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徽六安出土一件大型商代铜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勇  顾岩 《文物》2000,(12)
1999年3月,安徽省六安地委党校教学楼施工工地出土一件大型青铜尊,我馆接到报告后即派员前往现场。这时铜尊已被抬离现场,出土区域已基本挖到生土层,坑内尚散落部分陶器残片。现介绍如下。六安地委党校位于六安城区西北郊,南距城区0.5公里,西距淠河0.5公里,北距汉代白沙城4.5公里。由于出土地点破坏严重,清理后呈一不规则长方形,两端窄中间宽,最宽处1,25,东端宽0.58、西端宽0.54,底部距地表1.65米(图一)。据民工介绍,出土前铜尊横卧在土坑东端,周围有部分陶片,土坑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安徽六安出土的商代大口尊为线索,与国内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作比较,分析商代大口尊的发展规律,并根据这类大口尊的出土分布状况,探讨商文化入川的路经。  相似文献   

3.
耿超  李文龙  邵凤芝 《文物》2015,(3):94-96
<正>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商代青铜三牛尊,现介绍如下。三牛尊为河北大学博物馆1954年收藏,出土时间与地点已不可考。此器侈口,束颈,折肩,口径略大于肩径,深腹,腹壁圆曲向底部内收,高圈足。颈部饰三周弦纹;肩部、腹部均饰兽面纹,兽面双目突出,兽面纹上下各饰一周连珠纹;肩部饰有三个浅浮雕兽首,兽首双目突出,面饰云雷纹,双角开展,似牛角形;圈足  相似文献   

4.
杜金鹏 《考古》2012,(5):92-96
春花飘香,得挚友王震中先生相赠新著《商代都邑》,不胜欣喜!细细掂量,篇幅宏大,分量不轻;匆匆翻过,满目珠玑,心旷神怡。遂每日抽暇读上几页,写下几笔,整理后聊充读书心得,愿与同好分享。一《商代都邑》的研究方法,值得赞赏。该书把历史学与考古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迄今所见把考古资料加以充分运用的史学著作之一。作者具有考古学专业背景,了解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熟悉考古学的学术动态,甚至  相似文献   

5.
沙市近郊出土的商代大型铜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元月下旬,沙市郊区立新乡农民在东岳村二组兴修鱼塘时发现了一件铜尊。我馆闻讯后即派人前往实地调查,惜出土现场已失原貌,铜尊已被取出置于农民家中。但据当事人口述,铜尊原埋藏于泥土之中,在表士之下约60—70厘米,出土时作横卧状,口朝东底向西,器内积满黄色淤泥,周围未见其他遗迹。  相似文献   

6.
湖北枣阳发现一件商代铜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7月,枣阳新店村农民修小水坝取土时,在距地表1米左右深处发现铜尊1件。铜尊大喇叭口,平沿,束颈,折肩,斜直腹,近底折收,平底,高圈足。颈下部饰三道细凸弦纹,肩部均匀地饰三牛首,牛首之间各饰一小鸟。腹部饰三组雷纹作地的饕餮纹,间以三个扉棱。圈足上有二道弦纹和三个(?)孔,下饰三组雷纹作地的饕餮纹,间以三个扉棱。通高53、口径48.5、肩径32.5、圈足高15厘米(图一、二)。  相似文献   

7.
尊:青铜礼器。一九六五年在汉阳东城垸(附近是纱帽山)出土。高37.1、口径26.4、底径16.5cm。喇叭口,腹略鼓,高圈足。器表三层花纹:云雷纹衬地;颈饰薰叶纹,其下作回首夔龙,腹部及圈足饰饕餮纹;在主纹的凸线条表面刻划脉络以为勾勒。圈足上部有两个对称的不透空十字形镂孔。器身从  相似文献   

8.
傅玥  赵春光 《文物》2022,(10):91-96
<正>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位于大别山东北麓余脉,六安市金安、舒城、霍山三县(区)交界处。该镇南、北两山夹峙,峡谷内有从山上流下的龙舒河、石笋河交汇形成的平缓滩地,古镇正坐落于此。古镇核心区域为明清老街,沿龙舒河呈长条形分布,近些年依托毛坦厂中学不断向西、向南扩建,现全镇面积59.6平方公里。2007年,毛坦厂镇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9.
《江汉考古》2021,(2):46-53
商代青铜罐发现数量较少,这类器物应是受到商文化中汲水陶罐的影响而产生,与扁圆罐形卣存在伴生关系。不同形制的青铜罐有着不同的功用,可细分为炊煮器和盛储器。青铜罐功用特点不明显,导致其难替代扁圆罐形卣成为商文化传统礼器。  相似文献   

