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李锐 《炎黄春秋》2011,(8):84-85
老同事、好朋友陆钦侃去世(2011年4月11日)了,享年98岁。他的女儿早已将他的病情告诉了我,尽管我已有思想准备,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心里还是很难过。陆老住院期间在危重病室,医院不让探视。4月15日在八宝山告别,我很想参加,但因为感冒,为老伴和陆老的女儿所劝阻。  相似文献   

2.
廉正保 《纵横》2014,(11):28-33
毛泽东曾评价熊向晖说:“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在他去世后,有挽联这样写:“一招闲棋,十年冷子,背影后有精彩人生;三杰故事,两代风流,无声处是英雄世界。”  相似文献   

3.
露菲 《炎黄春秋》2000,(8):45-47
一大早接友人电话,告知陆石同志去世了,惊得我半天回不过神儿来。真是太突然了。前些日子去看他,还好好儿的,那天他谈兴很浓,谈到胡乔木、田家英、何其芳、周扬等很多老领导、老朋友。他慢条斯理,话语中充满了深情。我离开时,他还送了我一册《陆石诗书集》。现在怎么一下子就去世了呢!当我赶到陆石同志家时,他的夫人赵中同志,一位自控力极强的资深编辑,已悲痛地说不出话来;女儿雪梅也泣不成声,陆石同志平日坐的沙发也空荡荡的了。  相似文献   

4.
正1965年元月,我被下放到原酒泉地区林业试验场(俗名西峰林场)劳动。当时林场所在地还没有通电。全场职工白天忙生产,晚上则在老红军、林场老书记吴永宁传达完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后,重又聚在煤油灯下一起听他讲耐人寻味的长征故事,特别是西路军浴血酒泉的故事。虽然吴书记早已不在人世,但他讲的这些故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2012,(10):122-126
作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古镇,南浔的价值,绝不是一座小莲庄、一座嘉业堂说得清的。南浔的意义,在于人、在于故事。既然"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主角们已经作古,那些故事也早已写进了历史课本被许多人所知。我采访了几位时下的南浔人,谈谈大家所不知道的南浔故事。  相似文献   

6.
顾迈男 《百年潮》2009,(12):60-65
1986年,在邓稼先去世前的数月里,我作为第一个进入核武器研究"禁区"采访的记者,曾多次和邓稼先接触,对他进行访谈,并专程去他工作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采访他的事迹,从而知道了关于邓稼先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清晰如昨,现整理如下,以表达我对邓稼先的怀念.  相似文献   

7.
瞿菊农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国内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助手,晏因公出国期间,瞿代理他的“平教会”干事长职务和乡村建设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前身之一)院长职务。晏早已享誉世界,但他没有忘记老朋友,1985年,他应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之邀,回到大陆参观考察,当时瞿菊农已去世,他缅怀故友,专门宴请瞿菊农的子女(他们现在都是专家学者),在宴会上晏阳初深情地说:“我之所以在事业上有所成功,主要依靠两位助手,一位是陈筑山,一位是你们的父亲瞿菊农博士,他同我合作得很好,而且时间最长。”瞿菊农的名字,现…  相似文献   

8.
悼慎之——我们大家的公民课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普 《炎黄春秋》2003,(6):57-60
另眼看世界———念慎之朱厚泽摄李慎之走了。他4月14日报病危,24日去世。这是2003年,他刚刚八十岁。最初是何方告诉我,慎之报病危了,还不知道是不是“非典”。我把这个揪心的消息告诉了李锐、严秀,张宣三等几位老朋友。大家在电话里都希望他能闯过这一关,慎之不能死!他国学基础厚、读过不少中国古书,精通英文,古今中外能调动的资源多,这些都比我们强。所以他眼界宽阔,看问题深刻,需要他做和他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总之,他不能死,否则损失太大了,太可惜了,这样的人才太少了!大家怀着十分不安的心情,后来只能盼望出现奇迹。其间我还通报过一…  相似文献   

9.
朋友聚会处就是我的家我是1928年出生的,父亲(注:梁漱溟)则是1988年去世的,从表面上来看,我的生命与父亲的生命在时间上有60年的重叠。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从我记事起一直到我20岁,父亲是很少在家的,在当时他的眼中,救国才是头等大事,家是次要的。母亲在世时是这样,母亲去世后,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改变。所以要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说出几个故事来,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0.
梁培恕 《文史博览》2005,(10):12-15
朋友聚会处就是我的家 我是1928年出生的,父亲(注:梁漱溟)则是1988年去世的,从表面上来看,我的生命与父亲的生命在时间上有60年的重叠。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从我记事起一直到我20岁,父亲是很少在家的,在当时他的眼中,救国才是头等大事,家是次要的。母亲在世时是这样,母亲去世后,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改变。所以要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说出几个故事来,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1.
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生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是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垃圾刮走。”他似乎预见到了自己去世60多年后,还会有人翻出历史的旧账,变着法儿把他和老部下、时任苏联内务部长拉夫连季·贝利亚打成“被告”。  相似文献   

