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国时有位擅长刺绣的奇女子,有着"针神"的美誉,她的名字叫沈云芝。慈禧七十大寿时,她和自己的丈夫余觉托人进献了《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图》两幅刺绣,深得慈禧的喜爱,赐给他们夫妇商勋奖励,慈禧还亲笔题写福寿两字赠予二人,从此沈云芝改名为沈寿(1874-1921)。为了将沈寿的技艺发扬光大,慈禧命人在北京设立了绣工科专门培养绣工人才,余觉担任总办和总教习,  相似文献   

2.
正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一月十七日,朝廷授李鸿章署两广总督。据说是因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广东人,他们流亡到海外后,组织保皇党,策动勤王运动,慈禧要让李鸿章去康、梁故乡,与洋人交涉,捉拿"逆党"。也有人说,是慈禧准备废立皇帝,知道李鸿章反对,所以把他支开。慈禧交给李鸿章到广东有三大任务:整顿税收,练兵抗英、法,缉捕康有为。但李鸿章故意轻描淡写地说:"他们都是书院经生,市井讼师之流,用不着害怕。"慈禧问:"那何以外人都庇护他,与我为难?"  相似文献   

3.
丁宝桢杀慈禧宠信太监安德海是晚清轰动朝野的大事,因事涉宫闱,在史实与传闻(包括野史小说、民间故事、鼓词戏剧)之间有很大差异.本文根据清实录、清史稿、丁宝桢本人奏稿及了解此事原委的薛福成、翁同龢等日记记录,勾勒出此事经过:杀安一案是同治、奕、慈安的宫廷密谋,丁宝桢不过是执行人;安案发生,慈禧开始是被动的,但绝不可能发布赦免安的"懿旨",丁宝桢更没有抗旨行为,慈禧通过安案处理,转为主动,赢得盛誉;丁宝桢杀安是遵旨执行,不是密谋者,因其才干反得到慈禧重用,自然丁在杀安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也是得到慈禧信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1,(3)
正设色纸本尺寸101×48厘米题识∶光绪癸巳孟春上澣御笔。钤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慈禧皇太后之宝、欢喜园、大雅斋、推倒一世之智勇说明:本作品七条金鱼是慈禧七十大寿亲笔所绘,金鱼及水藻色彩淡雅,线条笔墨清新,具有极高的绘画技巧。"推倒一世之智勇"是慈禧晚年藏品之重要闲章,著作《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慈禧太后演义》书中对于光绪帝和慈禧的喜爱书法及绘画多有提及。"推倒一世之智勇"本为李白诗词,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用在本副作品可见其开拓万古之心胸,"慈禧太后御笔之宝"、"大雅斋"钤印均是晚年所用。大雅斋原为慈禧在圆明园的住处,"大雅斋"遂成为慈禧的私人堂款。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往往否认慈禧皇太后的绘画水平。人们通常认为慈禧皇太后出于统治的需要,除善于玩弄权术、热衷政治外,在平时生活中爱好书画,经常喜爱把"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臣子,以示恩宠,笼络人心。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馆藏一轴慈禧皇太后款《梅花》图,为博物馆旧藏,对研究慈禧及其绘画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书与人     
《庚子西狩丛谈》1900年,义和团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慈禧携光绪仓皇出逃,到怀来附近时,"饥寒已两日夜"。怀来知县吴永去25里外的榆林堡迎驾。慈禧见吴永"衣冠来此迎驾","犹不失地方官礼数",感慨万千,大吐苦水。此后吴永大受慈禧宠爱,很快就有上谕让他办理  相似文献   

7.
<正>清朝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逝于热河承德的避暑山庄。临终前托孤,以肃顺、载垣、端华等顾命八大臣接受遗诏,辅佐六岁小皇帝载淳,又为之改元,年号"祺祥"。铸"祺祥通宝"小平钱,"祺祥重宝"当十钱。九月底慈禧等一行人先行到京,发动"辛酉政变",也叫"祺祥政变"或"北京政变"。分别捕杀了顾命八大臣。恭亲王提出为小皇帝改年号为"同治",内阁大臣们一致同意,认为"同治"是上下一心,同臻郅之治。恭亲王将新拟的年号奏知慈禧,果  相似文献   

8.
郭梅 《文史博览》2010,(2):67-67
<正>慈禧太后虽然头上顶着"老佛爷"的神圣光环,骨子里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她的绝大多数臣民相同的娱乐爱好——看戏。慈禧毕竟贵为太后,她的戏瘾也有着浓烈的皇家气派,以及古怪的癖好。慈禧看戏的第一怪癖是"避讳"。因为慈禧是属羊的,所以《变羊记》、《苏武牧羊》、《龙女牧羊》等剧目一律不能  相似文献   

9.
<正>其实,喜欢那海,湛蓝、苍茫、温柔、凶猛,又诱惑。;每鱼个头比较大,品种也多,咬钩很迅猛,杆子弯了时,你的心,会有—种莫名的悸动。除了初恋,找不出哪种感觉能与它媲美。海钓作为高雅的休闲活动,与高尔夫、骑马、网球被列入四大贵族运动,被称作"海上高尔夫"。听上去是件极其优雅的事情,实则却非常刺激。价格不菲的成套钓具,澎湃的大海或者嶙峋的礁石,毒辣的太阳或者大浪卷起千堆雪,哪一项都生动有趣。但  相似文献   

