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类博物馆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是自身获得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化形势下把博物馆推向世界的有效途径。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类博物馆的对外文化交流与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拓展自然类博物馆对外文化交流是自博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本文试从我国自然类博物馆对外交流的现状分析出发,就如何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提出若干设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教授、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先生,在2011年7月27日的《中国文物报·博物馆周刊》发表《历史类博物馆“艺术转向”的隐忧》一文,提出当代历史类博物馆需要引起警惕。我再三阅读,认为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林妹 《神州》2013,(14):217-217
博物馆是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之一,开展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主要任务。历史类博物馆在对中小学生的史学教育上都具有特定的意义,有助于历史感性材料的积累,有助于历史发展线索的把握,有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类博物馆的史学教育具有教育媒介的形象性、教育对象和教育时限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历史类博物馆的史学教育形式,以展示陈列为基本形式,结合老师自身的史学教育方式,再辅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的特征以及地方志书的功能和作用入手,通过对几处较为典型的考古发掘成果及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介绍,用以阐述观点,以此归纳出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和地方志二者的相互影响及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民众在物质生活之外愈发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现代社会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基层文化服务载体,各种特色的博物馆正在不同的细分文化方向上发挥着积极的文化宣传作用。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内容体现在展品上,而如何规划和设计展出的形式与内容,已成为现阶段博物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博物馆展览陈列内容的角度,增强其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入性,突出展出内容的实质与文化意义。文章将结合上述研究方向,围绕历史类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展览内容展开探讨,深入分析其内部的文化关联性及历史文明的传达表现方式,希望以此为相关的文化服务类产品开发及博物馆运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观众参与”“贴近生活”──当代中国历史类博物馆陈列改革工作中的两个问题周劲思在中国各类博物馆中,历史类博物馆占绝大多数,因此改善历史博物馆面貌是使中国博物馆改变门庭冷落的现状,走进世界先进博物馆行列的重点。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国革命博物馆、中...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中女性主题的出现,是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新博物馆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既是展陈主题又是展陈载体的历史住宅博物馆而言,一方面通过对博物馆建筑中女性角色、女性故事的复原补充,还原历史真貌,贯彻建筑遗产保护展示的原真性;另一方面通过女性主题展陈,从构建游客原真性感知出发将参观者与过去相联系,有助于历史住宅类博物馆社会职能的发挥。作为博物馆的历史住宅建筑应该挖掘建筑中的家庭和女性的故事,女性主题展陈有益于该类博物馆原真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古民居建筑与博物馆,两者均具历史的厚重。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让古建筑在见证城市历史发展轨迹的同时,展现特色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是民俗博物馆策展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天水民俗博物馆在古建筑中陈列布展的一些具体作法和尝试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文物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合理加以利用,策划出个性特征鲜明、展览定位准确、展览内容丰富、展示形式新颖的民俗类展览。  相似文献   

9.
观察并分析民族地区博物馆实践以及文化文物系统、民族系统两套权威统计数据,有助于从宏观的视角评述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发展历史。研究显示,民族地区博物馆发展历史和现状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博物馆起步普遍较晚,但最近20年发展迅猛;二是博物馆种类单一,以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为主,缺乏艺术类博物馆;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民族分布不均衡;四是新型的生态博物馆给民族地区博物馆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0.
经过10多年的努力,贵州利用经过维修的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建立了几十座专题博物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系列。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贵州的一些专题博物馆,参观了贵州举办的一些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纷纷发表评论,一致认为:“贵州在全国开风气之先.以远见卓识筹建系列博物馆,是对民族文化的系列化抢救。”(1991年11月2日《光明日报》:《贵州系列博物馆礼赞》)世界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主席、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吕济民说,贵州省的博物馆有特色。SO多个博物馆中.社会历史类、民族民俗类、革命纪念类等都有.而以民族民…  相似文献   

