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窑址出土的黑瓷,主要是黑釉盏为研究对象,分区域对浙江宋元时期黑瓷的生产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就当时浙江地区黑瓷生产中存在的双色碗、白覆轮碗、护胎釉等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整理,指出在浙江地区发现的宋元时期窑址中,大都只是少量烧制黑瓷,且多为与青白瓷或青瓷兼烧,其分布状态是零散的。它们大都是受福建、江西等窑口的影响而派生出的小众产品。而这一局面的形成与这一区域传统且发达的青瓷制造业影响深远有关。  相似文献   

2.
丝绸是宋元时期泉州港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因为近代福建丝绸多是从江南运来,所以,尽管有一些史料证明宋元时期福建丝织业发达,但许多人仍对此抱怀疑态度。今辑录相关史料,全面论述宋元福建丝织业。由于宋以前有关福建丝织业的相关史料相当零碎,一并辑录于此。  相似文献   

3.
昙石山原始瓷是福建地区出土原始青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商周时期南方地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盛行,昙石山原始青瓷兼受两者影响,但也保留自身特点。该批原始瓷的发现为研究商周时期原始青瓷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探索福建的先秦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龙泉青瓷大量外销到海外,包括东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龙泉青瓷以其优雅的品相深受输入国民众的喜爱,还与当地原有的制瓷技术巧妙融合,催生出新的风格与特色,对世界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浙江境内发现的30余处宋元时期青白瓷窑址,主要分布在浙南及浙西地区。本文通过比较其中有代表性的江山前坞窑及泰顺玉塔窑与江西、福建青白瓷窑址之间的关系,明确浙江青白瓷产品是在自身生产青瓷的技术基础上,受景德镇青白瓷产品的影响烧成的,而泰顺玉塔窑在窑炉技术方面上应归属于龙泉窑系统。  相似文献   

6.
一宋元时期是龙泉窑烧造的高峰,但明代以后的龙泉窑青瓷,历来被看做是强弩之末。通常认为:明代龙泉青瓷胎体厚重,釉层凝厚,与元代作品相比稍逊一筹,与轻盈灵秀的宋代梅子青、粉青瓷相比更有距离。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明代龙泉青瓷部分产品的高超烧造水平几乎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7.
<正>宋元时期,中国南北方比较盛行墓葬壁画习俗,福建三明和南平两地域也不例外。福建宋元壁画较多见白画(即白描)或略施简单色彩的特色,这与中原地区墓室壁画用色复杂有很大不同。壁画墓中普遍出现四神、十二辰人物、守卫的鸡犬神煞、三星等神话传说表现形式,是福建宋元壁画独有的文化传统。此外,福建地区的墓室壁画资料,在中国宋元美术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赵超  贺威 《福建史志》2009,(3):30-33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在海上丝绸之路和官办纺织手工业的带动刺激下.到宋元时期.福建纺织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不仅丝织品质量名列全国前茅,而且在棉纺织领域掀起了技术创新浪潮,福建已成为中古时期我国最具实力的纺织重镇。  相似文献   

9.
青瓷,是我国古代出现最早且影响深远的一种瓷类。远在商周时期,南方就已经开始生产原始青瓷。战国以后,原始青瓷的制作似乎处于低潮。至东汉后期,青瓷又以新的面貌脱颖而出。东吴、西晋时期,青瓷的生产和使用都有了发展,为青瓷的自身完善和成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东晋时期是青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无论是产品的数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历代越窑青瓷的制釉技术及发展规律、探讨南宋时期的类官窑青瓷与传统越窑青瓷的差异,从而探讨以配釉技术为载体的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及传播线路,由浙江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采用便携式荧光能谱仪对越窑不同时期的青瓷标本和南宋时期的类官窑青瓷标本的釉层元素组成进行了无损分析。结果表明从东汉、唐代、五代、北宋直至南宋不同时期的越窑青瓷釉的元素组成变化不大,即历代越窑青瓷釉为高钛、高铁的瓷石加草木灰的二元配方,并保持连续了近千年。相比之下,南宋时期的类官窑青瓷的釉料配方中使用了一种钛、铁含量极低的原料,这表明南宋类官窑青瓷的制釉技术有别于传统越窑青瓷。本项研究还表明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可在无损的条件下分析研究古陶瓷的釉层元素组成,这对辅助揭示古陶瓷的釉料配方和发展规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由于人们审美意趣的提高,各地匠师们创造意蕴之美的手法更为多样,尤其是彩绘艺术已在中国南北许多瓷窑中普遍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渐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它们互为影响、渗透。在福建,七十年代,宋元釉下彩瓷仅见报导晋江磁灶窑一处。随着八闽文物普查的深入,近十年来,在闽南漳浦,闽北浦城、南平、建阳等窑均发现宋元釉下彩瓷,一些地区宋代墓葬中也出土了部分釉下彩瓷。鉴此,笔者将多年收集的资料作些分析与研究,以便学者们更好地了解福建宋元彩瓷艺术与分布情况。一、福建宋元釉下彩瓷窑口(一)晋…  相似文献   

