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著录一枚"匀蜀金"玺印,其"匀蜀金"之"匀"应读为"钧","钧蜀金"指三十斤蜀地生产的铜、银等金属块。由于该玺印的印纽为銎形,表明它是一枚烙印,其用途当是在蜀地生产的三十斤金属块或封缄上戳打印记。至于该玺印的国别,因为其文字具有比较明显的晋系特点,所以它应系战国时期的三晋而非燕国玺印。  相似文献   

2.
西周金文中"■"的释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字应该释作"贮",大多读作"贾"。这可以从字形、词义、语音上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二年扁壶,其器铭中的"■"字多家释为"师",这既不符合战国时期的用字习惯,从文例来看亦不当。根据该字形体和文例分析,此处是作为偏旁的"邑"字,应当是制造者"工"之私名。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地名中,有不少带“■”字的村落地名。通过梳理“■”字地名的分布,追溯“■”字的音义,厘清“■”字的历史演变,展示“■”字在地名中的多种写法,建议地名管理部门将“■”字作为标准化地名用字。  相似文献   

5.
南越国是西汉初年赵佗在岭南创立的地方政权,南抵越南北部,都城番禺,历时5世93年。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南越国时期的3座墓葬中发掘出土夫人印6枚,其中4枚发现于广州南越王墓,另外2枚分别发现于广西贵县罗泊  相似文献   

6.
甲骨刻辞中的■可以表示地名、族群方国名。通过甲骨刻辞中与"■"有关的事迹活动,诸如祭祀、军事、出行、田猎等活动,以及其他文献材料分析,推测"■"的地望可能在晋南一带。  相似文献   

7.
张飞 《文物春秋》2022,(3):33-36
清华简《祭公》《邦家处位》中均有“■”字,学者多从整理者将该字读为“袭”。将《祭公》简文与今本《逸周书·祭公》进行对校,并结合古人的表达习惯,《祭公》中的“■”应读为“及”,训为“追”,与今本《逸周书·祭公》对应的“追”是同义替代的关系,“及学于文武之曼德”意为追随效仿文王、武王的美德。《邦家处位》中的“■”也应读为“及”,训为“至”,“恩宠不及”意为恩宠不至。  相似文献   

8.
刘波 《江汉考古》2012,(1):107-110,99
本文通过将郾客铜量与楚简文字对比,认为郾客铜量中的"■"字当隶定为"■",读为"故",并将包山68号简释为"耆州"的"耆"字改释为"■",此字可能为楚文字中"故"的专字,进而对郾客铜量铭文中仍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待考古学的进一步求证。  相似文献   

9.
田炜 《考古与文物》2012,(2):103-105
西周金文和战国晋系古玺中有一个从从世的字,旧有"朑"、"■"、"■"、"■"、"■"、"■"和"百世"合文等多种释法,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字形的比较分析,支持释"■"的观点,并进而指出"■"、"世"二字的古音相近,"■"实际上是一个两声字,是"世"字的异体。本文还通过对"■"字及与其形近诸字的形体辨析,指出战国齐系古玺中一个被释为"眅"的字应该改释为"■"。  相似文献   

10.
彭浩 《江汉考古》2012,(3):121-123
望山二号墓遣册简2的"■"所指不仅局限于"笭",而包括车舆的内饰和车盖下悬挂的帷幔,具体部位另有文字指明。简15的"柱"指支撑轿顶的立柱。"昜马"读作"阳马"。通过对《九章算术·商功》第十五问刘徽注等文献资料的分析,确认"阳马"指轿顶四角的桁条。进而对简文"(轿)"的形制有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对《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中收录的四方先秦古玺的释文进行了重新考订,分别作:王■,■(赒-周)洀,句虐,庾沽。  相似文献   

12.
“■”字解     
《宋書·張暢傳》載,文帝時宋魏議和互贈禮物,"太尉以北土寒鄉,皮絝褶脱是所須,今致魏主。螺杯、雜粽,南土所珍,鎮軍今以相致。""粽"謂粽子,似難稱"南土所珍"。按,此處"粽"乃"■"之形訛。段玉裁《經韻樓集·與錢辛楣學士書論字》考之甚詳:  相似文献   

13.
历朝历代的帝后玺印存世者寥寥无几,唯明清两朝有较多的遗存。特别是清代帝后玺印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除少数因战乱散失民间和海外,绝大部分现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为故宫博物院颇具特色的藏品类别,是研究清代制度史、文化史、思想史、艺术史、宫廷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胡厚宣先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卜辞和铜器铭文的考察,重新探讨了商代卜辞中的“”字,指出它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异体形式,加“王”符以别于复数“我”所表示的殷商集体,是一个用于特定场合的异体专用字。  相似文献   

15.
刘孝霞 《考古与文物》2015,(2):97-99,118
本文通过对"序"和"宫"的时代考察和字形分析,认为《荣仲方鼎》中的"■"不应释为"序",而应释为"宫",是居住之所,非宗庙。"王作荣仲宫"中的"宫"应是王对荣仲的赏赐。  相似文献   

16.
甲大"刍"字。唐生治"由"助"自"字叩于省晋泽"由咽位忠臣贾择'青少见闭林老,的岁往中以0。由"的印响最久。而释"由"的应采依据是"虫"康从"乙:季青们认为"虫"昆伯"字,苦命好县仅价太地把一个字刻到开来,'史"员伤是"合考部片不表胡"凸"就足"由"咨.抓门加达南代的甲后文不过良刍时的份供书,而正作足金六。因此,答确切地认识"官"字,金女M停在为白手依据.全文"9字作"歹。二个\"亭。大小7冶。曝且。"结彩作,良鸡给认为"胄齐上都具"胄'三项部、提确.东宝洁的"含率从"由"当县沈夜曲结果,"占"科非"扩字.载有1认为"山"就安。说大印学。…  相似文献   

17.
程燕 《江汉考古》2015,(2):107-109
曾侯乙墓竹简中有一个疑难字■,我们分析此字左旁从,右旁从舌,皆为声符。在简文中疑读作沙。  相似文献   

18.
名山越同有事作:分。巳。越小'四版~什铭家专律*移。亏或大栽下列古文字中的担率:q'。杜。。s。。。叱。。。。,。。,卵,。。贰。。。可知林"律。在俄任上被确极探.守在同文中四.乌姓氏字'前急"枯。过<"粘』次报今《.之。楚简人有事作:衰。。。江门,,。。。二、;贪。。。楚瞩。。。。'。;。。取上扬"移』字句差别低是下部少了一微.储家老圩响评『枉,个"杜』。社意见.如张守中先生。乞。运闻文字编。探纳率人<说洋总"扫』,而股士生先生'是永林良文字而,、剧符总『秋。代代怄。着.由"希』省成"杆』是娘自挂如名代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出土古文字资料,重点对早期文字辞例中字以及舆其形音义相关的"幽"、"幺"、"玄"等字进行了同源考察。本文还结合古文字有关材料的综合论证,分析讨论了幺幺组字在字形分化和音羲演化过程中尚值得深究的若干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上博藏竹书第二册《从政》甲篇第19简的"■"当读为刿,意即伤害;所谓"■"字当释为誽,誽或当如本字解,或当读为毁。"饥寒而毋刿,从事而毋誽/誽(毁)"是说饥寒时不伤害别人,从政行事不要言语不正(毁谤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