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1965,(12)
砖的出现,是随着制陶手工业而来的。我国各地出土的最早的陶砖,有方形砖,曲形砖和空心砖。它们都是战国时期的遗物。早期陶砖的用法是包镶墙壁、台阶或铺地面,所以古人称之为甓(也作令辟或瓴甓)。"砖"字出现较晚(砖、砖更晚),《太平御览》卷一八九引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有"甃,聚砖修井也"的记载。西晋时期的砖文  相似文献   

2.
浙江临海市博物馆藏“建衡三年佛像砖拓片二幅,现将佛像砖的艺术特征和价值等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一、佛像砖之发现 临海市博物馆藏“建衡三年”佛像砖拓片共二幅,为清临海章安(今椒江市章安镇)陈春晖所著《运甓录》一书所收。 《运甓录》原为稿本,未见刻本流传。1992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秦砖汉瓦”,可是,砖瓦都是周代的产物。砖是继我国西周时的瓦出现后,在东周战国时代的又一创造发明,也是世界建材史上的一场最早的革命。战国时代,其名称叫“甓”。在考古发掘中,于洛阳东周城出土了战国薄砖。其破片曾认为是瓦,可见其原始。在四川成都北郊发现了战国时期古蜀的几何纹和草叶纹墓砖。战国晚期,  相似文献   

4.
许印林审订赵氏十三砖砚拓本题跋墨迹陈平,付幸,楼朋林近年,我们在整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资料室馆藏线装书时,在普通线装书中发现清代中叶著名朴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许瀚(字印林)审定赵氏十三砖砚拓本题跋墨迹一册。它对了解许瀚在金石学上的成就、他的书法艺术风...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7,(5)
古砖研究在金石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然相关文献较少。《铜井文房砖录》是晚清著名藏书家、学者莫棠著录自藏古砖情况的著作,既是研究历代古砖和砖文的重要资料,又体现了莫棠金石研究的兴趣和成绩。据目前所知,该书的版本有苏州图书馆藏陈子彝抄本和上海图书馆藏冯雄景岫楼抄本,这两部抄本所著录藏砖数目以及个别文字上有所差异,综合起来方能了解莫棠的藏砖情况。从本书看,莫棠藏古砖有两大特色:一是侧重于孙吴和萧梁古砖的收藏,二是拥有比较罕见的画砖。本书所著录的古砖既有字砖,也有画砖,莫棠并不对古砖文字作单纯地释文,而是选择一部分古砖,根据其文字或图像的内容加以描述和考释。每一块砖考释文字长短不拘。莫棠的考释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结合史实,对古砖制作年代进行考证,或加案断。其次是从古砖出土地点发现问题,并加以解释。再次是将自藏古砖与他人收藏、著录或发现的古砖考校异同,以明其性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古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砖出现了多种病害。本文通过对古砖环境、病害详细调查,对其做了成因分析。这对后续保护古砖修复方案及技术路线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保护修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古代砖砌体建筑由于材料劣化、环境影响,材料特性及力学性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为了保护历史文化的载体,结合古建筑材料获取原始且必要的数据,系统总结了古砖、传统灰浆的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简要归纳了古砖、传统灰浆和古砖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单砖和砌体抗压强度的差异以及古建筑砌体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古砌体如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古砌体材料及结构的损伤机理等的研究提出了展望或建议,可为砖石古建筑的修缮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古砖的烧制温度决定了其物理力学性质。本研究提出基于磁化率来确定古砖烧制温度的方法。通过对古砖重新加温,测量不同温度下古砖的磁化率,得到磁化率差值的平方-温度曲线图。图中第一个较大的偏差对应的横坐标即为古砖的烧制温度。利用上述方法测得实际烧制温度为700℃、800℃和900℃的黏土砖的烧制温度分别为690℃、810℃和870℃。二者误差较小,认为利用该方法确定砖的烧制温度可行。本研究利用该方法确定了平遥古城10块古砖的烧制温度,发现其烧制温度在650~690℃和850~870℃两个区间范围内。据此推测平遥古城古砖是以秸秆和木柴为燃料烧制而成。本研究实验结果可为古建筑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鄂州市古砖井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州市古砖井发掘简报鄂州市博物馆93年11月,鄂城房地产公司在明塘路与古城路交汇处兴建科技大楼,在基础工程的施工中,发现古砖并两座。市博物馆闻讯后,派出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清理(编号分别为:93·市科技大楼J1和J2)。这两座古砖井位于鄂州市区中心,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古砖的风化侵蚀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合压汞仪测试孔的性质,并使用热力学软件(HSC)对砖内的化学反应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靠近地面一定高度内的古建筑墙体砖,地下水及离子通过砖内的毛细管网络不断向上部和表面进行迁移,在砖内可溶性盐类的结晶以及水结冰时产生的压力是造成墙体砖风化破坏的主要因素;对于NO X、SO 2浓度较高、酸雨较多的地区,酸性物质进入砖体并与钾长石,钠长石等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盐类,盐的结晶、溶解、流失也是导致古砖破坏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地下水无法渗透到的墙体砖,这些可能成为主要的物理化学损毁因素。本研究为古砖以后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以及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收藏的《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是陈宝琛为其父陈承裘旧藏器物及清末民初诸多收藏名家收藏器物所做之拓片合集,其中附有罗振玉所撰题跋46则。这些题跋或考证古器物,或考释铭文,间有史实纠谬、真伪考辨等内容,尤其部分题跋尚未见于著录,对辨明罗振玉学术源流、认识其学术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翠微亭石刻     
灵隐寺飞来峰上有一座翠微亭,是南宋名将韩世忠取岳飞作《池州翠微亭》诗之意而建,并有其子韩彦直仿颜真卿笔体所书石刻题名48字。亭与石刻现皆不存,幸而原址上的石刻题名留有拓片,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两张,皆清代金石僧六舟手拓。一张上有蔡名衡、徐楙、王绍兰、西园樵叟等清代名流的观款以及集字诗,另一张上是近代学者朱家济的题跋。本文尝试以关涉人物的视角对翠微亭的由来和建毁始末,以及石刻拓片的流传过程,在文献与实物双重考据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发挥,讲述翠微亭延续千年的故事,并以此展现金石研究由证经补史转向考古、文字、书法,乃至尚古的审美领域等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两宋题跋的文体范畴与存在方式十分复杂,这给其数量统计带来很大困难。虽然从明代毛晋"津逮秘书"开始,就不断的有人对两宋题跋文进行或大或小的结集,但是由于对题跋文体范畴认识的不同,各家辑取的范围也不一样,导致即使同一个作者的题跋文数量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毛晋所辑《东坡题跋》为例,剖析了对两宋题跋文进行数量统计的复杂性,并对"津逮秘书"所收宋人20家76卷题跋文进行逐条比勘,进行了较为精确的统计。文中还评述了今人对两宋题跋文的结集情况,并对《全宋文》、《宋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宋代序跋全编》等收录题跋文数量进行了统计,以期对两宋题跋文的整体数量有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海南省中和镇的8件古城门墙砖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研究。由于该地区离海近,粘土中的含沙量非常高,古人在烧制砖时,采用这种粘土作为制砖的原料。烧造时的温度相对高于其它地方烧制的砖。其中4件砖样内部呈灰色,3件砖样内部呈红色,其中1件砖样断面为外围灰色,内部红色。在应用高温细颗粒方法测定这批砖样的年代时,发现样品的高温热释光灵敏度非常差,且不规则,没有"坪曲线",因而无法得出这些古代城门墙砖的具体年代。后采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方法对古砖样品进行了古剂量测定,发现这些样品具有较好的热释光前剂量效应,且样品的热释光灵敏度较高,得到的古剂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No.2、No.3、No.6、No.8样品的热释光年代分别为:距今590年、575年、530年和580年,为明代早期烧制;No.1、No.4、No.7样品的热释光年代分别为:距今410年、345年和375年,为明代中晚期烧制;No.5样品的年代为距今140年,为清代晚期。经考古人员现场考证,认为No.5样品所处位置存在火烧痕迹。这个火烧时间应该在中国清代晚期,即热释光测定年代。  相似文献   

