤其山西是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的故乡,又是学大寨运动开展最早的省份,客观、全面、系统研究山西学大寨运动的历史,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茂盛  李静萍 《沧桑》2015,(1):1-9,19
农业学大寨运动由山西兴起,在全国盛行十六年之久。大寨曾为引领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旗帜。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曾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农业学大寨运动所表现出的改天换地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国为怀的风格和艰苦奋斗的事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敬仰,当然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尤其山西是大寨经验和大寨精神的故乡,又是学大寨运动开展最早的省份,客观、全面、系统研究山西学大寨运动的历史,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静萍 《沧桑》2009,(5):156-157
学大寨运动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旨在改变中国农村落后面貌的一场群众运动。这场运动的缘起除了大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产典范之外,还有另一深层次的原因,即大寨同时还是人民公社体制内劳动管理的先进典型。大寨的劳动管理模式暗合了毛泽东理想中"有差别,不悬殊"的农村劳动管理和劳动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如何反映“建设大寨县”内容的韦爱春都安有八“最”,其中之一是──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最“著”。1964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此拉开都安这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石山王国”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的序幕。1969年12月,县委组织...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山西省委在树立了大寨这一农业先进典型后,又提出“一带二”的口号。通过“一带二”,不仅在全省普及了大寨精神及其基本经验,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而且较好地克服了大寨发展农业中的某些缺点,端正了山西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山西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霞飞 《文史精华》2005,(10):4-12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地上产生了一个农业战线的典型——大寨,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后,大寨的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引导了中国农业十几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央对大寨经验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结束了中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请看《农业学大寨始末》一文。  相似文献   

10.
政治领导人历史应该有透明度,让广大群众都知道。但在“对毛主席指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年代里,只要传出伟大领袖一个声音,就能改变事实真相,平息一场争论,决定人的政治命运。老贫农赵怀礼讲大寨村史1964年春夏间,毛泽东虽然还未正式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但在党内领导层已经听到毛泽东“农业要靠大寨精神”的讲话,因此新华总社国内部农村组和山西分社领导,就派我到大寨蹲点采访。来大寨不久,就和一位名叫赵怀礼的贫农相识。他是陈永贵儿媳花妮的伯父。当时大寨还没有招待所,外来客人都挤在几间平房里,为找个安…  相似文献   

11.
大寨原本是一个普通山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历史因缘,风云际会,大寨人在时势造就的舞台上红红火火地演出了一幕大戏;他们的做法成为全国农村的行为模式,小山村成了几亿农民的图腾;毛泽东在他的生日宴会上告诫大寨当家人陈永贵:“你们有了成绩,不要翘尾巴。”  相似文献   

12.
虎头山松柏根连根,周总理和大寨人心连心.周总理生前一贯关怀大寨,爱护大寨,支持大寨,勉励大寨.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周总理对毛主席的指示领会得最深刻,执行得最坚决,对大寨的根本经验,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说:“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无产阶级政治  相似文献   

13.
《沧桑》1995,(1)
走进大寨,就走进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历史。那一湾湾梯田所根植的以种植粮食为主的经济构架,那一排排窑洞所蕴含的整齐划一纳社会内涵,那一代代农民所显示的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精神风貌,无一不是新中国诞生以来几十年励精图治而铸就的农业模式、农村模式的精装浓缩。大寨,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4.
大寨原本是一个普通山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历史因缘,风云际会,大寨人在时势造就的舞台上红红火火地演出了一幕大戏;他们的做法成为全国农村的行为模式,小山村成了几亿农民的图腾;毛泽东在他的生日宴会上告诫大寨当家人陈永贵:“你们有了成绩,不要翘尾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965年初,“四清”运动还没有结束.过完春节以后,我正准备返回原平继续搞“四清”,接到省委通知,叫我去大寨.原来是省委主要领导之一的王大任要去大寨,点名让我跟他一块儿去.事实上还不是这么简单,那是华北局书记李雪峰要去大寨,同来的还有河北的省委书记.这样,山西方面的省委领导陶鲁笳、王大任等人就都要陪同前往.只是当时我还不明白,这事为啥要拉扯上我.  相似文献   

16.
李静萍 《沧桑》2011,(6):71-74
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农业副业展览和水利展览是在学大寨运动兴起初期举办的。这三次展览展示了各地在学大寨运动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大寨所采取的具体做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对学大寨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为了改造中国现实社会,一生都在进行着伟大实践,其中有四次实践,即1919年构想“新村”并成立了“新民学会”;1958年倡导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发表《五七指示》;晚年则发动了普及大寨县运动。但由于忽视了客观条件,四次实践都遭到严重挫折,其经验教训是深刻的。毛泽东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8.
龙碧林 《湖南文史》2014,(10):69-70
20世纪70年代初,湖南郴州临武县掀起“农业学大寨”的运动热潮。1971年,年仅16岁的我与一班知青被下放到镇南公社,与同去的知青张一平驻点十字铺村。这年初冬,公社从各大队抽调强劳力到深坪大队八一电站下河滩,这里有百亩左右、布满石头的土质需要改造成“大寨田”,因为我所在的生产队劳力少,队长就把我们两个小知青也派到了轰轰烈烈的造田运动中。在改造大寨田的日子以及之后的知青生活中,深坪大队公共山瑶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我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山西是大寨所在的省份,学大寨运动期间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山西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学大寨运动,山西的农田水利建设先后出现过三次高潮,在兴修水库、完善灌区设施、建立机电泵站、大范围推广机井灌溉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虽然受"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思想影响,农田水利建设中也出现过一些不顾条件的盲干、蛮干,浪费严重,但此间农田水利建设的成绩还是应该予以客观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些出版物中,关于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号召农业学大寨的,其说不一,对大寨历史的评论更是众说纷云.从1953年到1965年我在中共山西省委担任第一书记,大寨典型的发现及其在全省的推广,以及毛主席在1964年间几次肯定大寨的基本经验,最后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这些我是亲身经历过的.现在写出来,作为史料提供给读者及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