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清代服饰研究及实物辨识过程中,人们一般根据《大清会典》和《皇朝礼器图式》等记载清代服饰典制的文献,把八团彩云金龙纹样认定为清代后妃吉服上的专用纹样,并进而以之作为区分清代皇帝和后妃服饰的重要标识。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清代服饰实物、清代宫廷绘画中的服饰图像以及清代文献中相关的记载等直接或间接的资料的考察和分析,认为这一认识存在片面性和不准确性。事实上,八团彩云金龙纹并非清代后妃服饰所专有的纹饰。清早期,皇帝也曾穿用过饰八团彩云金龙纹的吉服,这种男用八团彩云金龙纹吉服与女用八团彩云金龙纹吉服存在着明显相异的形制特征,并有其特有的始创、演变和消失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唐武则天临朝称制(684—705)时期,曾对中央三省六部的名称以及部分机构的设置进行了调整与改造。例如将御史台改为左、右肃政御史台,两台御史编制扩充到120人的规模,即为明显一例。~((1))同时期,武则天还在中书省和门下省增设了左右补阙、拾遗两种谏官,左属门下,右属中书。这条敕文保存于《唐会要》卷五六"左右补阙拾遗"条: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初,我在为《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一书所写的代前言中,曾专门写了一章,题目就是《清代外销瓷上描绘的"满大人"是褒?还是贬?》。在清代外销瓷的诸般纹饰中,有一种空前绝后的独特纹样,从康熙青花的狩猎纹起,到雍正、乾隆、嘉道时期的粉彩、广彩的"合家欢"纹饰中多见一种清装人物纹样(图1),道光以后渐少出现。  相似文献   

4.
龙凤纹样组合作为中原王朝皇帝服装纹样组合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时期,大约到了宋代开始成为帝王的专用服饰纹样。唐宋都曾出现皇帝加封道教神祇帝号,所以让这些拥有帝号的道教神祇穿着帝王服装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但在佛教服装中出现龙凤纹样组合的情况却比较鲜见。饰有"龙凤纹"的佛教服装应该早在西夏时期已经出现,西夏佛衣上出现龙凤纹大致是受到帝王造等身佛像、中原道教及唃厮啰佛教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谈元明清瓷器上的龙纹装饰侯瑞秋龙纹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本来没有龙,龙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据宋代罗愿《尔雅翼》记载:龙是由蛇身、驼头、鹿角、鬼眼、牛耳、鱼鳞、鹰爪、虎掌等组成一个威猛矫健的形象,具有升天人海,腾云...  相似文献   

6.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龙纹造型在继承史前至夏代时期龙纹造型的基础上,形成了多样化造型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地时代特点,从商代的夔龙、蟠龙,到西周时期的交龙、攀龙,再到东周时期的蟠螭纹、蟠虺纹,在器物的装饰中由次要纹样逐渐变成主体纹样,造型逐渐图案化,反映了其主体内涵或功能的变化。商代青铜器上的龙纹造型更多体现了神灵意识,西周时期的龙纹造型主要体现的是祥瑞观念,东周时期更突出的是装饰、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张燕菊  袁文 《丝绸之路》2010,(24):117-128
武则天是历史上惟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帝王之路荆棘密布、充满传奇。作为电影题材,《武则天》具有诸多先天优势,也有其难以驾驭之处。本文试图对电影《武则天》的编剧思想和人物形象塑造加以分析,以期历史剧《武则天》更具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子组卜辞《合》21374、21579、21535、21727、21529、21527、21645、21774、21693、21627和《合》21626等进行了新的释读,认为在上举卜辞所讨论的事项中,卜辞命辞中的"开"、"啓"、"戠"皆为动词,非人名。原隶释为"殟、殪"者应为"因"字。"■"、"■"直声,假借为医治之"治"。此中之"商"为"伤"字假借,"屰"也非人名,而是动词,"迎"义。"屰又商"义为"迎接伤者",此伤者盖指方国战俘,"奠又(有)商(伤)"即将战俘"奠"到某地。"子组"家族曾有一次涉及很多人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3,(2)
武则天,山西文水人。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唯一女皇,从公元656年受高宗委托“决百司奏事”到公元683年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从公元690年正式登基做女皇到公元705年驾崩,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近半个世纪。她之所以能成功地驾驭时势,其用人之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吏治问题是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并潜心研究的一个问题,吏治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武则天作为大唐帝国的一代女皇,她曾亲自撰写或委托文人学士撰写了许多论著。主要体现其吏治思想的有《百僚新诫》、《外戚诫》、《臣轨》等书。而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武则天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三月撰写的《臣轨》一部。这部书的目的是“令贡举人习业”(《旧唐书·礼仪制》),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织绣珍品《纳纱天鹿图》卷为研究对象,修正了乾隆帝命名为"天鹿锦"的错误解读,并从纹样、品名和工艺方面提出补充认识,指出明代的"天鹿"亦称"麒麟",明代麒麟多作长颈鹿形状,而此件文物本应为一件麒麟补子。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女皇帝,其充满传奇色彩之人生经历一直为治史者所关注。长安是武则天人生与政治生涯之起点城市,武氏于此出生,于此登临皇后宝座。荣升大唐国母之后,武氏虽常往洛阳,但高宗生前,他们一直往返于长安、洛阳之间。改唐为周之后,武氏亦曾于晚年短暂西返长安。故《资治通鉴》言其“多在洛阳”尚可,但说她“终身不归长安”则稍嫌夸张。长安作为大唐都城,实为李唐王朝之代表象征。  相似文献   

