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洛阳市关林车圪垯120号唐墓出土,现藏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马体长79、高66.5厘米。四足亭立,作低首鸣状。全身披黄釉,背塔绿棕色鞍鞬。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釉陶制品。关于三彩,说法颇多。如红、黄、绿,或红、绿、白、或棕、绿、黄,或黄、绿、白,或黄、绿、蓝,都可称作三彩。其实所谓三彩,并不限于三种颜色,往往一件器物,常有五彩、七彩甚至更多的色彩。多年来,洛阳出土的三彩马不少,但黑釉三彩马却极为罕见。制造唐三彩的独特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先把坯体放入烧窑内加温至摄氏一千一百度左右,施彩后,再放入窑内,以一定的温度烧成。其釉色为各种金属氧化物,在烧制过程中,通过釉质的自行熔流、自然搭配,即所谓的“流串”工艺,取得一种绚丽多彩、深厚饱满,既兼绘画、雕塑艺术之长,而又迥异于绘画雕塑的艺术效果。唐三彩的造型多仿金属器物,成为当时王公贵族的日用品,也用作冥器。有文臣武将、宫娥童仆等人物,有狮、驼、犬马等动物,有造型优美、玲珑剔透的杯、盘、盂、尊等器物,生动地反映出  相似文献   

2.
黑釉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最常见的品种。宋代以后,民间大量生产黑釉生活用瓷。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为主,试论黑釉瓷器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探讨黑釉瓷器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0,(4)
正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原产于中国。据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汉代到南北朝,饮茶之风在江南和西蜀一代逐渐流行。唐代时期,陆羽《茶经》中详细记载了"煎茶法"。至晚唐又兴起了"点茶法",即在茶瓶中煮水,置茶末于碗,再持瓶向碗中注水冲茶。北宋时期点茶之风盛行,而煎茶已不多见。无论煎茶还是点茶,均需将茶饼碾末,而直接持而饮用的茶具是碗,宋人则将之称为"盏"。宋代烧制黑釉瓷茶盏的窑口较多,本篇介绍宋代福建省建阳窑窑口生产的黑釉建盏和江西省吉州窑生产的黑釉木叶天目茶盏。一、建盏品种  相似文献   

4.
陈华珍 《南方文物》2006,(3):i0007-i0007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0,(4)
正黑釉瓷在历朝历代中不断发展创新,新的品种不断涌现,古陶瓷研究者也会遇到许多疑问。笔者试答其三,以求教于方家。一、德清黑釉瓷的褐色现象东晋时,德清窑的黑釉瓷(图1)名噪一时,以黑亮如漆、色泽深沉稳定而著名。但经观察可以发现,在器物的口沿、流口等釉层较薄处所呈现出来的釉色为酱色,有人也称其为褐色。有专家认为"黑釉烧过火就成酱色釉"。但学者张福康通过化学实验发现,  相似文献   

6.
<正> 1984年,河北省文物商店在配合公安部门打击文物走私活动过程中,查缴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一件磁州窑黑釉刻花梅瓶,通高34cm,最大腹径22.5cm,口径3cm,足径9cm。此器造型优美,瓶身修长,底足为凹状卧式足。胎质细密坚硬,瓷化程度较高,胎为白色微闪黄,除足跟无釉外,通身施黑釉,釉色光可鉴人,有漆的质感。器身上中下排列三层纹饰,肩部两道弦纹环绕,中腹绘有三组荷花图案,下腹饰一圈卷草纹,纹饰线条均采用刻划手法,所刻之处,线条纹理显露出胎色,釉面与纹饰黑白分明,两色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耀州窑众多陶瓷品种中,黑釉瓷数量最多,种类和造型也最丰富.其中黑釉塔式盖罐极为珍贵.本文就其造型、装饰及其相关问题作一浅显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夏是党项族跋氏在我国西部建立的政权,党项族是西羌的一支。南北朝时居住在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过着游牧生活。隋唐时,由于反抗吐蕃贵族的统治,移居到甘肃宁夏边境和陕西北部一带,势力逐渐强盛起来,元昊出自党项羌的拓跋部。唐末因拓  相似文献   