10.
封思倩 《环球人物》2013,(31):40-42
本刊专访马英九女发言人人物简介李佳霏,1976年生于台湾桃园县。大学就读于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其间,曾上过马英九的"国际公法"课程。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央通讯社工作,主跑外事与党政新闻。台湾"总统府"首位女发言人。前不久,马英九和"立法院长"王金平的内斗,在台湾闹得沸沸扬扬。王金平以柔克刚,不出恶言,博得媒体不少同情;可马英九因身份所限,无法像王金平那般"畅所欲言"。所幸他有一位外形亮丽、才思敏捷的发言人,替他诠释政策理念,澄清了许多不实报  相似文献   

11.
正说李鸿章是晚清"第一重臣",应该不算虚传。1901年李鸿章病逝之际,正在从逃难地西安返京途中的慈禧,得到消息后慨然长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对1861年咸丰晏驾热河就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而言,李鸿章不仅可以托付国事,甚至是唯一可以托付的人。李鸿章却从来就不是朝廷的"应声虫",他在一系列军国大事上,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主意。八国联军入京时,身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面对慈禧向西方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6,(3)
正慈禧(1835一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被封为贵人。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元年(1862年)尊为太后;光绪元年(1875年)尊为皇太后。于成丰、同治两朝"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在她统治的47年里,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女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画墨宝。一.慈禧书画代笔及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慈禧绘画作品在慈禧当权的晚清,大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慈禧也想通过一些手段笼络大臣,赏赐书画既是其中一个办法。她本人并不擅长书画,为此,年老的慈禧太后是不是要找人来代笔?慈禧又是从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故事。文末的"我"在沉思,读完这篇文章的我们,难道不也需要沉思?1971年3月,作为一名富农子女,我被生产队长"挑选"到远离老家70里的"下川东"(今渝东)奉节县犀牛冲修水库。那时,中国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运动闹得如火如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是处于新旧变革的彷徨与探索阶段,中国屡遭外国列强欺压与凌辱。中国也在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慈禧作为晚期时期的头号人物,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综合体。其在晚年接触到了西方的摄影技术,并留存下来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画面。对于解读慈禧和研究晚期历史,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本文从慈禧与摄影之间的关系,来试图解读慈禧与西方文化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奕勖作为总理衙门的主持人,在义和团高潮期间的表现,长期被认为是主张“剿团”的,因而与慈禧关系十分紧张,以至于慈禧“欲杀奕勖”,后因城破而免。义和团也认为,奕勖信教,提出了“杀一龙二虎三百羊”口号。二虎之一就是奕勖。但是,新发现的档案史料表明,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前后,奕勖一直为慈禧出谋划策,对其言听计从。二人关系诡秘,其亲密程度,无人可比。当八国联军已经兵临北京城下时,慈禧几乎每天都见奕勖与载漪,密商对策;相反,军机首辅荣禄受到了慈禧的冷落。庚子七月初一日至十九日间,慈禧居然召见奕勖达16次之多,且与载漪同日召对,共谋西逃之策。而作为武卫军统帅的荣禄,则丝毫不知出逃之决定。本文还揭示慈禧与奕勖这种不寻常关系的由来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1900年这个庚子年对晚清王朝注定非同寻常。列强干涉慈禧"己亥建储"和"归政光绪"等,使执掌王朝最高权力的慈禧雌威暴怒,对列强十一国宣战,导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率光绪帝等仓皇"西狩"。可是,在接到朝廷向列强开战的谕旨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封疆大吏,不仅没有遵旨执行,反而与西方列强签订《东南互保章程》,明确东南各省在不丧失主权、治权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7.
《文史天地》2012,(4):94-94
“糊弄洋鬼子”一说,最初指的是八国联军。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吓得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临出宫前,慈禧委任成丰的两位贵妃瑜妃、堵妃为皇宫留守,“宫中诸事由瑜、瑨二妃做主”。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的大合唱中,黎澍先生是为数不多的领唱者之一,甚至可以说,其中最高亢的"高音C"部分,是由黎澍来担纲的。在那个多有禁忌的年代,他那些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思想,有如地心涌出的岩浆,火红而又滚  相似文献   

19.
慈禧看戏     
慈禧太后酷爱看戏。在看戏时,慈禧往往要 "请"一些官员陪看,叫作"赏戏"。官员必须跪在戏 台下的平地上看戏,夏天烈日当头,地上滚烫;冬天 寒风刺骨,全身冻僵。 于是,每逢慈禧"赏戏",就成了太监勒索官员 的良机。热天,太监给他们送垫送茶;冷天,太监给 他们送皮袄送手炉。官员们得了好处,便回报以白  相似文献   

20.
1874年日军犯台,清廷屈辱议和。此事引发朝野震荡,海防筹议因之而起。海防议后,清廷决定"两洋并举"并开始外购舰船,泊船之所、修船之坞渐成必须,水师基地的选址因之产生。大连湾因其区位价值并"形胜天然"的地理特点,也因其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为英军所觊觎而备受关注。在廷臣疆吏的吁请下,北洋水师"以大连湾为坐营"几成共识,但在实地勘验后,李鸿章又发现大连湾有缺陷。在海防经费拮据短绌并"船数无多"的境况下,大连湾水师基地的建设被搁置,而"先择著名险要之旅顺口屯扎"。随着旅顺口的开山浚海,其战略价值为北洋官僚高度认可并大力推崇,旅顺战略地位随之提升,直至取代大连湾而成北洋水师总汇之区。大连湾最终沦为旅顺基地的后路防区而被稍加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