10.
记江陵岑河庙兴八姑台出土商代铜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11月下旬,湖北省江陵县岑河镇陈龙村一农民在庙兴村砖瓦厂取土时发现两件大型铜尊,庙兴村委员会报告了荆州地区博物馆。接到报告后,我馆当即将二尊征集妥善保藏。并派人前往实地调查,清理了有关现场。两件铜尊形制基本相同,但有大小之别。均为大敞口,口沿上折,尖唇,束颈,略呈喇叭状。广折肩,斜直腹,下壁微内收,大平底微圜,高圈足,足壁微外鼓。颈根部饰凸弦纹3周。肩、腹、圈足某些部位以云雷纹衬地。肩部雕铸三鸟三牺首,鸟身向外,作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从殷墟出土的铜质方形器的特征和形制方面,重新考证了铜质方形器的功用,认为是当时用于烧烤的"烤炉"。  相似文献   

13.
殷墟出土青铜器铭文的制作方法,可分为铸铭和刻铭两大类。铸铭占绝大多数,刻铭极少。铸铭的制作方法有模作铭、芯作铭和范作铭等三种形式,以模作铭为主。刻铭出现于殷墟四期,目前虽然只发现4件刻铭铜器,但其意义重大,不仅把中国青铜器刻铭的历史追溯到商代晚期,而且为研究青铜器铭文的制作技术,尤其是刻铭技术,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宋爱平 《中原文物》2004,1(5):46-58
相对于史前时代而言,郑州商城出土的商代玉器总体水平并不是很高,种类和数量也不是很丰富,但却代表了我国玉器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商城玉器仍然以礼器为主,某些武器仪仗类玉器比较发达,装饰品比商代以前明显增加,尤其是柄形玉器运用非常普遍,这都体现了商代前期玉器的鲜明特征.洛达庙三期及南关外期时,商城玉器不但很少,而且残小.到二里岗下层一二期时,玉器种类数量逐渐增加,至二里岗上层一期时达到了最顶峰,在二里岗上层二期又迅速减少.商代人民公园一期时商城玉器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人民公园二期又一次衰落.郑州商城各期玉器数量、种类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商城文化的兴衰以及商人在郑州地区统治范围的变动.  相似文献   

15.
李宝军 《收藏家》2013,(12):59-64
商周青铜器以其造型稳重、气势雄浑而著称于世,但在出土青铜器中有一类以动物形象为造型的器物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器物均以某种动物为造型,与肃穆深沉的青铜礼器相比显得清新活泼,鸟兽尊即属于此类器物,今选取部分典型器物作一介绍,以飨读者。鸟兽尊,顾名思义即形状似鸟兽之青铜尊,鸟兽尊在古代即有出土,《梁书》卷五十《刘杳传》云刘杳尝与沈约坐语及宗庙牺樽,沈约云:"郑玄答张逸谓为画凤皇尾娑娑然,今无复此器,则不依古。"刘杳曰:"此言未必可。按古者樽彝皆刻木为鸟兽,凿顶及背,以出内(纳)酒。顷魏世鲁郡地中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牺樽作牺牛形。晋永嘉贼曹嶷于青州发齐景公冢,又得二樽,形亦为牛象。二处皆古之遗器,知非虚也。"从目前的考古发掘出土品和  相似文献   

16.
略论湖南出土的商代玉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商代玉器多与窖藏青铜器同出 ,装饰玉占主流 ,主要用于祭祀。玉器的拥有者是中原来的殷人 ,他们在带来中原青铜器的同时 ,也带来了玉器和玉料 ,并制造出了既有中原玉雕艺术风格 ,又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玉器。南下殷人的重玉思想没有被湖南当地土著民族接纳 ,这时期的玉器多出土在受到商文化影响较强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文献记载中的殳(杸)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以曾侯乙墓出土的自铭实物和竹简中的有关记载,对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楚系殳(杸)的形制、演变、用途、使用或拥有者的身份、楚系殳(杸)的特点与意义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祝容  曹汉刚 《收藏家》2008,(6):51-54
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并以郑州为都城,称为亳都。至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城于殷(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地区),至帝辛(纣)止,因此后人把商也称“殷商”。以盘庚迁殷为标志,商王朝可分为前后两期。  相似文献   

19.
在商周的青铜器中,许多都铸有扉棱,但最早出现扉棱的青铜器,应该是商中期的圆形尊,而商早期所有的青铜器都没有扉棱.在西周的圆形尊中,除了没有铸扉棱的尊外,其余多是铸有三段扉棱.青铜器上为什么要铸造扉棱?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西周一些圆形尊的表面纹饰中,常出现翘起的牛角纹饰.这些纹饰是怎么制作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范铸模拟实验,使得上述两个问题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