12.
李鹭芸 《环球人物》2013,(17):68-70
用20多本画册讲述"我俩的故事"饶平如与妻子毛美棠从相识相爱至生离死别,历经整整一甲子。5年前,妻子去世。在两人共同生活的60年里,妻子的照片时有遗落,生活的点滴无法保留。于是他把对她的思念画成一幅幅图画,写成一个个故事。"那些画面其实一直在脑海里,把它们画出来,怕  相似文献   

13.
史華慈是一位猶太教的貴族精英(aristocrat)。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我知道,史華慈會有點不安,也許甚至有點不快。他也許會揚起眉毛,直瞪着我,然后耐心地等待我解釋。對于他的身份,他自己有一個看法,這會引出一個他樂于講述的故事。各位中的許多人也許已經聽他講過這個故事:史華慈二戰服役结束,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爷爷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3,(7):168-169
爷爷的故事一直是个一知半解的谜团。我一直纳闷,一个被人们认为花花公子败光家产的爷爷,是怎样赢得家族中的人的尊敬的?但是这或许就是那个年代,我的爷爷那一辈人的生活。从未见过爷爷,在我爸爸十二岁时,他就意外去世了。奶奶亦甚少在我们晚辈前主动提起他。爷爷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爸爸叫徐伯园,在我们县城老家当地,开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平措快跑     
“我的故事很有意思,真的。”平措说。我和平措是在一堵电视墙前认识的。平措有着藏族人特有的淳朴面孔,笑起来腼腆而可爱。他的普通话说得很好,也很标准。那天早上走进平措充满阳光的小家,他亲手做了酥油茶招待我,并带着我在他小家的每个房间里参观。在他家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那份满足感。眼前的一切对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来说,也许太过平常无奇,但对于平措来讲确是无比幸福。他的故事该从他的家乡说起。  相似文献   

16.
时值岁末辞旧迎新之际,惊闻噩耗:家驹同志去世了。真是太突然了!上半年我还去他家看望过,见他身体状况良好,精神十足,只是视力不佳,但说话声音依然洪亮,举步稳健,言谈风趣。他告诉我: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女们刚从海外特地回来,为他祝贺九十寿辰。孙子孙女很可爱,整天围着他欢蹦乱跳,或爬到他怀里打闹。虽然有点累,但开心得很。  相似文献   

17.
余云 《江淮文史》2009,(3):96-104
何南史博士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私人秘书,曾任台湾监察院顾问,世界诗人大会主席。何先生自1952年直至1964年11月于老去世,一直担任于右任老先生的私人秘书。他从台湾来安徽,我陪他到各地参观访问,他向我讲述了于老晚年感人的生活点滴……  相似文献   

18.
一位女性静静地躺在治疗床上,耳机里不时传出低沉忧伤的乐曲。"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一个人。""什么人?""是老人,啊,是我爸爸,他去世多年了,我很想他。"她开始哭泣:"我原来没发现这么爱爸爸,他去世时我连眼泪都没掉。过去他经常打我,现在我突然发现内心还是爱他的。"  相似文献   

19.
刘重来 《世纪》2023,(4):78-80
<正>2023年2月27日,传来了厉以宁先生去世的噩耗。能活到92岁,应算是高寿了,但我与亿万中国人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真诚希望他能再活些年。他被公认是“给中国经济把脉的人”,多么希望他能继续“把脉”下去,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太需要他的睿智与高见了。说实在的,我与厉先生原本并不认识,完全是因为偶然的机缘与巧合,才使我有幸与他相遇相识,而且在前后5年的交集中得到很大教益,使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20.
王放  俞涛 《旅游》2013,(3):77-81,76
野生动物研究是我的专业,过去的8年之中我一直在荒野寻找珍稀野生动物的影踪。我看到了藏着的自然中国,看到了那些世界上最动人心魄的景观。5年前,我开始在闲暇时寻找并拍摄城市里面的野生动物。很快我发现,城市里藏着的故事不亚于那些遥远的荒野。而寻找城市野生动物就好像是在城市里面探险,在每天都经过的家门口开始全新的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