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阗佛教的传入与兴衰,是史学界十分重视而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本文就于阗佛教在西域佛教中的地位、对中原佛教的影响,以及于阗佛教文化的成就等问题,作点粗浅的探索,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前辈。 一、佛教最初传入于 阗的时间 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北  相似文献   

2.
錞于,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錞于的铸造始于春秋,绝于东汉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西迁,在那“雅乐废缺”的年代,“自蜀得之的錞于,已成为绝世古物。”但个别民族直到宋代还有铜鼓与錞于合奏的风俗,总之錞于使用的历史时间很长,流传地域也较广,然而汉水流域发现甚少,安康出土的这件虎钮錞于,可谓初见。这件虎钮铜錞于,是一九七四年在安康  相似文献   

3.
杨拯 《风景名胜》2011,(4):60-67
泛舟于湛蓝的太浩湖面,挥杆于碧绿的高尔夫球场间,驰骋于黄沙漫漫的沙漠中,滑行于白雪皑皑的雪山上,在神秘的金字塔湖畔探访印第安人的部落。  相似文献   

4.
北宋一朝,诸多名臣勋将官于洛阳,葬于洛阳,石中立便是其中的重臣之一。其墓志于近代出土于洛阳市孟津县常袋乡石碑凹村,具体时间不详。该志现存于洛阳石代艺术馆。笔者依志文比照有关史料,就相关问题作一考释,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錞于,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錞于的铸造始于春秋衰于东汉。在“魏孝武帝被高欢所迫西迁,雅乐废缺”的年代,自蜀得到的錞于,已成为稀世的古物。个别的民族可能延续的时间较长一点。总之,錞于使用的时间很长,但汉水流域却发现甚少,安康出土的这件錞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之物。这件虎钮铜錞于,是七四年在安康县土产公司废旧物资中拣选出来的。据了解出土于安康五里月河北部,拣选时下部残缺,现已复原(图版壹)。  相似文献   

6.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选定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我们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担轻易不肯放下,自誉为执著。我们执著于名利,执著于一份痛苦的爱,执著于幻想的美梦,执著于空想的追求。而在光阴逝去之后,我们才枉自嗟叹于人生的无为与空虚。  相似文献   

7.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朝,兴盛于乾隆朝,衰败于慈禧,惨于军阀,耻于日本,历尽沧桑,避暑山庄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的政治舞台,在避暑山庄的曲折历程中或隐或显地映射着清王朝的盛衰。  相似文献   

8.
七癖之凤     
孔子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辞海曰:畸人,不合于世俗的异人。  相似文献   

9.
北石窟寺是甘肃的重要石窟群之一,是陇东的佛教文化中心,创建于北魏,兴盛于隋、唐,衰落于清末。  相似文献   

10.
1贵州地处西南边陲,自古以来为“西南之奥区”。由于立省较晚,又地势险要,山重水复,与中原诸省相比较,佛教传入贵州较晚,在西南三省中,佛教发展办逊于川滇,中原佛教各宗之在贵州加四川之典型,佛教与民族宗教文化之融合又不及云南之浓郁,总体特征处于川滇之间,既有中原佛教的特征,又有西南地方民族的色彩,呈现出贵州自己独有的特色。贵州佛教,兴起于唐,传布于宋,发展于元,繁荣于明,鼎盛于明李,衰落于晚清,复兴于民国,恢复于当代。究其源流,唐宋元时多得自);膜及中原诸省,明清时期主要受益于西蜀,大乘各宗与时并传…  相似文献   

11.
王纲怀 《收藏家》2012,(1):31-40
一.概述 有四千年历史的中国铜镜兴盛于战国、繁荣于两汉、辉煌于隋唐。带地纹的蟠螭纹铭文镜是中国最早的铭文镜。估计其问世年代,起始在汉惠帝末年,终止于汉武帝早期,  相似文献   

12.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东汉晚期,发展于唐代,鼎盛于宋元,后续发展于明清,本文就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佛国于阗     
和田古称于阗,于阗国的建立应该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中原王朝也就是这个时候方通过张骞知道了于阗这一神秘的国度。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首次在轮台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各国,于阗也就在这时候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归属西域都护,自于阗王以下均接受汉王朝颁赐的印绶。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其脱胎于石器,成长于青铜时代,嬗变于礼崩乐坏,发展于秦汉统一,繁荣于唐宋时期,此时期的玉器礼器逐渐减少,特别是宋代,玉器更加世俗化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辽金是北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其玉器制作虽受中原影响较大,但却具有其突出的民族特色,如"春水"和"秋山"便是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痴迷于文字好理解,但说他痴迷于发明创造,一定会令很多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6.
《红星报》在长征中的历史作用□马建光《红星报》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版,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由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出版、发行。它于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终刊于1935年8月,历时近4年。邓小平、陆定一曾于1...  相似文献   

17.
此前学界对方志学发展历程还未曾有人做过专题论述。本文作者通过研究,提出系统看法,认为方志学萌芽于汉唐,初创于宋代,发展于元明,成熟于清代,独立于民国。  相似文献   

18.
历史·未来     
修志编鉴的意义,在于将历史传承于后世,将文化传承于后人,将中华民族内在精神传承于未来。地方志史,发端于先秦,成于汉,臻于宋,盛于清,已历2000多年。至今保存下来的旧志书8000余种,10万多卷,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轮修志起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全面铺开;21世纪初,第二轮修志拉开序幕。成都高新区修志编鉴工作的开展。巧借此番浩荡春风。  相似文献   

19.
人称江干南端的古柳浦、凤凰山一带有霸王之气。隋移州治于柳浦西,唐州治于凤凰山后,吴越立国于凤凰山下,北宋州治仍在凤凰山下,南宋建行宫于凤凰山东麓,在宋以前,这一带确实是风水宝地,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乡镇志滥觞于宋元,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持续发展于民国。通过发展述略、理论举要两部分,对古代乡镇志的数量、地域分布、内容、编纂观念、文本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评述,展示我国乡镇志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