12.
蒙曼 《文史天地》2013,(4):18-22
"选"接班人,是中国几千年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独孤皇后与隋文帝"选"杨广的走眼,只是其中的一个注脚而已。在中国古代,说起强势的政治女性,大家首先会想到武则天。此人驾驭丈夫、控制儿子、治理国家,颠覆了我们关于传统女性三从四德的形象认定。不过,武则天虽然特立独行,但也绝非横空出世。在她之前,还有  相似文献   

13.
赵生泉 《文物春秋》2012,(6):58-61,67
敦煌古籍《恪法师第一抄》写于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是"□恪"的弟子或信徒记录乃师讲经的笔记。内容方面,它可能属于唯识宗文献,或至少与唯识宗存在某种渊源。书法方面,它承袭智永《真草千字文》之草法,对我们深入认识唐代书法,特别是草书的发展历程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综观武周一朝政治风云,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可是,在武则天称帝之初,狄仁杰差一点死在了武则天重用的酷吏来俊臣的手里。武则天时期有太多的大臣都死于酷吏之手,为什么狄仁杰最后又从被称为死亡之门的"例竟门"(即置于洛阳丽景门的制狱)中走了出来?这还需要从狄仁杰的政治品格以及武则天与狄仁杰默契的君臣关系说起。  相似文献   

15.
~~子范编钟铭文补议@陈双新$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博士后~~G.黄锡全:《子范编钟补议》(96年6月2日)。 另有几文见于其他刊物:A .黄锡全:《新出晋“博伐楚荆”编钟铭文述考》,载《长江文化论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页326—333;B.冯时:《春秋子范编钟纪年研究——晋重耳归国考》,《文物季刊》1997年4期;C.武家璧:《子范钟钟铭考释》,《中原文物》1998年2期。D.白光琦:《子范编钟的年份问题》,《文物季刊》1997年2期。E.江林昌:《新出子范编钟铭文史料价值初探》,《文献》1997年3期。下文引述各家见解,不复加注。 2马承源主编:…  相似文献   

16.
余黎星  余扶危 《四川文物》2010,(1):77-81,90
武则天在洛阳执政数十年,最后登上女皇宝座,武则天在洛阳的数十年间是唐代洛阳最辉煌时期,武则天与洛阳的许多历史事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洛阳武周时期历史离不开武则天。通过含嘉仓与丝绸之路就可以深刻了解武则天对洛阳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评价唐"开元盛世"的出现,他说,"玄宗御宇,开元为极盛之世,其名臣大抵为武后所拔擢之人"。此论的价值之一在于肯定了武后(武则天)执政时期在朝廷取士方面所进行的革新,为其后开元繁盛打下了基础。史载唐玄宗即位,罢姚崇相,重用曾被武后拔擢的文士张说、张九龄、张嘉贞等人,以致"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  相似文献   

18.
<正>一《物理论》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部重要子书,吴末人杨泉撰。《隋志》著录此书"梁有十六卷,亡",两《唐志》、《通志》亦著录为十六卷。然在宋初,参与编纂《太平御览》的吴淑即有言:"凡谶纬之书及谢承《后汉书》、张璠《汉纪》、《续汉书》、《帝系谱》、徐整《长历》、《玄中记》、《物理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在不同的场合听说过张蕴钰这个名字:有人看过他的著述《初征路》、《张蕴钰诗词集》和《诗人李赞皇》;有人说抗战时期,他指挥部队,用轻武器打下了日本飞机;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中共25小组代表,调处"安平事件",后来摄  相似文献   

20.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及其他国内外博物馆的明崇祯"甲戌春孟赵府造用"款龙纹盘,为崇祯时期王府用瓷之标准纪年器,其盘心龙纹样貌异于其他时代,为崇祯一朝瓷器所仅见.作者结合相关史料分析,此类盘应为晚明赵王朱慈(懒)向景德镇民窑定烧,部分盘心龙纹之画样或源自《程氏墨苑》与《方氏墨谱》二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