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古书画文物的保护管理与收藏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喜 《丝绸之路》2013,(4):134-135
在博物馆藏品中,古书画文物的保管与利用极其重要。古书画文物储藏环境对古书画寿命的影响很大,主要因素是温、湿度改变,光照和有害气体的侵蚀。文博工作者应通过控制环境保护古代书画,进一步重视古书画文物的科学保养,合理利用馆藏书画开展陈列工作。  相似文献   

2.
全文论述了古书画文物贮藏环境对古书画寿命的影响,其主要因素是温湿度改变、光照和有害气体的侵蚀作用。文章分别从环境的各个方面阐述了通过控制环境保护古代书画文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甘肃临夏盐场遗址发现的辛店文化陶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临夏盐场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河滩乡盐场村,东南距县城20公里,地处大夏河和黄河交汇的三角地带。遗址分布在河边二级台地上,北面是黄河,东侧是地势较高的大塬,南面是大夏...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文物展览、文物类图书出版中,对古器物纹饰部分进行拓片制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是作者在多年的文物传拓实践中,对如何用传拓的手段来表现器物纹饰美感的理论认识。本文的观点是:传拓古器物纹饰,必须要深入把握古器物的纹饰内容和雕(铸)造层次,并通过对墨色浓淡变化的自觉控制,才能达到“传神”地再现古器物纹饰神韵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喻刚  尹夏清 《文博》2022,(3):57-61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数量、保护级别、保存状态、产权等因素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确定4个因素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量化中的权重,进而构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量化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进行了量化,给出了各地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为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书讯     
正《唐蕃古道路网结构及沿线文物遗存考古调查与研究》本书是西藏民族大学考古学博士余小洪和席琳的倾力之作,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对唐蕃古道陕西段、甘肃段、青海段、四川段及西藏段沿线的文物遗存进行了专业的研究并编撰成书。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交通路线,与丝绸之路多有重合,其沿线分布有古城古堡、石窟壁画、寺院建筑、摩崖造像、金石碑刻简牍、墓葬等大量文物遗存,本书专业解读这些文物遗存的分布、性质、特征及保存现状,研究古道形成、发展及变迁的原因,古道各路段的特点与地位以及与周边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3,(7)
關於配合本省經濟建設、保護文物古蹟文物古蹟是歷代勞動人民的遺產。從這些遺產,可以看出歷代的勞動人民怎樣的運用了勞動智力、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化果實。  相似文献   

