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安小丽 《收藏家》2004,(9):53-58
近些年,随着折扇扇骨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逐渐为人们认识,它的升值空间也在不断扩展。其实,早在民国年间,扇骨作为单独出售的商品,在古玩店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一、扇骨的档数和尺寸扇骨(股)是以档来划分的。一般分为九档、十一档、十二档、十三档、十四档、十六档、十八档、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  相似文献   

2.
针对明代"文俶"及清代"永瑢"折扇画面上的虫蛀、残缺、脱色、掉粉,扇骨残损、断裂等病害,借助电镜纸纤维分析等科学手段,对补纸材料的选择、金笺的固色、扇面原折印褶皱处虫蛀洞的补缺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制定了扇面清洗、揭离、补缺、全色、接笔的修复方法。同时,在扇骨的修复实践中,探寻与运用"贴肉""续筋""榫卯接骨"等古法,还原修复了扇骨断裂与缺损前的原貌,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人在折扇上的审美与实用价值,探讨与实践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还原修复古代折扇的一种新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近年来征集到两件明代濮仲谦浅刻竹扇骨,是雕工极佳的精品。这两件竹扇骨出土于河北省一座明墓内。"文革"期间该墓被盗,墓中文物多被盗走,两件折扇被扯掉扇面、扇坠,剩下扇骨弃于墓外,被人拾到藏于家中,后交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正>明清时期,南京和苏州、杭州、荣昌四地是折扇的主要产地,很多文人学者赞曰“南京折扇名天下”[1]“吾乡造作,折纸扇骨素有盛名”[2]。清代盛期,南京生产的折扇曾列入常贡,远呈皇宫,这些足见其不俗的品质和地位。如今,苏州檀香扇、杭州王星记扇、四川龚扇、荣昌折扇等制扇技艺相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南京的“金陵折扇制作技艺”作为江苏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仍需加强价值挖掘和保护传承,通过守正创新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亮出这一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中国嘉德秋拍推出"逸炉:古器雅集"专场,一批清中后期的文人折扇精品亮相,其中有不少精工制作的竹雕扇骨,多系近代刻竹名家之作,如杨澥、蔡照、陆俨少、支慈庵等。(图1、图2)这批良作扇骨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充满"金石味",小小的怀袖雅物成为竹刻能手与文人墨客施展技艺与抒发志趣的载体,在一展一挥中,摇曳出19世纪中国文人的审美追求与好古风尚。扇骨上的"金石"风近代著名竹刻家金西厓在《竹刻小言》中提及"清代晚期,在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7,(4)
<正>这是一柄纵11.8、宽0.9、展开约18厘米的袖珍型小折扇。折起来比一只雪茄还小,展开来也只有手掌般大小。其扇骨以黄竹为之,大骨与扇面相连部分镂雕连续的梅花图案;素骨部分为抹圆工艺——合拢后扇柄手执部分呈圆柱体,"和尚头"则饰玳瑁并卯接。此扇做工极考究,古玩行习惯称之为"造办处工",即出身于显赫的清宫造办处。折扇正面为一幅水墨山水画,显然是秉承"四王"一脉,惟勾勒渲染极精细。  相似文献   

7.
明代大折扇     
《文物》1979,(8)
这里我们看到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把大折扇,可能是传世的折扇中形体最大的工艺美术佳作。这把折扇长期藏在明、清皇宫里,一直到解放之初才被发现。它共十五骨,即两边各有一大骨,中间十三小骨。扇骨长82厘米,两边的大骨上宽0.8、下宽1.4厘米,即上头略小,方顶,下头稍大,圆底。扇子合起来好像一根竹竿劈为两半,两边各扣着一半。轴心部分如不计算骨子,即成圆球状,直径4.8厘米。这些特点与我们后来常见的折扇是不大一样的。凡露在外面的骨子,它全以湘妃竹皮包镶,连竹节的细部都一一作了仿效(包括中间十三骨的两  相似文献   

8.
孙黎生 《收藏家》2023,(3):90-97
延请书画名家在一柄素折扇上完成书画小品的创作,是成扇收藏爱好者乐此不疲的追求。温楚珩是辛亥革命的直接参与者,也是一位资深的成扇爱好者、收藏家。他请当时颇负盛名的书画大家、社会贤达、知名学者为自己题扇,精刻扇骨,收藏了一批考究精良、艺术价值极高的成扇精品,蔚然可观。  相似文献   

9.
吴县洞庭山明墓出土的文征明书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3月,南京博物院在吴县洞庭山清理了明代许裕甫墓(清理情况见本刊本期简讯)。墓中出土的最有价值的文物是文征明书画折扇。扇骨为乌木,十二股,长31厘米,扇面为泥金,高20.3、宽55厘米,虽在尸水中浸泡几百年,仍然不失光泽。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有名的书画名家,在他数量众多的传世作品中,书画扇面占了相  相似文献   

