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轩 《风景名胜》2010,(10):58-61
人走了,但东西流传了下来。这是支撑许多人倾尽毕生精力做好一件事的一句话。尽管在无情的光阴里,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得以流传,但终究是有一些,会随着岁月沉积下来。在历史的沧桑中愈显珍贵。  相似文献   

2.
日子如水流过,我像一个孩童在不经意中打了个盹,一梦归来,便是五十开外的人了。想想少年奔放的日子,青年热切的光阴,中年负重的时候,老来未知的岁月,我在回首往事中蓦地感到,朋友在我的生活里是何其重要。但我又在体味自身的经历和掂量社会的世俗中觉得:精减朋友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行者名片     
<正> 我一直行走.在路上.一直走,我便始终保持着视觉、嗅觉、味觉及其他感官的敏感度,因此,我的内心总有阳光透得进来。而旅途中丰盈的感受便成了都市里烁烁发光的一面剔透镜子、一缕清冽的微风、一杯甘凉的白水、一片广袤的绿色,时时滋润着渐已皴裂的心灵,将褶皱摸平,并予以灌溉,生活就在这些养份的补充中延伸。我始终感激地生活着。我,一个在路上的人。本期链接 P74页《黄龙溪旧时光阴里兀自亮着的灯》  相似文献   

4.
乡下的月光     
这些年,我很少能感觉到城市夜晚月光的存在。栖居于钢筋和水泥堆砌的楼房单元格层里,每当黑夜降临,华灯初上,整个人就霪浸在日光灯光芒四射的明亮中。走夜路,马路边霓虹灯的闪烁压住了月光浇铸地面的皎洁,偶尔看两眼月光,不再有记忆中朦胧如梦的光泽,仿佛照耀过诗人李白的月光早已离我远去,再也体会不到那种“霜”一样的感觉。苏北乡下的七里沟承载着许多我少年岁月的欢乐和忧伤。这个名叫七里沟的村子就在县城的南边,从九岁那年,我就呆在那儿度过了一生中最为优秀的光阴。村庄隐藏在大山的皱褶里,安谧而又宁静。小屋零星散落在山坳里,与外…  相似文献   

5.
阅读一座山     
我深信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往事,它无比漫长的记忆起始于从大地挣脱扑向天空的那一刻。我深信每一座山都有自己不同寻常的历史,它的书写和创作来自于时间的堆积,岁月的磨砺,以及光阴的流逝。  相似文献   

6.
云在青天     
正随心而行,在寻常的人世间历练独属于自己的那份故事,眼前的风景、手里的物什、身边的人事,在岁月里被光阴赋予别样的光韵。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日子,简单,却悠长。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不可能会想起历史的滋味,面对纪念日的一时感概,又或者仅仅是对过去的喟叹,这大约就是绝大多数下我们"邂逅"历史时的滋味。  相似文献   

7.
在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岁月里,白宫里进进出出5位总统,从来没有谁出来见过皮乔托一面;而白宫外,皮乔托则忙着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宣讲反战理念  相似文献   

8.
美在心灵     
在那些闲散的日子里,我悼惜虚度了的光阴。但光阴并没有虚度,我的主,你掌握着我生命中的寸寸光阴。你潜藏在万物的心里,培育着种子发芽,蓓蕾绽红,花落结实。我疲倦了,在闲榻上睡眠。当我醒来,发觉我的花园里,却开遍了异蕊奇花。——泰戈尔《吉檀加利》绚丽的火焰,直线上升,在天边浓重的黑中绽放,却是艳俗的红与绿。烟火,是媚俗的东西。一味地寻求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处,失败了仍不死心,依旧以浓妆博人们欢心。即使是不常见的金色银色,不也是凡俗的财物么。鄙夷地转身离去,不理会身后一声比一声响的爆裂。然而嘈杂中,稚嫩的童音还是传了过来:“…  相似文献   

9.
岁月的影像     
正岁暮天寒。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总会喟叹光阴的倏忽,那些想挽留的总是最快离开。对于岁月的留恋,大约只能够站在一处,安静地凝望,将点点滴滴的影像悉心收集,凭借文字、线条、色块诸多媒介,化作岁月的影像。岁月的影像,是春天冒着新芽的柳条,是夏天别样红的荷花,是秋天随风起舞的黄叶,是冬日街头烤红薯的香气。  相似文献   

10.
张婷  彦谷  都江 《旅游》2010,(9):50-53
傍晚,我在山中一边体验着这里宁静祥和。一边和一个在自己家门前剥玉米的长寿老人闲聊,有时根本听不懂老人在说什么!但从那一颗颗从满是皱纹的手上滑落下的黄色玉米粒上,从老人明亮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从容,一种经历岁月后的从容。  相似文献   

