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谷石窟文化是甘谷文化的象征,是见证甘谷悠远深邃的文明历史的"万世之宝"。从布局、形制、功能、审美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看,甘谷石窟文化都表现出"纡余委曲""若不可测"的东方文化的含蓄美。其石窟和古建相间的格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延续至今的以中轴线为核心均衡布局、依地势地貌起伏变化的设计思想。甘谷石窟还体现出自然与雕琢完美结合的艺术特点。甘谷石窟文化所展示的不仅仅是石窟造像这种以宗教历史为背景的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蕴含了文明进程的历史脉络。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宗教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度影响,给予人们的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美感享受,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振奋。所以利用石窟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文明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提高审美能力,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发展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2.
林天山 《丝绸之路》2014,(18):63-64
甘谷汉简是重要的文化遗存,既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又具有审美鉴赏价值。本文从社会美、自然美、含蓄美、气韵美等方面阐述了甘谷汉简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像山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谷大佛为国内巨佛之一。大佛窟原有木构建筑,从重楼七层到全部毁去,是历史的见证。研究大像山石窟寺的演变,对认识中国石窟寺的演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甘谷──千古人皇氏之薮范三畏人文肇始,远溯伏羲。伏羡文化,作为甘陇五大文化之一,已越来越引起海内外的关注。伏羡文化发生在天水一带,而细考伏羲文化的腹地,则唯有天水、秦安、西和、武山和甘谷五市县。因天水市有伏羲庙、山和台山;秦安早具“成纪”之名(古有“...  相似文献   

5.
宋琪 《敦煌学辑刊》2003,(1):125-126
甘谷县位于渭河上游,渭河从中流过,县域被切割成南北两个区域。北区是塬地,黄土山坡,地势较为平缓,是甘谷重要的农业区;南区多山,景观奇特,连绵不断的红沙岩体经多年雨水冲刷,风化浸蚀,形成“丹霞地貌”,学术界常说的“甘肃处处有石窟、石窟无处不丹霞”,在这里就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6.
张华 《文物世界》2008,(4):51-54
2006年4月下旬,应印度考古局之邀,我与同仁有十日赴印度之行,以虔诚的心愿参观考察了印度石窟、桑奇大塔以及博物馆等。印度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石窟塔寺众多,我们一行主要考察了阿旃陀石窟、奥兰伽巴德石窟、埃洛拉石窟和桑奇大塔等,这些石窟和桑奇大塔展露出古代印度文化的光辉,在世界美术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座落在古丝绸之路陇右段的炳灵寺,不仅以险要的地理位置著称于世,而且以悠久的文化艺术久负盛名。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他们或怀着考古的愿望,或怀着好奇的心情,或怀着游山玩水的情趣,或怀着顶礼膜拜的虔诚,纷纷从河道而来瞻仰炳灵石窟胜景。而让人惋惜的是他们很少去饱览炳灵石窟周围深山幽谷中,兼有三峡之雄奇、云南石林之壮观、桂林山水之俊秀、贵州龙宫之幽静的绝好风光。在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之时,我重踏小时候父亲带领穿行过的路线,再次观赏炳灵深山幽谷之美。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一) 組織經過一九五三年七月,中央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繼去年在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初步調查之後,又組織了一個勘察團到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進行勘察。這個勘察團的成員包括,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人民英雄紀念碑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旅游》2011,(6)
编辑您好:我本人爱好旅游,这几天有时间和机会看到贵杂志,尤其对今天看到的《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这篇文章中描写的安岳石窟很感兴趣,想着以后有机会了可以领略一下安岳石窟的神秘美。但是我在查询安岳的相关信息时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不能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相关人员也进行了文化内容的制作试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一些人将目光聚焦在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上,在对现存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了解那个年代的文化及人们的习惯。天梯山石窟素有石窟鼻祖之称,历史悠久,其壁画研究价值极高。它是石窟艺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的存在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有待开发。文章就以天梯山石窟的北魏壁画的发展历史作为切入点,从天梯山石窟的现存壁画中了解以天梯山石窟的壁画为代表的北魏壁画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结合大量的文献参考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给从事艺术方面的、想了解北魏壁画的人员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华宁 《东方收藏》2022,(10):75-77
龟兹地区的“龙马文化”不仅体现在出土文物上,还展现在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当中。本文通过对龟兹地区“龙马文化”的演变探索,结合石窟壁画和陶器当中的“龙马”形象,浅析龟兹“龙马文化”的概念及其所呈现出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之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2.
安阳灵泉寺石窟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原地区佛教活动的重要文物遗存,是这段时期安阳作为古相州文化的代表产物,素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美称。根据《河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的要求,灵泉寺石窟保护利用研究及项目的实施旨在进一步推动安阳龙安区文化旅游市场的深度融合,对安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像山石窟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文旗山崖壁上(图一)。文旗山是秦岭山脉西部的一条余脉,东西走向,山体挺拔,巍峨多姿。此山原与其东侧的簸箕山统称旗鼓山,两山一左一右,突兀而立,犹如两面迎风招展的旌旗,故此山称"文旗山",与其并列的簸箕山则称"武旗山"。大像山之得名,则是因山巅修凿大佛像的缘故。大像山因其山势险要和地理位置重要,历来被兵家所重视。传说西汉末至东汉初  相似文献   

