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来君 《攀登》2006,25(2):108-109
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化实现过程中的精神动力。然而,当前困扰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深层次问题就是民众法律信仰的缺失。对此,本文分析了民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强化公民法律信仰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江曼 《神州》2013,(36):260-261
公民建议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指公民对于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合理建议、帮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的权利。其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为民服务。通过对公民建议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学术成果的研究,明确界定出公民建议权的概念、特征,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对保障公民建议权的实施途径进行探讨,希望对保障公民建议权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法治意识状况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未来。当前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应当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并对改变这种状况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经常去欧美各国经商做生意、与不同国家的人频繁接触,让做了13年多外贸生意的西安商人宋超鹏对荀子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采访手记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君 《攀登》2010,29(2):119-122
社会主体法治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法治意识作为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它既是法律规范化的思想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笔者从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对公民进行法治意识培养和教育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6.
立法作为法治的基本要素,解决的是有法可依的问题,为行政执法提供前提和准则;行政执法则是解决法律的具体实施。本文通过对人民主权、法治国家与行政执法中公民参与关系分析,阐述了公民参与执法活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为我国行政执法中公民参与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7.
赵小丽  贺慧堂 《沧桑》2008,(5):116-117
公民政治参与心态是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中参与政治活动时的一种心理反应。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心态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剖析其成因,对当前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王婷  武俊杰 《沧桑》2014,(5):18-19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民间信仰多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本文就宋代民间不同宗教兴盛的原因进行了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9.
《南方人物周刊》2010,(1):43-43
郝劲松,山西忻州人,青年法律学者,“ 复式诉讼” 理论的提出与倡导者,主张动用密集火力轰击社会不合理现象,并延伸扫射。2009年,他帮助“ 断指求清白” 的孙中界打赢了“ 钓鱼” 官司。此前,他先后7 次提出公益性质的诉讼,把北京地铁总公司、国家税务总局、铁道部、国家发改委等诸多国家部委和垄断企业告上法庭。他终结了中国火车不开发票的历史,并促成铁道部宣布停止春运涨价。  相似文献   

10.
来君 《攀登》2009,28(1):103-10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法律信用。法律信用是指法律严格遵守其所明示的、确定的规则和内容。以它对公平和正义的理性追求和坚定实践所赢得的社会主体对它的信任。法律信用是法律作为制度规范整体所具有的信用,法律既有信用又能够被信仰,是法治的美好前景与和谐社会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1.
刘晓燕  董向红 《沧桑》2011,(1):100-101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崇拜、观音崇拜、财神崇拜等神灵崇拜都是广大民众心理需求的体现,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目的。造成这种功利性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广大农民认知的有限性,人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造成的精神空虚。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提高人的认识与自信,才能消除迷信心理和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3,(6):68-72
当前中国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常被归结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然而,究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已不具备在新的时空境遇下满足当代中国人信仰需求的内在品质,还是我们没有发掘理解其真正本质?本文在反思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境遇的基础上,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与特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真,并对新时期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法律全球化是实现国际法治的基本途径,但法律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国际法治的实现。从目前的国际社会来看,国际法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因此,应清楚看到我国在国际法治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并积极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4.
段亚蓉 《沧桑》2012,(5):107-109
民间信仰,是一种与文化、社会等分离不开的意识形态。民间信仰作为社会中、下阶层一种十分复杂的民俗性、宗教性信仰,它一直被视为"迷信"而受到抵制和批判;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是落后的,但它那丰富的文化资源又确有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复杂的意识形态——民间信仰又得到了复兴,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各种民间寺庙得以修复或重建,各种民间信仰活动也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对于民间信仰复兴的各种影响因素也值得人们深入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文化、社会方面的原因。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要从提高教师、家长的法律意识入手,改变传统的授课和考试模式,增加法律实践,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和人文精神,树立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玮 《攀登》2002,21(1):107-109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往往对公民的合法权益发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其实施有效的法律控制,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本认为,只有设计出事先、事中和事后多重的控制制度,才能实现对自由裁量权的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7.
瑶族,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这个冲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居住在相对隐蔽的大瑶山之中,更因为这个民族那既独立又繁复多样的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法律基础》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教育部新的“两课”教学基本要求,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入手,分析了“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法律基础”课在新形势下的改革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海神妈祖信仰在元朝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跟元廷对妈祖封赐次数的进一步增多和祭祀规格的提高有关。元世祖于至元八年(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北京)。从此大都人口剧增.粮食紧缺,故需要从南方大量调粮.于是兴起了以运粮为主的漕运。漕运最初是通过运河进行.后来为了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改作海运.至元十九年(1282年)试航成功后.漕粮就主要由海运完成。为了祈求漕粮海运的顺利.妈祖这位现成的海神、水神顺理成章地受到了元廷的重视。元朝不但提高妈祖封号级别.而且每岁派使臣颁发祭文.举行隆重官祭。自至元十八年(1281年)首赐妈祖“护国明著天妃”封号后,在其后的大德三年(1299年)、延祜元年(1314年)、天历二年(1329年)、至正十四年(1354年),还有四次重大加封。福建僻处东南.在元代本无朝廷的漕运任务.但妈祖信仰在元代并没有停滞.而是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原因.笔者以为.大抵可归纳为以下三条。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8-7世纪,斯巴达对外扩张,征服了美塞尼亚,逐步建立希洛制度,国力日益增强,随之成为全希腊的霸主。但自公元前5世纪初期开始,斯巴达公民人数日趋减少,从而对斯巴达霸权地位产生不利影响。斯巴达公民减少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即战争、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