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读音的字典,也是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说文》中有一部分是以阐释动物为主的字,这类字虽然所占篇幅不大,但是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包含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本人将以犬部字作为研究对象,对犬部字进行整理分类,希望能从这类字字形的特点窥探动物类汉字的基本面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洪帅 《神州》2013,(17):178-178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读音的字典,也是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说文》中有一部分是以阐释动物为主的字,这类字虽然所占篇幅不大,但是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包含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本人将以犬部字作为研究对象,对犬部字进行整理分类,希望能从这类字字形的特点窥探动物类汉字的基本面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东汉的许慎著《说文解字》,用五百四十个部首贯穿一万多个汉字,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因为部首的确定,有助干汉字字形和字义的分辨,并为汉字的分类与检阅提供了方法。汉字包括单体字和合体字两类。许慎时就有“文”与“字”的概念,“独体为文,  相似文献   

4.
运用古DNA技术对新疆木垒县青铜时代中晚期平顶山墓群出土马骨进行遗传学分析。共选取8匹马骨骼样本,从中提取DNA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进行PCR扩增。全部样本获得了线粒体DNA序列,在8个序列中共检测出7个不同的单倍型,可以归属到5个不同的谱系A、D、E、F、G,均属于家马的范畴。毛色控制基因的SNP检测结果显示该墓群古代马的毛色有栗色(chestnut)、栗色有白斑(chestnut tobiano)、黑色(black)和金黄色(palomino)四种。平顶山墓群家马与年代稍晚但地域相近的石人子沟遗址家马一样,都具有相对较高的线粒体DNA和毛色的遗传多样性,推测这里应该是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产马地。此外这两个遗址家马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研究都印证了古代人、马匹、墓葬、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古D NA技术对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西周中晚期马坑出土马骨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共选取4匹家马骨骼样本,从中提取D NA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进行PCR扩增。全部样本获得了线粒体D NA序列,在这4个序列中共检测出4个不同的单倍型,可以归属到4个不同的谱系A、B、C和F。枣树沟脑遗址马坑中出土家马具有相对较高的线粒体D NA的遗传多样性,依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古环境特征,陕西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似乎利于不同谱系和不同品种的家马聚集至此,由此推测该地区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一个产马和马匹贸易交换的集散地。毛色控制基因的S NP检测结果显示该遗址古代家马仅有枣色(bay)一种毛色。毛色的单一性与线粒体D NA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不一致。本研究为陕西地区古代家马遗传学研究填补了空白,也为今后中国古代家马起源与扩散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一直对后世产生影响。文章通过简单介绍《说文解字》体例,并结合前人对“示”部六十七字分类解析,对“示”部六十七字重新分等划分,并通过分类汇总,对“示部”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深入探讨。前人对“示部”字研究,多从历时角度,以祭祀为线,集中展示了祭祀文化由原始宗教行为向伦理化与世俗化发展。“示部”字研究至今,近乎所有学术研究只探究祭祀文化,注重先民对“神”产生的行为特点。而“神”是怎么产生的,“神”是如何对古代先民进行反馈,古代先民又是如何解读所谓“神”表现出的征兆?针对此三点,从共时角度出发,以探究小篆形成之前这一阶段的文化特点,不止局限于祭祀文化,同时对“神”的概念认知以及吉凶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运用古DNA技术对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汉代灰坑中出土的8匹马的骨骼进行了遗传学分析,通过提取DNA并对线粒体DNA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全部样本都获得了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的部分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喇家遗址这8例汉代马骨均属于家马的范畴。其中6个个体还获得了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在这6个序列中共检测出5个不同的单倍型,归属3个不同的谱系A、D和F。毛色控制基因的SNP检测结果显示该遗址汉代家马的毛色有枣色(bay)、栗色(chestnut)和黑色(black),都是常见的属于纯色的马匹毛色。本文的家马毛色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家马毛色多样性是从西向东逐渐递减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新疆、甘青入中原地区是古代家马进入中国的一条主要路线。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喇家所在的甘青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之间,是家马从新疆到中原的经由之路。本文的马骨DNA研究为进一步深化甘青地区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里程碑,它的价值不独表现在文字学上,也表现在与文字相关的许多方面。许慎博通经史,又去古未远,故《说文》不但系统地保存了经秦代“书同文”而规范了的小篆、其所相承的大篆和“古文”,而且其文字释义大量保存了信而有微的古义,大大有助于后人对先秦名物制度的考释。又汉字属表意文字,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把生活、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和认识融入汉字构形之中,故解说汉字的造字意图和实用意义,就会涉及相应的文化内容,揭示出这些文字的文化内函。《说文》共收录9353字,其中《…  相似文献   