14.
霍洁 《东方收藏》2023,(5):96-98
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文化集合地,经历1500余年的风霜,至今仍具有较好的保存度和相对完整的石窟文化优势,这应当归功于当地对石窟文化的保护和历朝历代的修缮。文章对于有历史记载的云冈石窟修缮保护进行脉络梳理,并主要针对云冈石窟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其中,重点对位于云冈石窟中段的五华洞清代施泥敷彩的保护与修缮进行研究,旨在传承石窟文化,进一步推动云冈石窟的修缮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在2005—2012年间发表的关于龟兹石窟的文章,以龟兹石窟为主题,分为龟兹石窟壁画风格研究、龟兹石窟艺术研究,龟兹石窟文化源流研究、龟兹石窟壁画的佛教思想研究和龟兹石窟与其他石窟相比研究等方面,梳理龟兹石窟研究成果。这篇论文便是龟兹石窟文化研究综述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并供奉本殿及关圣殿香火等费碑记》是甘肃省甘谷县大像山石窟观音殿现存的一块清代木碑碑文,记载了大像山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关圣殿的原因及重建中首事人等信息。通过对木碑的研究,使人们对清代甘谷商业的发展状况有了具体而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佛教石窟寺艺术(CavetempleArt)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中国是世界上佛教石窟寺艺术最为繁荣和发达的国家。石窟开凿时间之长、分布之广、数量之众、规模之大,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甚至包括佛教及佛教艺术的故乡──印度在内。中国佛教石窟寺艺术的形式尽管是外来的,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印度五窟寺艺术简单的模仿或翻版,而是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不断创新,逐渐显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本文将着重讨论中亚佛教石窟寺中雕塑、壁画艺术在我国东渐时逐步民族化的过程。佛教自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在印度创立之后,在向世…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跨越地域广阔,历经时间久远,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任意择取其中的几朵奇葩,皆能彰显和折射出丝绸之路灿烂夺目的文化内涵和精美耀眼的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上诞生的石窟丝绸之路东段宁夏境内有两处石窟,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皆十分丰富,是丝绸之路石窟宗教文化的重要遗存。其一是固原须弥山石窟,其二是中宁石空寺石窟。须弥山石窟为全国十大石窟之一,坐落在固原市原州区西北,六  相似文献   

19.
北涼王沮渠蒙遜在其國都涼州(今名武威)首先開鑿的石窟,由於唐代佛教經典中會經有過一段記述,並經一再轉載,因此在河西走廊各地的石窟羣中,這涼州石窟是最為人所共知的。但是涼州石窟之名雖為人所共知,而其所在地點,經典中却未明確交代;到了唐代以後的文獻中就連這個石窟的名稱也無提及的了,因此窟址在那裏?從來就不知曉。過去美術史上談到兩晉、南北朝的佛教藝術,一定根據經典把涼州石窟提上一筆,而其遺址在那里?內容怎樣?藝術成就  相似文献   

20.
石窟艺术,准确地说“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神学观念和宗教神学文化相互作用下生成与发展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佛教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石窟艺术的真正繁荣。石窟艺术是佛教、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佛教石窟艺术的生成、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我们可以将这个漫长的过程概括为:利用与创造、无像与有像、印度式与中国化之“二段三过程”。最后,其逐渐形成艺术分类学上的石窟建筑、石窟雕塑、石窟绘画(或许还应再有石窟书法),整合为一门独立的实体性综合艺术。 二段三过程表述如下: 一、利用与创造 佛教石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