10.
袁帅 《神州》2012,(19):68-71
折扇源于南北朝,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喜爱。中国文人将折扇看成一种身份的象征,体现着个人的文化素养。折扇本是纳凉工具,它是怎样成为象征高雅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的物件的?折扇究竟是日本舶来的还是中国发明的呢?本文将综合折扇的历史渊源、特点、发展、现状等多方面内容,展现小折扇中的大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折扇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其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集于一身而深受历代文人书画家们的喜爱。扇面上的书法、绘画,虽因尺寸所限无法挥洒长松巨木式的雄阔,但惟其如此,更需精心布局、尽力描绘,方能在小小扇面上展示出作者的功底和境界,故此绝大多数书画扇都很精美,与高轴大卷相比,亦不逊色,别有一番动人韵致。此外,一柄成扇其扇骨的选材和制作也颇有讲究。二者结合,造就了这种传统书画中特殊形式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扇子本是人们用作祛暑气的纳凉工具.后来经过文人士大夫于其上施以墨趣.或经艺匠的巧雕细琢.遂成为人们置于手上把玩的艺术品。扇子也曾是文人的名片,当年文人雅士出人社交场合,折扇为必带之物,聚会时大家先从玩赏扇子开始,通过扇面的精美、扇骨的精妙、扇套的精巧,来表明各自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扇子近乎面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具有艺术特质的扇子,渐渐上升为“古董”,除了有保值审美、祛暑之功能外,又添加了投资增值的功用,人们对扇子也就越发爱之不可释手。  相似文献   

13.
折扇起自宋元,兴于明清,扇面绘画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极盛。明清书画家上承元代山水画的巨大变革,师法前贤,使折扇的扇面成为山水画艺术创作的又一载体。本文考述折扇的由来,将其与“便面”团扇作区分,对折扇及扇面在明清的演变作了阐述,并以一些典型作品为例,列举、赏析了明清两代较为常见的一江一岸式、一江两岸式和山石林立式三种扇面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试论江南明墓出土折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寒 《中原文物》2008,(2):75-81
针对明代江南地区浇浆墓时常出土折扇的现象,本文结合墓葬考古发现和相关文献,将出土折扇和传世折扇以及同时期日本的折扇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指出明人仿制的折扇既继承了日本折扇的一些传统,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墓葬随葬折扇的现象与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士绅们艺术化生活的风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刘士刚 《收藏家》2005,(8):31-37
折扇原称折叠扇,又称聚头扇。文献记载宋时由朝鲜传入我国,当时就有在折扇上作画的记载了。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中说到:“马远竹鹤,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扇两面,与今折叠扇式无异”,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折扇实物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所画的大型折扇。据徐邦达先生考证,目前所见出于书画家之手的折扇实物也在明代,  相似文献   

16.
漫话折扇与中日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折扇,又称聚头扇、蝙蝠扇、折叠扇、撒扇,在暑气逼人的夏日,深为人们所欢迎。然而,关于折扇的来历,至今仍众说纷纭。其实,小小折扇,倒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折扇中国古已有之。最早持此说者为元末明初的胡三省。因《南齐书》中有褚渊"以腰扇障目"之句,  相似文献   

17.
樊斌 《文史博览》2009,(11):60-61
曾国藩曾三任两江总督,一生与南京结下难解之缘,留下了许多珍闻逸事。其中,同治年间,巧用一把金陵折扇,为他的干爹“摆平”了一场差点酿出人命的官司,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斡旋与睿智,既给足了地方官员的面子,又避免了干涉地方公务之嫌。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以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收藏的一批明代折扇画作为切入点,梳理明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在折扇画中的展现,并探究折扇画作为文人雅兴的施艺对象以及其作为文化艺术商品的隐喻,从而进一步揭示明代的艺术现象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折扇原称折叠扇,又称聚头扇。文献记载宋时由朝鲜传入我国,当时就有在折扇上作画的记载了。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中说到:“马远竹鹤、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扇两面,与今折叠扇式无异”,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折扇实物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所画的大型折扇。据徐邦达先生考证,目前所见最早出于书画家之手的折扇实物也在明代,是由吴门派书画家沈周、吴宽等人创作的作品。在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书画家们竞相在扇面上献艺,留下了无数精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清宫折扇,大多是清宫廷画家或王公大臣、皇子、皇帝们的书画扇。另一种是用料、做工都非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在明朝以前有关降温消暑技术的对外输出和引进进行了研究。引进的外国技术与工艺有唐朝时期拜占庭皇宫中含有机械原理的制冷空调技术,北宋时期经由朝鲜传入的日本折扇。对外输出的有唐朝时传入日本的团扇,以及元朝时被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的冰镇冷饮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