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韦 《安徽史学》2005,1(2):120-121
五四时期的期刊编辑出版,是中国近代期刊出版史上迈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期刊出版,不仅被报刊史研究者浓墨书写,予以较高评价①,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领域,同样被予以首肯.如张灏即认为,作为转型时代的传播媒介,报章杂志的大量出版,使"新思想的传播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峰"②.此时期期刊编辑出版大都具有趋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民国中医药期刊在刊载内容、办刊宗旨和出版形式方面存在的独特的时代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医行业史和中医学术史两方面探讨了民国中医药期刊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建伟 《史学月刊》2008,3(1):116-124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专业史学期刊的出现是现代史学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民国史学在人才培养方式、学术表达方式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学术社群的凝聚力凭借期刊得到加强,史学研究的专业化、标准化、团体化趋势加快并有了实质性的内容,新兴的学术发表行为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国史学研究的整体形态.但处于动荡的社会中,期刊主办者受到各种客观、主观条件的限制,加之史学界内部派系纷争,沟通不畅,二三十年代的史学期刊常常处于困境当中.  相似文献   

4.
山西期刊史     
《沧桑》2010,(6S):4-4
<正>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西期刊史》近日起发行。这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部地域性期刊史。《山西期刊史》不仅是期刊研究方面的一项重大成果,而且在出版学领域以及历史学领域均有填补  相似文献   

5.
张伯海 《沧桑》2011,(3):123-125
感谢《山西期刊史》的编者们,将一幅百年来山西期刊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部期刊史史实丰富,其中不少是山西文化的珍贵资料;对史实编织得妥切有序,前后左右相呼应,令读者明畅而完整地把握到山西期刊百年发展面貌;"刊、文、事、人、论"俱有体现,褒贬基于事实,评述力求客观公允。《山西期刊史》在为期刊独立立史上,称得上是一部难得之作。  相似文献   

6.
<正>期刊作为十大情报源之首,是图书馆馆藏中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之一,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快,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在发挥着巨大的支撑、指导作用,能够及时反映学术研究、生产实践、社会管  相似文献   

7.
杜佩红 《民俗研究》2016,(3):136-145
旗袍是二十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民国时尚女性最主要的服饰种类之一。辛亥革命后,满清的旗装曾经一度因为排满之风盛行而遭社会排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民族主义、女性解放及商业文化的推动下,旗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到1926年后,旗袍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开来,成为各阶层女性竞相追逐的服饰潮流,甚至在海外成为东方女性服饰的象征。从社会史视角出发,在满与汉、中与西、女性解放以及商业文化等诸种因素的复杂互动中解读旗袍的兴起、流行与形象演变,使我们可以从旗袍最终成为"民国范儿"代表这一历史现象中,对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期刊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工具,其兴衰起伏反映了所处时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发展及变革的情况。北京地区的期刊向以数量大、质量高、影响广泛而著称,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北京期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研究北京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期刊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轨迹,不仅可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与期刊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国期刊事业的总体情况。1949年后北京地区的期刊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949~1965年,期刊事业的初步繁荣时期;1967-1976年,期刊事业的萎缩时期;1977-1993年,期刊事业的激增时期。北京期刊事业的发展脉络不但记录相关年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和发展状况,而且在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党和政府通过期刊宣传各项政策措施、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讲各种科学知识,对社会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刊的功能和重要地位也由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期刊品质,《东南文化》编辑部于2014年12月邀请了一批期刊界的专家针对提高期刊质量、规范期刊编辑流程、采用现代理念办刊、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与新媒体应用等热点问题做了系列讲座,编辑部获益匪浅。12月2日上午,《莫愁》杂志社副总编辑、副编审汪小农讲授《期刊编辑流程及考核交流》。汪老师认为,科学合理的期刊编辑流程是期刊运作  相似文献   

10.
江沛 《史学月刊》2003,(3):102-108
2002年8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从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可以看出近年来民国史研究的几个基本特征:民国政治史在致力于突破,民国外交史因新史料的出现而凸现新意,民国社会史的研究日益深化,民国经济史的研究更加细化,民国思想文化与教育史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拓宽,民国史料的不断发掘与学术史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学术的现代转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重要环节,而中国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的真正对叠则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学术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艰难历程中,这一时期的史学期刊则对中国学术的重镇——史学的现代转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西方史学乃至西方学术的动向得以大量绍介;史学期刊某种程度上还梳理了民国史学的学理,推动了中国史学走上综合融创之路;同时史学期刊为培养新型专业史学研究队伍、提供专业研究的“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以及史学研究本土化的尝试等。  相似文献   

12.
胡苏平 《沧桑》2011,(2):242-242
盛世修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和山西省期刊协会立足本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精心编撰了《山西期刊史》一书。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述和反映了百余年来山西期刊发展的历程,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研究山西期刊史的著作,也是我国首部地方期刊史。  相似文献   

13.
这次地方志期刊工作座谈会开得圆满成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秘书长李富强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从地方志期刊服务第二轮修志工作以及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作用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地方志期刊工作的重要性;从地方志期刊在方志事业中所处地位、作用,强调方志期刊的定位、办刊宗旨以及在第二轮修志中期刊工作的重点。李富强副秘书长还强调了期刊学术质量和期刊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巡礼为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深化期刊改革,繁荣期刊事业,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委及省期刊协会于今年上半年举办了江苏省首届“双十佳期刊”及优秀期刊(洋河杯)评选活动。从343家编入“国内...  相似文献   

15.
编辑出版地方志期刊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质量、扩大影响是期刊编辑关注的热点。一、理论性与指导性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二、规范性与制约性是刊物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三、时代性与创新性是刊物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四、普及性与可读性是期刊服务社会的基本要求。在新形势下,地方志期刊既要坚守理论指导性又要增强可读性,既要保持学术性又要体现时代创新性,既要服务地方志事业又要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文博》1996,(1)
《新闻出版报》报道,首届全国社科期刊奖于1995年12月6日在京揭晓.参评的学术理论、时事政治、文化生活和教学辅导四类1933种期刊中,获优秀奖者21种,获优秀奖提名奖者48种.《文博》在后奖中榜上有名.由新闻出版署主办的这次社科期刊评奖活动在我国期刊史上是第  相似文献   

17.
《民国档案》自1985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它作为中国专门刊布民国历史档案文献和发表民国史学术论文的史学期刊,在推动和繁荣民国史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国内外广大民国史、现代史、革命史教学与研究者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8.
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降,国势衰危,随着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经典不再是士大夫发挥政治与文化理想的最高思想资源,"六经皆史"遂成为流行的时代思潮.本文主要联系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民国新史学家提出的"六经皆史料"的口号,扼要勾勒了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在晚清民国的影响与折变.从"六经皆史",到"夷六艺于古史",再到"六经皆史料",此说之备受关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经学的衰败及其主导地位被史学所取代,而经典自身不能不以"史料"的身份寄身于"史学"的历史命运.经典之权威地位的丧失与"六经皆史"说之提升齐头并进、恰成反悖而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尤为深刻地反映了时势的变动.  相似文献   

19.
薄其红 《神州》2013,(24):205-206
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对于期刊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艺术市场的格局和广大读者的消费倾向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广大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当坚持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相关元素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设计,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方案,为推进我国期刊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25日,由中国期刊协会、北京印刷学院主办的见证历史——《共和国期刊60年》新书发布暨中国期刊史编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共和国期刊60年》由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李频主编,河南大学教授宋应离副主编,设计者为北京艺科电子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彬。编纂核心团队由中国期刊协会北京印刷学院期刊研究所研究人员组成。张伯海、石峰、张泽青、潘国琪、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