11.
婺源情结     
方华  李晓茹 《旅游》2012,(1):11
车子在婺源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窗外,霏霏细雨下的青山绿水、黛瓦白墙不时摄入眼帘。突然想起唐代诗人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中涌起一股乡愁,这种乡愁应是一个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走在回家路上的感觉,虽是深秋,却如此的温暖,如此的情意绵绵。我在阳光下的皱纹里寻找似曾相识的岁月,我在溪边浣洗的身影里找寻熟悉的温情,我在青亮的石径上追寻童年的歌谣,  相似文献   

12.
珍贵的纪念     
大约在1960年秋季,几位大学毕业生分配到《中国画报》社工作。一位分配在经济组的人大新闻系毕业生,几次在楼道或食堂见到我时,总是一面点头,一面盯着我看几眼,弄得我莫明其妙。我想,也许我当时是画报社里唯一的女记者的缘故,所以才引起他的好奇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首先感谢你在《文史月刊》刊登我的文章《油钻沙小米饭》《文史月刊》是一本深受广大读者青睐的期刊,不少人知道通过政协订阅的山西省政协文史委编辑的《文史月刊》,向我索要,可见影响之在。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回顾历史可以使人清醒,更加审视脚下的路,向往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它不是时空流逝的记录,通过它可以去追忆难忘的岁月,激发人们珍惜光阴,奋发向上。为此,我也想用点时间为《文史月刊》  相似文献   

14.
感悟旧帐薄     
外婆去世已四十年。她老人家音容笑貌,如烟旧事都随荏苒光阴渐次淡去。偶然找回来外婆去世前手写的一本流水帐薄,却使时光倒流,让我回到少女时期,那些和外婆共同挨饿的艰难日子。这本帐薄记载的日期,正是她生前最后的凄凉岁月,它堪称外婆的绝笔。  相似文献   

15.
尼雅河流经新疆民丰县,在滋润了大片绿洲后继续北行,然后消失在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在绿洲北缘与沙海相接的地方,已干涸千百年的尼雅河道静静地躺在那里,从胡杨林和柽柳丛中向着沙漠延伸,一直延绵到已成遗址的尼雅古城。黄沙铺陈的河道沉默地蜿蜒着,似在诉说着光阴的旅程和岁月的沧桑。  相似文献   

16.
我在西安整整住了40年,生命的三分之二遗落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亲情,友谊,我生命的每一面在岁月中和这座城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印证我的生命,它们穿过沉厚的明城墙,像根系一样扎进黄土深处扎进古城历史文化的血脉中。一茬茬小学中学大学听来读来的那些历史风云、著名人物、市井习俗、诗词歌赋,在别处是印在书上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徐学 《环球人物》2020,(7):106-108
“你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我一次回眸岁月就成了风景”,斗室此时,我凝神静气追忆刘以鬯(音同畅)先生,心中闪过这两句诗。1992年,到香港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我曾与刘以鬯寒暄几句,未能畅谈。1993年,我去香港访学,临行前台湾友人得知这个消息,祝贺之余还叮嘱几句,林耀德和痖弦都说,“一定要去看看刘以鬯先生”。  相似文献   

18.
<正>那时候生活清苦,我常常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午饭和晚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5分钱一份的白菜,但我耐得住,因为我有追求,生活虽然单调,但有序;虽然简单,但充实。1970年,我分配到外地一家工厂工作。1978年,我考上了大学。那一年,我27岁。屈指算来,我考上大学已经过去整整32年了。32年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是漫长的岁月。这漫长的岁月,可以模糊人  相似文献   

19.
孟萌 《中华遗产》2010,(9):14-15
一个漫长的下午,我在成都建川博物馆的仓库里,静静翻阅着一摞已经泛黄的文革老照片,就此沉入一段影像里的旧日中国。突然,我好像发现了一小片新大陆——这是一张裙装的留影,一张严肃而年轻的面孔,轻易就将人带入上个世纪70年代的那段岁月。  相似文献   

20.
离上一次到下梅一晃已有20年的光阴了,这20年,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完全超乎想象,单是交通方面,当年坐着汽车绕着山路千辛万苦折腾了一整天,现在却方便快捷太多太多,仿佛只是串个门那么简单,早上给我的朋友打个电话说我来下梅喝杯茶吧,两个多小时的高铁就可以面对面坐着,你藏在抽屉里的好茶,甚至还没有打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