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六祖慧能大师(638~713年),唐朝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中国禅宗文化的真正创始人,对世界佛教文化和中国佛教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东方三圣人"之一。毛泽东也高度评价六祖慧能对佛教思想的贡献,认为慧能是佛教中国化的真正奠基人,是中国佛教的始祖。毛泽东还说过广东历史上出了两位伟人:一位是国父孙中山,另一位是六祖慧能。象州县城郊西山有六祖岩,岩中及岩左上方现有六祖岩、重塑六祖圣像碑记、真隐岩、东海释隐迹处记、燕公书等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2.
六祖慧能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是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佛教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
赤松的启示     
赤松禅师开黔灵山,建弘福寺,到2002年是330周年纪念。按《锦江禅灯》排列佛家禅宗传承次序,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慧能第三十七世传人中有赤松。  相似文献   

4.
陈曙雯 《古籍研究》2001,(3):67-69,122
禅宗六祖慧能共有三碑。先天二年(713年)慧能圆寂,王维受其弟子神会之请作碑文,此时北宗正处于鼎盛期,神龙二年(706)神秀卒时,诏赐大通禅师,而慧能则未能享此荣典。此后由于荷泽宗的兴盛和洪州禅的崛起,慧能一脉地位上升。贞元十二年(796),朝廷出面确定禅宗传法旁正,立神会为七祖。元和十年(815),因南海经略使马总之请,宪宗赐慧能大鉴禅师号,是为柳碑之缘起。三年后,刘禹锡又因道琳之请再作一碑。’  相似文献   

5.
正北宋著名的盛勤禅师,象郡(今象州)人,六祖慧能后"一花五叶"云门宗之四世,时获御封"明教大师"的镡津(今广西藤县)人契嵩禅师曾亲自为他的舍利塔撰写塔铭(并叙),并为他作品《原宗集》写叙,禅宗典籍对他亦多有介绍。契嵩在所撰写的《原宗集叙》开篇即有"象郡勤师聚禅学百家之说",当即点明了盛  相似文献   

6.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六祖慧能实创禅宗。慧能是唐广东新州人,因闻人诵《金刚经》有所悟,便去湖北黄梅拜师,初为行者,因识心见性,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受到禅宗五祖弘忍的重视,秘传法衣于慧能。慧能前以《金刚般若经》为教学内容,讲经说法。慧能则讲《坛经》,后经神会的改编而为禅宗传宗的典据。安史之乱后至唐末五代时期为禅宗最盛行之时,此禅宗发展为五大家,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元明清三代,禅宗与净土宗逐渐合流,禅宗见性成佛的顿悟思想与净土宗称名念佛、简单易行的成佛道路,吸引了众多的信徒。禅宗的教育思想,下仅流传最广,影响了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还远播朝鲜与日本。 一、“见性成佛”的教育宗旨 禅宗也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成佛的方式却有别其它各宗。佛性是人人具有的,“顿悟成佛说”成为禅宗所独有的教育宗旨。禅宗认为“心即真知”、“即心是佛”、“心即理”,把外在佛变为内在佛,把“真如佛性”视为本体,认为世上一切是心(佛性)的外化。认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  相似文献   

7.
杨新新  韦巍 《岭南文史》2015,(1):49-52,55
2014年12月16-17日,由广东台湾研究中心、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广东孙中山研究资源探寻之路"会议在伟人孙中山故里中山市举行。会议共收到来自广州、上海、中山、澳门、台湾等海峡两岸三地学者论文28篇,分别从研究资料扩充、研究方法转换以及粤台两地孙中山研究界交流等方向,就广东孙中山研究资源之承袭与拓展提出不同见解,为未来孙中山研究之整体提升指明了可行之路径。一、研究资料的扩充  相似文献   

8.
元和十年,嶺南節度使馬總奏請朝廷褒揚禪宗六祖慧能,詔賜"大鑒禪師"師號、"靈照之塔"塔號,請時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撰寫《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柳文沒有對禪宗宗義加以闡發,而是一方面基於"統合儒釋"立場,强調慧能禅宗思想"其教人,始以性善,終以性善"的教化作用与意义,另一方面大力表揚馬總的功績。按一般歷史記述,中晚唐時期禪宗洪州一派形勢大盛,籠蓋諸宗。而《大鑒禪師碑》則揭示了當時嶺南地方統治者支持禪宗"統合儒釋"、"以教輔政"的發展態勢。柳宗元的碑文作爲禪宗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獻,對於全面認識中晚唐禪宗乃至佛教的整體狀況具有重要價值。  相似文献   

