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珊珊 《神州》2020,(1):39-39
音乐,是作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的媒介之一,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有效沟通,不同国家对音乐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在音乐唱法中,主要可以分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两种唱法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在音乐领域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演唱时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两者唱法的发源地不同,所以在唱法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也有一些相同之处。近几年,在当前音乐形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逐渐开始出现融合趋势。本文将对比分析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呼吸运用、嗓音运用、吐字咬字运用方面的不同点,探讨如何做好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具体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2.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歌唱艺术。它们之间不是互相独立的歌唱艺术;而是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它们有共性,也有许多独特的个性。本文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共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丁菊 《神州》2013,(16):228-228
在研究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时,会遇到二者关系复杂多样化的问题,怎么样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极有必要的。本文在分别探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共鸣腔的发音规律后,对二者的异同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4.
许红霞 《丝绸之路》2014,(12):64-65
本文通过客观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特点,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应客观认识民族声乐发展现状,正确处理学院派与原生态两种民族唱法的关系。文章还从演唱专业的角度谈了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征宇 《神州》2014,(5):98-98
随着音乐剧向着公共化、社会化发展,加强音乐剧课程的学科建设,探索音乐剧课程与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剧唱法教学是该专业课程方案设置中的一门主干学科,本文以音乐剧唱法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来对音乐剧唱法教学法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石校昆 《神州》2012,(6):13-13
云南民族声乐史:是从声乐发展史的角度,对云南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变化进行全面论述,包括历史、唱法、作品、提唱耆传承、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苏雅军 《丝绸之路》2012,(24):92-94
悉心研读我国音乐史料,可看到中国声乐的发展道路崎岖而艰难: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唱法问题"的争论,随后声乐界持续多年的"土洋之争",到"新的中国唱法"命题的提出,老一辈声乐家执着奋斗而提出创立"中国声乐学派"的宏伟目标;从80年代"中国青年歌手声乐大奖赛"三种唱法的设立,到三种唱法最终不能顺应大众的审美需求,于是"模糊唱法"的新概念提了出来;从2001年中国首届"金钟奖"声乐大赛上三种唱法被取消,到2002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声乐大赛"上规定所有选手必须唱一首中国声乐作品,到2004年"原生态"唱法的提出和出现,再到中国民歌最终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展风采。经过整整半个多世纪的不懈追求,中国声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8.
陈婉芬 《神州》2012,(36):167-167
本文首先针对越剧唱法下声音形态的表现方式进行了简要命析,进而通过实验调查的方式针对越剧唱法以及美声喝法下所对应的“歌手共振峰”显现规律进行了详细比较与分析,论证了越剧唱法之所以能够实现“歌手共振峰”的重要因素。希望引起重点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9.
庾晋 《中国西藏》2003,(2):51-53
2002年5月12日,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索朗旺姆以激昂动人的《金色的故乡》,捧走了业余组民族唱法的唯一金奖。5月17日又一举夺得大赛业余组决赛最后—个大奖一观众最喜爱歌手奖。这颗歌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歌坛前辈和听众的普遍赞誉。无疑索朗旺姆己成为继才旦卓玛之后,又一位来自雪域的歌坛金凤凰。  相似文献   

10.
呼麦的怪象     
张晓玮 《山茶》2011,(9):18-18
失而复得的呼麦在艺术的舞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挚爱艺术的人们通过不断努力让呼麦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唱法植根发芽。然而。有一种怪象在悄悄蔓延着——研究呼麦的人不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民族及各地方的歌唱艺术极为丰富多彩,具有与世界其他民族声乐艺术不同的特点、风格和独特的规律。民族唱法由于运用嗓音与共鸣调配上的区别而形成了特色,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字、腔、声、情、味”五个字上。民族声乐艺术要与时俱进,需不断创新发展,既要努力学习和继承我国的传统唱法及理论,又要研究学习外国声乐理论和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起源春秋的侗族大歌,其和声的完美协调,格调的柔和委婉,旋律的典雅优美,深受各族人民喜爱。侗族大歌不仅延续着一个民族的天籁之音,更承载着弥足珍贵的人类文化。原生态唱法的民族瑰宝从那年贵州小黄十姐妹的侗族大歌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黔奖",就让我开始向往大歌萦绕的山水,开始神思侗寨的鼓楼和风雨桥。  相似文献   

13.
民俗物对于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认真搜集、保存、展示好民俗物,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辽宁的民贸工作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真总结了“十五”以来辽宁省民贸工作的成绩和经验,阐述了“十一五”期间国家坚持并发展了的民族贸易、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优惠政策,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全省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论疍民不是民族莫雁诗对于历史上居住在中国南方及西南水上的蛋民的来源,历代学者众说纷坛,但在“民是一个民族”这点上,是一致的,如民国时期郎擎霄著《中国族史》、罗香林撰《唐代蛋族考》、何格恩作《置族的来源质疑》等,从题目上就明白无误地昭示了他们“民是民...  相似文献   

16.
唱法批评,例如"土洋唱法之争""三种唱法之争""原生态唱法之争""跨界唱法之争"等唱法批评,作为一种学术思潮,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60多年的争论可谓是轰轰烈烈,时至今日仍势头不减。由于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唱法批评的侧重点,不同的评论家、歌唱家对其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对其中的诸多观点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导致"唱法批评"在批评实践中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对唱法批评文献的简要梳理,反思唱法批评现象,审视唱法与唱法批评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与中国声乐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唱法批评影响着唱法又促进着唱法,唱法反过来又丰富着唱法批评,二者协力,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晶 《神州》2012,(18):169
民歌是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中情感的一种艺术性表达方式,是世世代代人民思想积淀而形成的民族艺术。民歌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情景之中,随着人类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民歌的演唱也随之发展和丰富,在经历了呼号、清唱和乐歌结合三个关键时期后,民歌这一歌唱艺术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的秋天,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扎江寺举行的一次大法会上,活佛带领众僧念经、清神、还愿,祈祷社会安康,为牧民摸顶赐福。牧人们在获得了心灵安抚、精神滋补之后,尽情地投入到了自娱自乐之中。其中的山歌比赛,有着赛马一般的激越,各代表队的男女歌手一个赛过一个,按时下的说法,部属于地道的“原生态”唱法。人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叫好声一片。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的指示,云南大学于一九八○年三月至七月举办《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师训班。举办这样的师训班,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创作了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这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对各少数民族文学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探讨各少数民族文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努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人才,是实现四化的需要。云南大学承办这期有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师大、贵州大学、新疆大学、中央民院、西南民院、广西民院等十七所高等院校派出的中、青年教师参加的师训班,将为在全国有关高等院校开设《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准备师资和教材。为办好这期师训班,云南大学党委多次开会研究,妥善安排,积极为师训班创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20.
金铁林教授热爱学生的事迹广为人知。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使他培养了三百多名弟子,多数是全国声乐骨干和业务尖子,李谷一、彭丽媛、阎维文、张也、宋祖英、祖海、张迈……都是现代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人物。用李谷一的话说,当今的民族唱法,除了金派之外,别的都还没有形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