12.
福建古代塔建筑自唐代逐渐兴盛,尤其是石塔,至今仍耸立于福建各地。福建石塔类型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在福建文明史上有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从雕刻装饰内容上看,唐宋时期的外来文化因素凸显,明清则素砌较多;从功能上看,唐五代时期以佛教信仰为本,宋元时期则以航标为重;明清时期以文运为主,兼具乡村招财镇煞功能。这些石塔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反映了福建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科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成就,并具有浓郁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2年景德镇蓝田窑的发现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釉瓷器。通过对窑址及出土陶瓷文物的整理与研究,专家提出蓝田窑是目前为止景德镇发现的早期烧制青瓷的窑址之一,其中出土的部分青瓷应为唐代时期烧造。因此,研究蓝田窑唐代和五代时期青瓷对探索景德镇早期青瓷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以唐代和五代景德镇蓝田窑青瓷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热膨胀仪等对24件唐、五代蓝田窑青瓷样品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了唐代和五代景德镇蓝田窑青瓷的组成和工艺特征,为研究景德镇早期青瓷及其初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浙江、福建地区发现了众多生产珠光青瓷的宋代窑址,至少有35处。文章就这批珠光青瓷的器形、分期、特征作了分析,并简要论述了珠光青瓷的外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丰城因洪州窑而闻名,洪州窑延烧时间长,器类多样,质量上乘,产品行销大江南北,唐代已经名列六大青瓷名窑之中,但该地区宋元时期的瓷窑遗存一直未能发现,是个空白。一般都认为被其南面的吉安吉州窑、南丰白舍窑、赣州七里镇窑和北面的景德镇窑所取代。最近在丰城市石江乡发现二处瓷窑遗址,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并对此进行了调查。调查和研究表明这是丰城地区宋元时期较重要的瓷窑遗存,这些遗存的发现填补了这一地区的缺环。现依据采集的资料对此作初步探讨分析。一.窑址概况与地理环境丰城地处江西中部,赣江下游,鄱阳湖盆地南端,赣江自西向东斜贯…  相似文献   

16.
宋元明时期闽北(福建北部)地区的青瓷生产受到了龙泉窑的影响,其仿龙泉青瓷的生产在宋代最盛,元代渐衰,明代仅余零星几处。闽北窑场对龙泉青瓷的仿烧程度不同并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即同一水系上的窑场受龙泉窑影响程度近似,距离龙泉窑中心产区愈近的流域所受影响愈大,反之则愈小。闽北仿龙泉青瓷主要为外销而生产,至迟在北宋末年,其产品已运销东南亚地区,到南宋早中期仍是重要的外销船货。  相似文献   

17.
李永强 《收藏家》2009,(1):14-16
龙泉窑是我国制瓷历史较长的窑系之一,其制瓷工艺在各大名窑中独树一帜,堪称青瓷史上的颠峰。传统观点认为,龙泉窑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入明后逐渐衰落。但零星的文献记载显示,龙泉在明初曾设立过官窑,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与台湾两地早在汉代就开始了交往,但是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唐中叶以后,随着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台湾的交流逐渐密切起来。到了宋元时期,福建人民移居澎湖,从事开发,由此以澎湖为桥梁,闽台两地各种形式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从而揭开了闽台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正##福建是一个有着悠久纺织历史的地区。已发现的考古遗存证明,福建的纺织业萌生于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在宋元时期已达到中国乃至世界纺织业工艺的  相似文献   

20.
仿古瓷的研烧,古今皆有。历代社会畅销新品类、新工艺,后世每每竞相仿造,在仿烧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整个中国陶瓷史上,各个时代和各类窑系之间的仿烧,比比皆是。浙江上虞越窑和江西丰城洪州窑,自汉。晋、南朝至隋唐以来,因两窑相距不远,相互交流与借鉴,瓷器造型、釉色和纹饰多有相似之处。隋唐时期,越窑、洪州窑蟹壳青和刻划花、印花装饰著称于世。五代秘色瓷和宋元龙泉青瓷就是在仿烧越窑青瓷基础上所发展和创新之产品。宋时,河北曲阳定窑刻划花和印花装饰蜚声海内外。江西景德镇、吉州永和窑均仿烧定窑产品,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