9.
宋元黑釉瓷的外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劲松 《南方文物》2005,(3):80-82,94
黑釉瓷自汉、晋以来,就与青瓷并驾齐驱,成为我国陶瓷领域里一支与青釉瓷争艳的奇葩,大放异彩,名驰中外。宋代由于“斗茶”之风盛行,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受到了上至皇帝,下到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以及普通黎民的喜爱。宋元时期,可以说是黑釉瓷发展的极盛时代,在北方形成了以磁州窑产精美的黑绘花器为代表的黑釉瓷系;在南方则有建窑的鹧鸪斑、曜变、油滴、兔毫为代表的名贵黑釉瓷和吉州窑的玳瑁斑、虎皮斑、木叶贴花、剪纸贴花等充满民间艺术魅力的黑釉瓷系;各窑新颖独特的墨绘与光怪陆离的窑变以及深黑如漆的釉色,均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0.
1972年,在耀州窑遗址黄堡窑场中心区一座墓葬之中出土了一件唐代黑釉塔式盖罐,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装饰、造型、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本文试对其装饰艺术及文化内涵作以浅析,敬请专家斧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河南省南乐县的韩村、郁家村等地发现了一些被称为"河南天目"类型的黑釉瓷器。现将其中几件有代表性的器物简介如下。 1.小口双耳壶(图一) 一件。1980年8月出土于南乐县韩村一北宋墓中。高10.5、最大腹径6厘米。口椭圆,细颈,亚腰,颈部有两手制细耳,轮制圈足。胎质灰白色,施黑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斗茶”之风盛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黑釉瓷器应运而生,在北方形成了以定窑为主的黑瓷生产体系,在南方则以福建的建窑,江西吉州窑等窑生产黑瓷。在四川广元市的广元窑也以生产黑瓷为主,器型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纹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使用最多,另有一种釉上描金技法,也为当时新兴的一种装饰手法。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江苏泰州南门外基建施工时出土2件黑釉盏,都是剪纸贴花纹样,一为云龙图案,一为朵梅图案,现介绍如下。云龙盏唇口微外卷,颈部稍内凹,深斜腹微鼓,矮圈足。口径12、高5.3、底径4厘米。胎质较粗,色灰白。外壁刷棕红色化妆土,上施黑釉不及底,圈足露胎,无化妆土。内壁施黑釉,饰剪纸贴花云龙图,两龙相对,头部硕大,身短小弯曲,尾起翘。其间饰3朵浮云(图一)。制作手法似为先把剪好的花纹蘸窑变釉贴到胎上,上釉后再揭去  相似文献   

14.
四川出土的古瓷器中,經常見有一種黑釉的器物,而以(?)毫盏與醬滴斑黑釉盞等最常見。這類器物一般都認為是宋代瓷,多稱之為「黑建」,「處州窑」或「陝窑」。我認為這種看法是有問題的,是忽略了它們在四川大量出土的事實。  相似文献   

15.
1994年3月,南阳市化学制药厂在施工时,发现卧姿牛形铜灯1件。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发现该器物出土于一残破砖室墓内,从周围散布的零碎陶片看,其时代应属东汉时期。卧姿牛形灯长19.2、宽8.5、高11厘米,重1125克(封底;图一、二)。牛呈正面卧姿,头昂起,两角,小耳,鼓眼,鼻  相似文献   

16.
1975年,济南市东南郊济南灯炮厂工地出土了一件黑釉鸡头壶,伴出的还有两件青瓷盘口壶。出土现场情况不详,从器物的完整性推断,当为随葬品。  相似文献   

17.
旌表烈女是明王朝在乡村推行教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地方官绅借机向朝廷表达宣传教化取得成效的一种方式。明代广东仕宦通过舆情鼓噪为村妇庄氏成功地争取到朝廷的旌表,并为庄氏修墓、建祠及坊表,引起更多士人参与到书写庄氏故事的行列,向全社会传达王朝教化在海疆社会的成效。庄氏也成为社会大众接受王朝教化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8.
杨瑞余  刘政 《收藏家》2010,(12):77-82
耀州窑历史上以烧造青瓷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关于黑釉耀瓷,上世纪80年代以前鲜为人知,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反映其发掘成果的《唐代黄堡窑址》、《五代黄堡窑址》和《宋代耀州窑址》等考古报告的先后问世,为黑釉耀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详实的科学资料,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探讨。本文拟唐宋时期的黑釉耀瓷品种、特征及代表性器物,作一浅显探讨和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陈华珍  戴群 《南方文物》2006,(3):135-136
吉州窑是我国民间的著名古窑,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产品,独特的纹饰而闻名于国内外。它的黑釉瓷与福建省建窑的黑釉瓷一样,似一颗明珠在陶瓷业中大放光彩。现将吉州窑黑釉瓷简述如下:一.吉州窑黑釉瓷的胎坯种类1.黑灰色的胎坯:这种胎坯有炻质的也有瓷质的,炻质的胎坯中有杂砂,  相似文献   

20.
1983年,山西省柳林县薛村农民在建房时出土了一件黑釉铁锈花长颈瓶。瓶通高28、口径7.5、最大腹径15.5、底径8厘米,通体施较厚的黑釉,底足露土红色胎。因采用蘸釉方法,在腹下部近足露胎处有流釉痕迹,腹部绘有三朵像蒲公英叶状的铁锈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