11.
革命纪念馆属于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它以研究和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为根本,是为纪念近现代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最核心的展示其社会功能的方式,同时临时展览以其灵活多样、主题鲜明突出、时效性强的特点成为博物馆基本陈列的重要补充,越来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革命纪念馆临时展览的策划和设计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以期与广大文博工作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科学研究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然而由于许多博物馆的工作重心过多地倾向于陈列展览和保管工作,研究工作一直在弱化,本文以基层历史类博物馆科研工作的实际,探讨了博物馆科学研究工作地位、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社会教育、陈列展览的能动作用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改善博物馆科学研究状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历史的产物。是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橱窗。从中外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说明博物馆的萌芽和成长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而演变的。中国早在商周时代,为了王朝政权的需要,就设有祖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博物馆展示着人类发展进程中各段历史轨迹,是历史的载体。如何把博物馆的这种文化优势价值最大化,成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例,简述在文化传承中博物馆如何发挥作用,使博物馆能最大化地实现社会价值,更好地服务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5.
民俗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民俗博物馆,又是社会历史类博物馆下的一个分支。对民俗学的研究,就国际范围来说也不过百年左右的历史。我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人曾进行过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民俗学在我国的复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而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全国各地的民俗博物馆,是屈指可数的,民俗,顾名思义,就是民间的习俗,是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陈列是在博物馆语境中通过空间、展品和设计传播知识、影响观众判断及态度的方式,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博物馆展陈有不同的要求。博物馆陈列内容是一个多成分、多层阶、多联系的复杂网络,博物馆实物、博物馆空间和陈列设计是构成博物馆陈列的三个元素,其中的实物性元素包括实物、图示、仿复制模型、场景、美术创作等;博物馆陈列内容的组织方法有分类标本类、知识教学类、主题类、讲故事类和论证类等类型,设计人员应根据陈列目的和观众学习需求妥善设计内容呈现的次序和状态。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建设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国务院公布了《博物馆条例》。《条例》为规范博物馆发展走向,加强行政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博物馆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贯彻实施《条例》,依法行政,破解博物馆尤其是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在自身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和制约,更好地实施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类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以使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物馆万门千户,各有匠心独妙之处.如从其收藏的实物材料而言,似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以收藏和研究人类本身及其在创造社会文化活动中诸种行为的实物遗存为对象;其二是以维持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资源的原材料及其获得这些材料的技术手段为对象.在我所见有关论述中,《苏联博物馆学基础》把前者称为“历史专业各博物馆”,称后者为“自然科学专业各博物馆”.日本伊藤寿朗、森田悦之二氏在他们主编的《博物馆概论》一书中,把博物馆分为“人文科学系”、“艺术系”、“自然科学系”和“生物科学系”.在美国,有人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巨大的考古学、人种志和自然史标本的档案柜”.此外,还有把博物馆分为人文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综合类的.所谓“综合”,是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类资料并存”或“包括历史、艺术、技术三方面的内容”而言.由此看来,以实物材料的性质把博物馆区分为两大类型虽不是唯一的标准,但确是划分博物馆类型的最重要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手段.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博物馆的藏品分类法  相似文献   

19.
李林 《东南文化》2021,(1):161-167
考古文物是我国历史类博物馆的核心展品,在其主要社会职能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考古学阐释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物证史法、情境展示法、关联阐释法等已被逐渐应用到博物馆展陈中.但以传统考古学为核心的阐释方法在公众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单一视角与多元需求的矛盾、学科思维与展陈逻辑的矛盾、学术规范与启发教育的矛盾.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20.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博物馆是一个展示着各种具有社会、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人工或自然器物和标本供公众观赏的社会文化场所,人们去博物馆的目的既简单又明确就是“看展览”。如果不错的话,看是观众在博物馆内的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即便是在自本世纪初以来发生了博物馆社会文化中心化功能性革命的现代西方国家也无例外。因此,有人把博物馆的历史直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