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扬州博物馆收藏的买地券中,有一方明代砖质买地券,其文摘录如下: 崇祯二年岁次己巳十二月辛亥朔,越十六日丙寅,……今用价银二两八钱,买得民人王应魁祖茔东北余地一块。其地座落南善应乡斑竹园南,东止大路,西止卖塘,南止王宅后,北止陈宅地,四至明白。此地龙盘虎伏,永秀山青…… 右券奉  相似文献   

2.
墓志兼地契的青花瓷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碑作圆形,直径26厘米,用青料竖行书写志文.志文如下:此墓予之祖也祖原藉南康府都昌县十三都冯家坊窑崇山由道光元年迁至饶州府浮梁县正西乡居仁都居住耕种而兼贸易道光十六年廿八年痛念祖父母相继而亡厝历山店后山坦咸丰年间兵乱十余载势难归葬俟同治初年四方初平常念祖父母厝柩未葬专择地理延地师吴兆祥伴侣数月遇处寻逐有一龙头山祖宗声援护从数层过夹穿田到头必结有穴随龙而游至鄱邑蓝田渡铺前硚登山观其穴场吴老先生曰前朝后乐右虎左龙局势完全穴必在此遂问近处村人此山实属何姓答曰宋之山幸天助人缘本山业主托中情愿卖予当立书契俻载山界同治七年捡验祖骨点穴安葬又光绪二年十月吉日竖碑结砌并内埋磁碑照契所书东至脊分水为界西至田塝南至靠大路脊分水直下平地至田塝大路为界北至岚沟直下平地至田塝为界四至详明嗣后有文契失落混争此山者挖出此碑昭然若揭再置卖护山未概登记预埋磁碑以存永远之确证孙文蔚志……  相似文献   

3.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5):67-68
正清朝地契:地契是见证中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最为轻盈单薄的纸,承载了中国最为深刻厚重的历史。清朝地契一般字迹清晰,表达简洁扼要,内容一般包括卖地人的姓名、卖地原因、所卖土地名目、税亩(或丈积)、四至、买主姓名、价银等。  相似文献   

4.
一封建社会下自耕农的客观存在这里先对我国封建社会自耕农的面貌作一概括的了解。自耕农大致在春秋战国之交即已出现。《韩非子》中说,赵襄子在一天之中赏了两个中牟“贤士”为中大夫,于是,“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卖宅圃的竟达全邑之半,这些人想必不会全是地主,很可能也有自耕农在内。《孟子》所说“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相似文献   

5.
微子封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子启助周武王伐纣,被封于孟渚之滨(今山东曹县),筑庙曰薄(亳)邑,奉祀其父帝乙,不久老死其地,曹县因有微子墓以及亳邑之设。周公成王东征后,迁微子之侄、微仲之子稽于宋(今河南商丘),立为宋公亦即商公,奉殷先祀,另建宗庙于其国都,即南亳,以备日常之祀。后世附会汤之“景亳”或“景亳之会”在曹县,即北亳,以及成王封微子国于宋等,都非事实,而且造成商汤之亳与微子封邑的长期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6.
汉代买地券的实质、渊源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今见东汉买地券均为随葬明器,并非实在的土地买卖文书,而是“实在的冥世土地买卖契约”:买地券所涉及的买卖双方、见证人均为亡人,所买卖之对象———墓地所有权是冥世所有权,其田亩面积、所用之钱亦仅具冥世意义,也就无须亦不可能与现世实际墓地亩数及现世土地价格相对应。(2)今见东汉镇墓文在时间、空间上均与买地券并存,其功用、性质与买地券并无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向地下鬼神通告亡人之殁亡,并祈求得到地下鬼神的接纳与保佑,只不过镇墓文以铅人、金玉奉献给地下土神以解除丧葬动土对地下神的冒犯,而买地券通过向地下鬼神购买葬地以得到地下鬼神的保佑。(3)买地券与镇墓文之源头,至少可上溯至西汉前期墓葬所出之告地策;告地策、镇墓文、买地券三者之间的功用与性质基本相似,演变之迹也比较清晰;至于三者与战国楚地墓葬所出遣策(物疏)有无继承关系,则尚不能确定。(4)告地策、镇墓文与买地券起源于民间巫术,书写者主要是巫觋(东汉中后期亦有“道中人”);书写规则与书写内容主要取决于巫觋方术的准则,而并非亡人及其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文物》1964,(6)
福建省德化县发现明朝地主家属的一本手抄契本这是一本在明朝时以剥削劳动人民血汗发家致富的福建省德化县西墩村大地主邓扬宇留下的契抄本。邓家占有一千多亩良田和三千多亩山林,垄断了西墩村全村的土地。这本手抄契本记录了他的家族从明正德三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508—1770年)的二百六十二年间从农民手里夺来的房地产。并附有农民被逼签押的卖田契四十三张,每张都有贿赂明、清以至国民党反动政府为其作保而加盖的铜铸方"官印"(见图),另外还有许多空白田契纸上也早已盖好了"官印"。这本手抄契本从邓扬宇起到解放前的邓世秀手,已传了二十一代。  相似文献   