9.
正一南越国是西汉初年偏隅岭南的地方政权,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的广大地区。它由赵佗于公元前203年所建,共传五代,历93年,于公元前111年为汉武帝军队所灭。赵佗本为秦将,在秦平岭南的战斗中立下战功,后逐步成为龙川县令、南海郡尉。当秦朝亡国,楚汉相争之际,赵佗绝关断道,自立为南越武王。汉朝建立后,赵佗面北称臣,南越国成为汉王朝的异姓诸侯王国之一。赵佗统治南越达67年之久,他推行"和辑百越",推动汉越融合,岭南地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叶恭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自清光绪末年踏入政坛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宦海生涯中,曾得到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等历代中央政府的重用。与袁世凯、段祺瑞、徐世昌、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人物都有较深的交往,诚可谓"满世交游尽至公"。其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尤为后人所传颂。民国元年初相识,孙中山喜曰:"吾之北也,喜得一同志焉!"叶恭绰与孙中山同为广东人。不过叶的出身较  相似文献   

11.
龙川·赵佗·南越国·客家——“客家先民首批南迁与赵佗建龙川2212年纪念学术讨论会”侧记田人隆龙川是广东东部的一个县,说得准确一点,应该说是一个小县,至今常住人口也不过80万人。由于地处粤东山区,偏僻,贫困,因而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京九路的开通,使...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与梁士诒,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总统,一个是北洋政府的内阁总理;从籍贯上看,都是广东人;从个人关系看,不好也不坏。是什么原因决定孙中山与梁士诒的政治方向?又是什么原因决定孙中山、梁士诒之间的个人关系?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叶介甫 《文史精华》2007,(11):53-57
一辛亥革命广东光复后,陈炯明任广东副都督(继为代都督),大肆排除异己,培植私人势力,大量解散民军。胡汉贤和谭瀛组织的"瀛书敢死军"也被解散。没过多久,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卸临时大总统职后南下,经广州时,胡汉贤晋谒孙先生,请示今后去向,孙中山因胡汉贤是广东四邑人,遂派他到美洲联络华侨,宣传和推动华侨投资国内兴办实业。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与徐绍桢——兼谈孙中山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卿 《民国档案》2007,(4):112-11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核心人物,徐绍桢被他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于辛亥后历任广东革命政权要职。孙徐二人具有截然不同的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考察他们由不同背景、理念而形成的主从关系,对研究孙中山集团的形成,以及孙对儒家文化的包容、吸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221年,秦皇赢政灭六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分全国为36个郡,郡下设县。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兵南定百越.增设南海、桂林、象三郡,今广东大部地区分属南海郡。秦统治广东时间不长,至公元前206年(同年,刘邦建立汉朝,南海郡尉赵佗拥兵自立,建立南越国)的8年内,南海郡下置多少县,说法不一,主要有三说:《简明广东史》载:  相似文献   

16.
<正>孙中山和孙科父子与广东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这里既是他们的故乡,更是其施展抱负的地方。孙中山曾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而孙科亦三次担任  相似文献   

17.
一、赵佗真的活了一百多岁吗?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三个割据岭南的小朝廷,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就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据说它的开国君主活了一百多岁,他就是赫赫有名的赵佗。  相似文献   

18.
正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称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孙中山领导"起共和而终帝制"的辛亥革命,缔造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权—中华民国,创建了中国国民党。吴稚晖(1865.3—1953.10),江苏武进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史略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海、桂林、象三个郡,海南岛与雷州属象郡。秦末内乱时,任嚣召龙川县令赵佗,告知番禺北负山险,南为海阻,东西数千里,若有中国人相辅,可为一郡之主。赵佗听命,后为南海郡尉。秦亡后,赵佗并桂林、象两郡,自称南越武王,都番禺(今广州)。当时汉高祖以招抚怀柔政策,遣陆贾前往,任赵佗为南越王。吕太后时禁止把铁器等卖给南越,赵佗大怒,自称南越武帝。后传其子婴齐和其孙胡兴为王。汉武帝元鼎四年,南越宰相吕嘉叛乱,杀胡兴和其母,立婴齐的长子衡阳侯建德为南越国王。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都是广东人,年龄也只相差八岁。然而,一个由维新运动的领袖而逐渐蜕化,一个由民主革命的先驱而不断前进,以致对他们的评价,每不一致。其实,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先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