9.
据当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发生讹变且有明确线索的字例有宜、穆等25个,其中9个春秋时期即成为定型,7个成为后来形成定型字形的重要中间环节,另9个仅流行于一定时期或地域。讹变进一步增强了汉字构形的系统性,同时也是导致《说文解字》对相关汉字析形说义不确的重要原因。一些字形讹变还呈现出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河南马字地名多张宏广马在古代战争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们往往喜欢用马或与马有关的事物来给某个地方命名。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的马字地名约有500个,其中地区名1个,即驻马店地区;市区名3个即驻马店市、义马市...  相似文献   

11.
前言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既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汉字字典,又是我国文字学的第一部专著,无论在中国文字学史或者训诂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专著影响深远,以致今天我们发展汉文小学、研究汉文小学史,不能不以之为里程碑。该书所存的文字学资料,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都具有极其宝贵的学术价值。(一)《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诞生,结束了汉字无纲可举、无目可张的杂乱无章的状态,把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汉字据形归类,始一终亥,详分五百四十部,从而为汉字的系统、科学分类指出了一条通径,也为后人编著汉字字书、辞书,创立了一种合理的编排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东汉人许慎所著之《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汉字字典,也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双文字学专著。是书在我国文字学、训治学以及音韵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了历代文字学家、训治学家和音韵学家们的高度赞扬,将其视为从事文字学、训估学、音韵学研究的人门之学。但是,由于汉字创立和发展的历史悠久,汉字形体演变,古汉字形体失传,加之字义的假借、引申、转移,以及许氏分析研究汉字形体结构遵循阴阳五行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此书也存在不少错误。省形类字的提出并加以应用,就是《说文》错误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他们的生产、生活均与马息息相关,在蒙古族的信仰中,马是天神赐予的礼物。元代统治者的喜好也给了鞍马画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画家纷纷投入到鞍马画的创作中。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书画七千余件,其中有一幅佚名《元人相马图》,线条明快,形象生动。这幅《元人相马图》纵28、横221厘米。  相似文献   

14.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小篆为解说对象的字典。这是研究我国古今汉字、古代文献典籍的必备工具书。这是一部不朽的巨著!由于时代久远等历史原因,许慎的《说文解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南唐徐锡的《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和宋初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流传了下来。徐氏兄弟的这两个《说文》传本又并称二徐本。它们互有缺漏,各不尽同,并非许氏《说文》的原本。这给宋代以后蔚为壮观、自成体系的《说文》研究带来了不少的缺憾。所幸的是,清同治元年,晚清著名学者莫友芝(字子、号亭)在安徽…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天地》2014,(7):93-93
正名字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不过在我国古代,名和字却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但这二者之间又有着很多有趣的联系。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现在一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古时男子二十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人在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释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7,(8)
《相马经》是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高48厘米,全文共七十七行,约五千二百字,部分已残损。字体隶书,抄写相当工整。帛书《相马经》的文字和传世的本子,不论在内容和文体上都出入很大。从它的文体类似于赋和提到南山、汉水、江水等迹象来看,有可能是战国时代楚人的著作。全文的主要部分仅是马的目睫眉骨等几个局部,所以它是否就是《相马经》全书,也值得研究者作进一步的探讨。书中有不少专门术语,由于古今语言的不同,已经很难索解。为了便于阅读,释文尽可能用今体字排印。假借字下加圆括号注明是今之某字。原文明显的错字下加尖括号注明本字。脱字以方框为记。缺文可以补出的,以方括号为记。释文中的号码为原件行次。  相似文献   

17.
陈艺航  朱哲影 《神州》2013,(34):150-150
汉文字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它们几乎密不可分。本文从对《说文解字》中“女”字含义的思辨出发,探究以“女”为偏旁的字所展示出的古代女性地位以及变化过程。纵观女性地位,由地位很高的母系氏族社会到地位卑微的父系氏族社会,这些都可以从以女部字中探究得出。  相似文献   

18.
孙海芳的《这些字,那些事》通过对汉字进行陌生化处理的方式,从汉字的字形义推演至语言义,并将与这些汉字相关的民俗及文化以故事的形式镶嵌其中,对汉字工具论给文化造成的遮蔽做出了一定的纠正。小品文的图像选择显示了作者的严谨态度,图像作为文字语言的辅助角色出现,增强了小品文的修辞效果,也使得文化以抽象与具象的方式同步彰显。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动物民俗分类法与人类的生计活动、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既是动物知识的抽象总结,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动物考古利用科学分类法对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鉴定,常常将鉴定结果直接代入到古人的分类中,却鲜少质疑两者是否契合。本文通过对比科学分类法和民俗分类法的不同,认为科学分类法并不能如实反映古代的动物民俗分类。研究古代的动物民俗分类要求我们跳出已有的研究思路、进一步结合遗址中的相关背景、并使用多种研究手段来解读考古材料,以此实现从主位视角再现过去社会中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以据形求义为务,在训解字义的同时,也传播着丰富的文化。其中宀部字用以形表义的方式展现出远古祖先居住的情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