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1年7月我从北京出发到贵州黔南州都匀市,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城市经济社会问题研讨会”。会上,中共都匀市委市政府,向到会各位市长和其他嘉宾提出,准备编辑《百城嘉宾话都匀》一书的设想,并向全体莅会代表征稿。我正好有一些话想说,打算应征写一篇《为都匀市祝福》。会后,我去黔南州的荔波。我去荔波,是因为早就知道“荔波风景天下奇”,作为“旅游学人”的我不会错过看看这一旅游胜地的机会。到了荔波听了王永波副县长介绍这个县的情况之后,我又想写一篇《初访荔波》。在我已经决定写这两篇文章,正想动笔的时候,邮差送来《文史天地》杂志社吴世祥同志寄来的约稿信。信写得非常客气,要我对贵州省进行一点“文化扶贫”。这么说我担当不起。但是这封信还是使我作出决定,把原先准备写的那两篇文章,拿出来给《文史天地》杂志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何静梧、杨经琦两同志的《明清两代的贵州书院》(载《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第1期),是一篇好文章,但其中也有失实之处,现指出如下:在“建置”二之(九)有“在都匀府城(今都匀市)的有南皋书院、星川书院”等语。经访问核查,星川书院不在都匀府城(今都匀市),而在平舟司(今平塘县城)。去年,我们为了搜集平塘教育志资料,曾访问平塘县城的几位老人。据他们回忆,平舟司在清朝末叶曾办有星川书院,院址在龙脑山之西南麓。之后,我们查阅了《都匀县志稿》,书中记载:同治十  相似文献   

3.
马志馨 《神州》2012,(1):99-99
一年级也能写话?当然可以。《语文课程标准》低段写作要求如此写道:“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就是一年级写话的指导法宝。那一年级只学过拼音和少许汉字,又该如何写话呢?  相似文献   

4.
《满族研究》编辑部李德同志来信约稿,要我写一篇评介端木蕻良的文章,我想就这几年编辑《端木蕻良文集》的情况,向关心他的读友们作些汇报。 端木从一九二九年在天津《南开双周》上发表文章以来,就现在收集到的篇目计算,大小有六、七百篇,七百多万字。但是,端木对过去的作品,自己很少保存,也从未想过将来为编文集去收集。他到底写了多少文章,自己一点也不清楚。因而,收集他的作品,编他的创作年表,便未免费劲,特别经过解放前八年抗战的流浪生活,和解放后的十年动乱,就更  相似文献   

5.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9月11日 ,胡适在写给文学青年企霞(即后来成为作家、1957年“反右”时与丁玲同被打成所谓“丁陈反党集团”的陈企霞)的一封信中 ,在批评了他“写的文字不曾经过‘说老实话 ,说平常话’的训练”之后 ,特意写了这样一段话 :《独立》(笔者注 :指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向不登文学作品 ,我们只要一些清楚明白说平常话的好文字而已。送上《乡音》、《新秀才》两篇 ,可以代表我们要的文字。《新秀才》一篇是一个今年考北大不取的贵州学生做的。你看了也许不能欣赏这一类的文字。但文字不从这一条路子入手 ,…  相似文献   

6.
上语文课了,老师说:“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学大师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在文章中我们已经领略了大师对人物刻画的高超技艺。这节课我们不妨也做一回大师,———写一篇《我的同学》,只刻画人物形象,看看谁能把人物写活。”“大家想虚写,还是想实写?”老师卖了一个噱头给我们。孙文海问:“老师,什么是实写?什么是虚写呢?”老师说:“虚写就是你们可以想象着写。实写就是我们找些同学到讲台上来,做出不同的造型和神态,做大家的写作模特,同学们根据观察,进行写实性的描写。你们选哪种写法?”“实写,当然是实写了。”学生们一…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即将问世,编辑部的同志要我说几句话。提起笔来却又颇费思量,说什么好呢?按照常规,无非是办刊宗旨,服务对象,办刊原则,所设专栏,最后是希望大家订阅、写稿,共同把刊物办好等等。这些话最好由编辑部自己来说,或者干脆登一篇启事什么的,也免挂一漏十。思之再三,我想还是就从《文史天地》这名称说起吧,当然是一管之见,仅供参考了。《文史天地》四个字分开来剖析一下,这“文史”两字有点象平时写登记表中的姓名和性别。说明此刊物并非文学、美学、自然科学等专业刊物,而是文史类的综合刊物,而且是政协主办的。这就…  相似文献   

8.
在1990年9月举行的“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上,我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秘色瓷器”辩证》。随后,我感到成文太匆忙了些,有些话没有说透,于是就在前文的基础上,另写了一篇题作《秘色抱青瓷之响》的文章,发刊于台北《故宫文物月刊》1991年第九期上。因为这个月刊国内不易看到,所以我特别把它打印出来,作为本文的附件,供与会的专家学者参考并指正。  相似文献   