8.
《世本·居篇》云:"契居蕃。"蕃即河北保定的古博水;契"封于商",商即漳,即冀南豫北的漳水。博水流域是商部族先王契的祖居之地,漳水流域是商部族由博水流域逐步南迁后的居地。在夏末商初时商汤南渡黄河来到郑洛地区,并在这里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这样,随着商部族的逐步南迁,留下了三个阶段的商文化,即保北型先商文化、漳河型先商文化、郑洛地区的先商及早商文化。漳河型先商文化是南迁过程中的中间站,不应该成为寻找先商文化源头的出发点;立足于保北型先商文化,并探寻它与河北龙山文化的承袭关系,才是寻找先商文化源头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
刁统菊 《民俗研究》2005,(3):142-156
山东枣庄市红山峪村一户周姓人家至今仍保存着16张地契,当地人将地契俗称为“地约”。16张地约均为周家与卖方的买地契约,其中9张产生在民国年间,另外在1950年和1960年各3张,1990年有1张。16张地约中,包含15宗土地买卖和1宗房屋买卖。但人们把房屋买卖又另称为“卖宅基地”,由此产生的契约也称为地约。卖宅基地与卖地习俗基本相同,唯有其周边范围即“四至”的规定比较严格,并且无须如卖地一样办理“过割”手续。  相似文献   

10.
舒位旅黔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嘉年间,诗坛分宗立派,名家辈出。一些诗人或因游宦,或遭贬斥,先后来到贵州。其时贵州交通不便,被中原人士视若天荒,然其山川之雄浑奇丽,风俗之特异、淳朴,民生之原始、艰辛,每使骚人墨客雅兴频发,浮想联翩,或题句于悬壁,或吟诗于旅邸,虽为抒情寄兴,却为黔山黔水生光。本文介绍的舒位,便是当时影响较大的旅黔诗人之一。舒位,字立人,小字犀祥,号铁云山人,大兴(今北京市南郊)人。出身官宦世家。祖大成,官翰林检讨。父翼,官广西永福县丞、安徽池州知州。伯父希忠官苏州时,舒位父母随居其官署,舒位即生于该地,时为乾隆三十年(1765)九月四日。年十四,随父至永福。其铁云山人之号,即因永福官舍后有铁云山而得。  相似文献   

11.
明清契尾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文 《史学月刊》2007,(6):130-132
契尾是什么?多数人不太清楚,只知道在田宅买卖中有契约文书。契约文书有买卖双方签订的私契(白契)和官契(赤契)。契约经政府认可,办理过户交割手续,并需缴纳一定的契税,这种契税单称之为契尾。简言之,契尾即买卖田宅时,政府征收契税后的收税凭证。名,有些未填契尾编号,也有契尾  相似文献   

12.
千年古郡话沧桑──纪念鬱林建州1000年夫辛荒人林州即今玉林地区。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林州州治从原兴业县古州肚南迁至南流县(即今玉林市旧城区)。历代以来,其沿革无论或为州治,府治、县治怎样变化,其治所在今市政府所在地均没有变更地址,至今已整...  相似文献   

