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淑贤 《收藏家》2023,(10):52-66
南汉大宝五年石经幢为国家一级文物。该经幢有两套民国拓本,涉及多位岭南名家,为文物本体与区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文章通过释读拓本的题跋及钤印,分析两者的由来及其之间的关联性,重点阐明其在考辨经幢及其文字、记录经幢本体状况以及反映近代岭南文人交游情况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长兴县博物馆藏有一件大云寺唐代石经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书者为唐代书法名家胡季良。该经幢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唐代的经幢形制、佛教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六十一年经幢》是三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该经幢形制较小,但保存完整,详细记录了建幢缘由、发愿文,以及建幢者和工匠的信息资料、造幢时间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经幢的形制、刻文等诸多信息研究,考证该经幢的功用、所处时代当地民众信仰、民间习俗,以及建幢人族源情况和匠籍制度。  相似文献   

4.
《唐会昌二年铭经幢》是2002年追缴的倒卖文物,其原始来源信息简单模糊,含混不清。由经幢上所刻赞文及形制等,可归为墓幢的一种。经幢本身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为考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唐代的盛行及经幢的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经幢造像记信息丰富,反映了唐代尤重孝道文化的一种普遍社会形态。发愿文中"彭城郡刘士宁"的题名及出现的多个刘氏家族人名又为考证刘氏一支提供了族源信息。经幢底座刻乐舞图像,将未来世界所描述的乐舞思想与陀罗尼经信仰结合起来,准确地表达了建幢者祈愿亡亲能够往生极乐国土、尊享安宁的美好希翼。  相似文献   

5.
顶尊陀罗经幢原位于河北临城镇两口村崇福寺南大殿中,现存临城县文物保管所,修建于北宋嘉五年(1060)。本文对经幢所载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加以录文,并分析了经幢的建造缘起、北宋河北临城地区陀罗尼信仰的状况。此经幢为研究河北佛教史、文化史提供了又一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海宁盐官安国寺内遗存有3座唐代陀罗尼经幢,分别建于会昌二年(842)、会昌四年(844)、咸通六年(865)。3座经幢皆保存完整,并镌刻有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及经文,为研究唐代江南地区的经幢形制、佛教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隆兴寺内的两座经幢刘友恒在正定隆兴寺中轴线末端的毗卢殿东西两侧,矗立着两座经幢,分别是为本寺金、明两代两位功高德重的住持僧而立。东侧为金广惠大师经幢,西侧为明梦堂和尚经幢。它们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形式,不仅为研究正定佛教和隆兴寺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迁安市文物管理所接到迁安镇西夹河村出土石刻的报告,遂对出土地点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发掘,出土了经幢、石碑、石臼、钱币等文物。出土的经幢体量之大在冀东地区实属罕见,这是迁安首次发现有纪年的辽代安喜县遗物,无疑为研究当地的历史与滦河河道变迁及辽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梵天寺经幢高达15米,底部直径仅为3米左右,在历经一千多年自然营力的作用下依然巍然挺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本文旨在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以及对经幢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经幢内部构造及建造工艺有个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对豫北地区的新乡、汲县、温县和沁阳等四县的五座经幢进行了调查。这五座经幢中,有唐代的三座,即新乡县开元四年、开元十三年经幢,沁阳县开元十八年经幢;五代的两座,即温县天福二年幢和汲县开运二年经幢。这五座经幢现保存都较完整,均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并对有关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研究者参考。 新乡县开元四年经幢  相似文献   

11.
四川汶川县出土的唐代造像碑与经幢,以及佛教石刻造像数件,为研究四川地区南朝以来佛教造像样式、题材内容、传播路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清嘉庆以来广东及东莞地方志中有关于东莞南汉经幢的多种录文,近来又有旧拓公布。通过比对现有资料并对该经幢石刻第一面铭文重新录文,对与该经幢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获得了新的认识:其一,这一石刻并不是塔,而是经幢,当时除建有这一经幢外,另建有五层砖塔(或石塔);其二,此幢建造之目的,是为了超度被杀之象,而非镇象。  相似文献   

13.
翁牛特旗博物馆馆藏的《辽上京松山州刘氏家族墓地经幢》(残石),与《刘暐墓志》、《刘慈墓志》相互补充,为研究辽上京松山州刘氏家族世系及相关问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结合相关史料,试对经幢残石文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故居出土的经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居易故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物中,有石质残经幢。经笔考证,该经幢所刻为《佛顶尊胜陀罗尼》与《大悲心陀罗尼》,是白居易晚年书写,为研究白居易晚年的宗教信仰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文博》2019,(6)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梵语陀罗尼经幢,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尼文化交流的象征,故多命名为"中尼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本文通过对经幢刊刻内容的分析,以为其当称作"梵文真言陀罗尼经幢",唐建中二年(781)刻立于大兴善寺,其性质和尼泊尔没有关联,而应该与不空碑同属于不空三藏卒后的礼仪纪念碑。  相似文献   

16.
因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经幢盛行于中土大唐,流播五代、辽、宋、金。经幢造像为经幢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叙录了海宁安国寺唐会昌四年(844年)经幢所镌佛教造像,通过图像与经文的比照,初步考证其主体造像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与经文的变相,揭示了经幢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邹劲风 《史学月刊》2004,(11):120-123
钱俨,杭州临安人,生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吴越国奉中原为正朔,采用中原王朝年号),卒于北宋咸平六年(1003),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室后裔。钱俨所《吴越备史》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北宋熙宁五年(1072)《祠部员外郎宋君夫人俞氏墓志铭》为新近发现的吴越国俞氏家族成员墓志。志主俞氏为吴越国忠懿王钱俶继室秦国夫人俞氏侄女、越州观察使钱仪外孙女。志文记录了俞氏一族的籍贯、世系、所任官职、姻亲关系等内容,弥补了文献中吴越国王室重要成员俞氏家世的缺失,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二横山天然大石佛经像碑考--兼与龙门同类经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洁 《敦煌学辑刊》2003,(2):114-122
一、前言 2002年4月×日的<焦作日报>上刊登了"博爱青天河峡谷北魏摩崖石刻"一文,因涉及早期摩崖刻经与造像,故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亦前往实地踏察.本人由于前两年曾做过龙门刻经洞窟和经幢资料的整理与调查工作,因此对早期经碑、经幢等格外留心.为获取资料遂于2002年9月下旬只身前往博爱青天河谷地进行实地考察,现将考察资料撰文刊出,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经幢是以道教信仰为中心,在吸收传统丝帛质幢、幡后,又在唐代佛教经幢带动下而兴起,更在皇权政令推动下率先流行于全国。道教经幢作为道教文化遗迹,虽然数量有限,但却是道教碑刻的典型形式,并在古代石幢中占有重要地位。大概由于道教经幢数量少及佛教经幢率先兴起的缘故,目前学术界通常站在佛教文化领域,将道教经幢视为佛教经幢的产物,并进行捎带性陈述。缺乏在道教视野中对道教经幢予以独立探索。随着道教考古新发现以及道教碑刻文献整理的推进,一些道教经幢得以重现于世,虽然道教经幢的总量仍十分有限,但却足以支撑在道教信仰视角下,对古代道教经幢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