9.
不能忘记的新启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年多以前,我以《革命压倒民主》为题给《历史的先声》写序的时候,自以为已经想清楚了许多问题,但是反复再思考的结果,觉得至少还有一个关键的概念,或者历史事实,没有交代清楚,这就是在那篇一万多字的文章中只提到一次的“新启蒙”。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早就听说新加坡有一位既是商界奇才又是文坛侠客的周颖南。作家莫言在报章上读到他的事迹后,即断定这是一位“可以与之喝上一杯烈酒的人”!并特意写了一篇散文《佛光》献给他。这样的一个奇人,我是早想认识认识的,想不到刚到新加坡竟意外地遇见了他。 是在位于新加坡商业中心乌节路  相似文献   

11.
闫坤沐 《人物》2018,(1):174-175
P:为什么会对中国东北感兴趣,甚至跑到大荒地村住两年就为了写一本书? M:我是1995年作为“和平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四川的,两年后到了北京。写上一本书《再会,老北京》时,我住在大栅栏的胡同里,还在大栅栏小学当老师。学校里一些学生不能在北京参加中考,小学毕业就要回到家乡生活。我很好奇他们都去了哪里,所以想了解中国乡村的变迁。但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的书.就想自己去写一本。大荒地村是我妻子的家乡,那里生活着她的一些亲戚.  相似文献   

12.
大约是10年前一家小报向我约稿,申言只要是有点趣儿就行,于是我就写了一篇短文送去题目叫《麻将的附会》。报纸出米后一看文章被砍去了一半,果然只留下了“有点趣儿的部分.对此,主编这份小报的朋友以篇幅之限向我作了点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3.
剧作大师曹禺,在“文革”时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身心遭受了严重摧残。“文革”结束后,虽然恢复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职务,但这对他是另外一种摧毁。他的女儿万方回忆说:“我爸爸八十岁的时候,常常念叨‘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我亲眼看到爸爸的晚年被一种痛苦持续不断地困扰,他想重新获得写《雷雨》时候的力量,但是他已经被异化了,他已经不是他,已经回不到原来那个曹禺了。他不知道怎么写好了,老觉得,这么写对吗?这么写行吗?他的脑子已经不自由了……一直到死,他都没有真正恢复到他写《雷雨》时候的那个自由自在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  相似文献   

15.
1946年,我在汉口统一街一个叫“辅仁”的教会小学读书,课余喜欢到交通路的书店看书,在街头看报。当时报纸不少,其中有一张《武汉日报》,它只有一个文艺副刊“鹦鹉洲”是我喜欢看的。第二年,我来到宜昌,不久就失学了。仍然喜欢在书店看书,在街头看报,居然发现宜昌也有一家《武汉日报》,是汉口《武汉日报》的分社。一天,在报上看到一则广告,说“本报排字房招考‘练习生”’。我走进去了。里面的人让我用毛笔写了一篇自传,录取了,从此走进了排字工人行列。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1997,(4)
《百年潮》第三期载龚育之《几番风雨忆周扬》一文中,谈到作者在天津看到康有为写的一副贺吴佩孚五十大寿的对联。联曰:“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联中“百岁功名才一半”一句,据我的记忆,应是“百岁功名垂一半”。我在最早读到龚的这篇稿子时,曾向他提出这个“一字之差”。龚说他对这个字已记  相似文献   

17.
任明耀 《古今谈》2005,(1):12-15
袁繁同志的书,我已经直接寄到她住处。可是你叫我写游记,还要两篇,我到哪儿找时间呢?四川人民出版社要出我的“选集”,约有六册,要我写“总序”,现在已经进入12月中旬了,我还写不出来。何况我最近就要回家乡一趟呢,一去就要将近一个月。回来还得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写另一种“选集”的前言,还逼着我回忆“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8.
新的一年到了。《炎黄春秋》编辑部要我为杂志写一篇新年祝词。于是,写下这样一个题目。两大口号,就是科学和民主。这两大口号,是《新青年》提出来的。这个杂志原名《青年》,1915年创办,到现在正好90年。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写了一篇《敬告青年》,就提  相似文献   

19.
对王佐贤先生早有所闻。也看到了《黑龙江日报》和《北京晚报》介绍他的文章。近年来,王先生给我刊《满族研究》写过几篇小稿(有的以其号“木叟”发表),因此也时有书信往来。王先生有一封信是用毛笔写的。好漂亮的字!一纸行书,洋洋洒洒,摇曳多姿,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浓郁的笔情墨趣。所录新通信地址,虽蝇头小字,但毫厘锋颖之间,仍灵活有致,气脉贯通。真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位八旬老翁之手笔。于是我去信邀请王先生为《满族研究》题词。王先生虽久已不写大字,但终于还是写了一幅,仍为行书,骏逸飞动,气完神  相似文献   

20.
八方风雨话文宗──略谈抗战中的老舍阎焕东小引抗日战争胜利后,老舍写过一篇长文,题为《八方风雨》,记述了他在八年抗伐中的经历。作为一个作家,他说,他“只有一枝笔”,这是他谋生的“本钱”,也是他“抗敌的武器”。他始终紧握这支笔进行战斗,从抗战一开始,他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