15.
京都大学藏十册本《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张廷济所著的金石拓本及题跋集,其中第三册辑录历代古钱、钱范共31种及张廷济、翁树培、赵魏、褚德彝题跋等,真实地反映了张廷济钱币收藏、训诂考据、金石交游、社会关系等方面内容。这部著作曾为谭敬收藏,或经其手流入日本。  相似文献   

16.
有些无款古书画,经前人误定时代、作者,或者有不同名称的,在鉴定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误定时代、作者有许多无款古书画,往往见到一些人在标签上或题跋中称之为某代某人所作。这究竟对不对,有待于我们去重复考察鉴别。一般  相似文献   

17.
黄丕烈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著名学者,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和刻书出版事业。他广闻博学,精于鉴别,善于题跋。在校勘古籍方面,提出广搜异本,择善而从,力主"死校",以保存古书的原貌,他一生约为800多种珍善典籍留下千余篇题跋,为我国校勘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海角亭碑刻     
海角亭始建于北宋早中期,与天涯亭同为古代“海角天涯”地域的地标建筑.在漫长的中华帝国历史阶段,封建官员但凡抵达今广西北部湾地区,大多要登海角亭挥毫题记,亭内现存古碑刻保存着元、明、清时期有关这一海角天涯之地的史地资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9.
《六月十一日帖》是元代著名文人黄溍传世墨迹中的唯一单帖。但因同黄氏其他题跋文稿书法不类,致使专家怀疑此帖非黄溍书。本文从文字内容和书法风格两方面论证此帖为黄溍书,上款德懋即赵孟(兆页)代笔人章德懋,元人中只有黄溍与之交厚。比较黄氏其他题跋可知,这些所谓黄氏手笔,竟各不相同。不足以之否定此帖。而徐一夔《始丰稿》中黄氏弟子王祎所说黄氏有代笔的记载则揭示了黄氏题跋文稿各不相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苏州博物馆藏王鉴《虞山十景图》册,共十页。其中设色六页,青绿二页,浅绛一页,水墨一页。每幅均有画家本人所书画题并钤印,最后一页《藤溪积雪》上题款:"右虞山十景为式臣年亲翁画,壬子春,王鉴。"下钤朱文"鉴"一印。册中并附杨沂孙、翁同龢、陆愚卿等七家所书的引首和题跋。画为纸本,每页纵25.5、横18厘米(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