8.
河州茶道     
河州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所在地——临夏市。历史上称其为旱码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唐蕃古道、甘川古道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9.
水是造成砖石质文物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明其在文物内部的分布、运移规律是开展保护研究的重要基础。微波技术在检测材料内部的水分含量方面表现出较好前景,但在文物保护领域还未普遍应用。基于此,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相关仪器,并选取山西省的长春玉皇庙为对象,针对砖石材料的内部含水率开展了室内样块检测和现场墙体检测。结果表明,微波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出文物内部的空间含水率分布规律,这对于研究其病害成因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与其他多种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微波技术检测材料含水率的优点更多,值得文物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纸本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运用显微技术进行纸张纤维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对纤维种类及纸张加工中引入材料的鉴别,进而可以推论出古纸的年代、制作工艺等信息,进一步可辅助获取以纸张为载体的书画古籍等纸本文物的历史背景、版本信息、真伪信息等,也可为纸质文物修复用纸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书评书讯     
《中国西藏》2015,(3):91-91
《秘境探古:西藏文物考古新发现之旅》西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从来被视为人类生命的"禁区"。人类是何时踏上这片高原的?又在这里创造出哪些古老的文明?这些古文明与祖国的中原、西域以及其他地区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些在文献记载中仅有只言片语的西藏远古历史,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以大量考古出土的实物证据开始揭示出它们神秘的面纱,将其瑰丽多彩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秘境探古:西藏文物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月23日,东山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东山岛东南端冬古村的浅海处,发现一艘古沉船遗址,并采集了其出露的丰富文物。经研究分析,该沉船属郑成功水师战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大量的古文物相继出土,在这些古文物中,古代青铜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青铜器完整程度会受到自身材质及埋藏环境等多方面影响,通过对已出土青铜器文物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大量的古代青铜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需要对其进行修复。本文首先讨论了有利于青铜器完整保存的修复原则,并结合自身经验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完整修复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望本文对我国青铜器修复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对改善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会以古文物作为旅游宣传点,提升旅游景点的发展层次。古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在以古文物作为旅游宣传点的过程中,应切实做好古文物的保护工作,使得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意义,其次研究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古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52,(1)
文物古蹟是我们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无限的智慧和血汗所筑成的成果,从文物古蹟中可以看到我们民族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并从而认识我们祖国的伟大。因此凡是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全体民工,人民解放军,干部同志们,都应当从思想上认识文物古蹟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属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年六月十四日,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劉少奇副主席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裏曾經特別提起,在土改工作中遇到:"各地名勝、古蹟、歷史文物如無人管理,而又需要人管理者,當地人民政府必須注意派人管理,不使破壞"。劉副主席這一個指示,是說明在土改工作中同時亦要照顧到中央人民政府愛惜文化遺產,保護古蹟文物的政策。七月二十九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秘書廳發出通知說:"爲在土改中能更好保護古蹟、文物、圖書、建築等及普遍搜集革命文物起見,在組織土改幹部進行學習時,必須注意院頒:(一)爲規定古蹟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生物保護辦法,附"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之調查發掘暂行辦法",(二)爲指示保護古文物建築辦法,(三)為徵集革命文物令,以上三件通知各地列爲學習土改法令之參考文件",這就是指示我們如何來貫澈這  相似文献   

17.
介绍和总结了中国古象牙及象牙器文物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阐明了古象牙及象牙器文物在中国文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大量、成批珍贵古象牙及象牙器文物发现,不仅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可为巴蜀乃至中国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环境以及矿物学、材料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提供极其重要的科学信息。介绍和总结了古象牙文物保护研究现状,阐明了金沙与三星堆出土古象牙文物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十分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陶瓷的烧造之乡,素以“瓷国”之称闻名于世。长期以来,大量精美的我国陶瓷器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及爱好者争相收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藏古陶瓷已不再是文物专业部门的专利,古陶瓷器已成了广大文物爱好者关注的对象。文物鉴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准确的鉴定,保护好祖国的文物。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加强与各位同行的学习和交流,在这里,就古陶瓷鉴定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与各位同志共同商讨。谈及古陶瓷的鉴定,我认为首先应该搞清楚“鉴”、“鉴定”,只有明白了…  相似文献   

19.
近来,反思我们编写的《扶风县志》文物志,并阅读了10余部陕西省及其他省出版的新县志的文物志,感到文物志的编写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将县内文物的遗存、发掘和收藏等情况都充分记述了下来,但却存在一个薄弱之处,就是对文博事业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记述得不够,有不少县志文物志甚至没有记述。如江西《临川县志》的文化志设文物一节,有馆藏文物和革命文物两目;古迹一节,有古遗址、古窑址、古墓葬、古桥梁、古房屋、古牌坊等目。河南省《内黄县志》的文化篇第二章为文物,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物(含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及盐津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盐津县普洱渡镇夷都山怀疑为乌蒙王府的石马埂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发掘的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夷都山区域的文物分布情况,建立起各文物点时间和空间二维框架,我们对夷都山以及附近区域进行了全面踏查。通过这次工作,并结合前人的成果,发现夷都山及周边区域分布了众多宋以后的文物遗迹,其中以大量的石室墓(不包括有碑刻纪年的清墓)为主,另有一建筑基址和垒石遗迹(彩版一)。夷都山区域的石室墓以分布较为稀疏的墓群形式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