13.
何隽彦 《黑龙江史志》2013,(23):182-182
<正>洪范(?-1706年),字寿萁,号仁庵,晋江县三十七都田庵村(今属泉州市丰泽区丰泽街道东涂社区)人。系武庠出身,从军后授职千总,被委派防守于浙江宣平(今浙江省武义县)。据清乾隆《晋江县志》记载,洪范初"由武庠授千总,委防宣平"。(1)从此戎马  相似文献   

14.
文献记载中的周代"千亩"有二:其一,周宣王千亩之战中的"千亩",其地望在西周都城附近,即今陕西省境内;其二,晋穆侯千亩之战中的"千亩",其地望在晋国,即今山西省西南部。前者"千亩"之地名是随周人从后者迁移而去的,并且两地都与周人农作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家保存有整整一漆皮箱家族契,这批契纸经整理,共有260余件(无法整理的经估算约有60件),其中买田的105件,买山的110件,买房的4件,买邝位(坟穴)4件,买禄份的(社庙禄份)10件,其余为书简类、杂记类、分家书簿等30多件。弥足珍贵的是有一件民国14年重修祖祠时的合议书,序言记载祖祠始建的世辈,从而确定了祖祠修建的年代,解决了长期无法考证建祠时间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谈敖山与隞都地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近年来一些报刊文章,在谈到敖山与都时,都认为:今之邙山即古之敖山。有的认为今郑州小双桥遗址即古之都。有的认为今郑州商城遗址即古都遗址。有的直接说:“今之郊山即古之敖山,都的地望,文献上有河南敖仓说、河北说和陈留浚仪说三说。笔者认为,都之名,当从敖山之敖而来,仲丁迁,是迁于敖地,在敖山周围地区即为敖地,仲丁迁都于敖地,故有都之称。小双桥遗址具有都邑遗址的条件和性质,其位置又处于敖山即古之敖山地区,这就与部地望相合,由此说明该遗址当属都故址。”①此说得到一些人赞同,认为:“小双桥商代都邑遗址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博物馆从通海征集到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用貝币(当地人称海(貝巴))买楼房契紙一件,后附收款收付执照一件,又附官家发給驗契执照一件,俱系棉紙本,三件共裱成一大張。最后另紙写"此房通前至后实卖願者成交",贴在紙后。原契长75.5厘米,宽44厘米。收付执照长37.3厘米,宽23厘米。驗契执照长38厘米,宽24.2厘米。三紙共戳有官家驗契朱印十一个,印文不清,但形式和明代县官印信相同(图一、二)。  相似文献   

18.
<正> 七 五凉的迁徙人口 陇上黄河之西,祁连山下,西晋承汉魏之后,建置凉州。十六国时期,五凉迭居其地。凉州治所本在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相继以之为都城。南凉于姑臧之外,且曾都于廉川(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南),乐都(今青海省乐都县)和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北凉亦曾  相似文献   

19.
<正>地契是中国旧时买卖或典当地产时,双方订立的契约。载明土地面积、价格及座落、四至,由当事人和见证人签字(画押)盖章,并向当地政府登记纳税后生效。常见的地契种类有常见的地契有绝卖契、活卖契、回赎契、交换契、租约契、典约契和分家析产的分关,统称"契券"或"书契"。地契又分为"白契"和"红契"。在买卖或典当地产时,双方订立的契据,未经官府验证,不具备法律效力,叫做"白契",也叫"草契"。立契后,向官府交税叫"税契",交纳的税为"契税"。旧时地契  相似文献   

20.
贾公彦《周礼义疏》《仪礼义疏》是唐代注释书直接继承汉代注释书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的两部重要著作.在《周礼义疏》中几次出现“望文为义”这一提法;其含义如何?看贾氏自己的解说:(1)(司市)以量度成贾而征(亻卖),[郑注:(亻卖),买也;物有定价则买者来也.贾疏:知(亻卖)为买者,以言征召买者,故以(亻卖)为买.此字所训不定,按下文所云“贵(亻卖)者”,郑注“贵卖之”;郑亦望文为义,故注不同也.]《周礼·地官下·司市》按:“下文”指《地官下·贾师》:“凡天患,禁贵(亻卖)者,使有恒贾.”“贵(亻卖)”下郑注是“贵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