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莆田,宋代称为兴化军,领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军治所原设在兴化,寻移莆田.兴化军是蔡襄、郑樵、刘克庄等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藏书名家甲于全闽,闻名于世,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由于此前对兴化莆田刻书的研究成果不多,所见者大多只是停留在对莆田古代一部分刻书目录的初步整理上,且存在较多错误,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今人对莆田甚至是福建刻书的基本认识或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期间.仙游延续三年的“扛杉”热潮.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感慨万千。年终岁末、春耕之前,数以千计的乡村农民,不分男女老少,自带干粮、绳索、雨具、钩杖,纷纷奔向西苑、凤山、书峰、社硎、钟山、游洋、石苍等公社抢购杉木。  相似文献   

3.
傅庆定  林祖泉 《福建史志》2006,(2):23-24,34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为八闽名郡。莆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科甲鼎盛名闻遐迩.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莆田市现辖有城厢、荔城、涵江、秀屿四区和仙游县,人口300多万。它北连福州市,南接泉州市,西依戴云山脉,东南濒临台湾海峡,镇八闽水陆之要冲,区位优越。背山面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及众多的岛屿,是莆田兴市的宝贵资源;独具特色的“海上和平女神”湄州妈祖及其信仰传播所形成的妈祖文化。更是扩大莆田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4.
明嘉靖年问(1522~1566年),倭寇数次大举袭扰莆仙沿海一带,给莆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攻占兴化府城(今莆田荔城),在城内盘据了两个多月,四出抢掠。又连续攻破岐头,平海;同时,虎视仙游县城,弄得仙游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5.
莆田,史称“兴化”,雅号“莆阳”,俗称“莆仙”。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是福建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志记载,在莆田这块神奇的大地上,自唐代第一位进士林藻至清代末科进士张琴的一千多年间,共涌现出2375名文进士(含诸科、特奏名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志编修历史悠久.志书内容丰富.编写体例独特。古人云:“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也”.地方志也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是故志之重于郡也与国史并”。明代是我国志书编撰较为兴盛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方志.也呈现出独特的编撰特点.以下以明代弘治年间的莆田《兴化府志》为例,对这一时期莆田地方志编修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许诺 《神州》2003,(10)
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南戏剧种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莆田,宋代为兴化军,明清为兴化府,所以将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的剧种称为兴化戏;又因兴化辖莆仙两县,所以也称莆仙戏。关于兴化戏的形成过程史家有多种说法,但有一点是绝对一致的,即兴化戏是“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南戏遗响”。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莆田江东村美女江采颦被唐明皇选调入宫,赐封梅妃,倍加宠幸。她的弟弟随同进觐,封为国舅,回莆时,醋爱歌舞的唐明皇居然赐他一部  相似文献   

8.
林龙江与仙游地区的“三一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龙江与仙游地区的“三一教”陈职仪一、林龙江祖籍渊源初考林龙江的“三一教”在仙游之所以极为兴盛,与其祖籍渊源不无有关。林龙江先生是出生于莆田城赤柱巷,而仙邑折桂里朱紫阳村今普明书院的前身即是林氏先祖族居住的遗址。朱紫阳旧居是林氏家族一八世孙林攒公的后...  相似文献   

9.
<正>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分布于兴化城东南郊垛田街道内,星罗棋布,蔚为壮观。其原貌四面环水、大小不等、高低错落,为兴化先民与洪水抗争的智慧结晶。于古代文人雅士而言,垛田更极富诗情画意,“昭阳十二景”中垛田便占“两厢瓜圃”“十里莲塘”“胜湖秋月”三景,故自古以来便为兴化一邑之大观。历代典籍中都有垛田四季之美的记载和吟咏,反映农作生活以外的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0.
宋代兴化(今莆田),有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叫郑樵。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几十年如一日,在家乡读书、教书和著书,走上一条自学成才的成功之路。他的代表作《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通考》合称“三通”,为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的说法。其中  相似文献   

11.
明磊 《福建史志》2010,(4):42-42
福建莆田许多人家门上都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句能反映莆田人性格的对联出自宋代榜眼陈俊卿对宋高宗的回答.陈俊卿,字应求,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人,宋政和三年(1113年)生。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与同乡黄公度等同赴进士试。  相似文献   

12.
元末明初,福建民军首领陈同及其农民军在省垣福州、闽中、闽南等地区的军事活动,与兴化路莆田地方豪强势力的斗争("陈林之乱")和参加平定回回"亦思巴奚兵乱",以及在明洪武初年的起义,是元末明初福建历史上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时永乐 《文献》2000,(3):104-109
郑樵,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世称夹漈先生.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  相似文献   

14.
刘呆运 《收藏家》2000,(7):60-64
仙游寺位于西安市周至县正南15公里的黑水河畔。这里自然风光优美,群山环抱,碧水萦绕,是极好的建寺之地。据文献记载,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杨坚曾幸临于此,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便在这里建行宫作为避暑胜地,始称“仙游官”。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为了在全国安置他早先获得的舍利子,特颁发诏书,在全国三十个州,选高爽清净之地,创立灵塔。仁寿元年十月十五日,大兴善寺的童真和尚奉敕送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仙游宫遂改称仙游寺。  相似文献   

15.
弘治《兴化府志》是今莆田地区现存的最早一部志书,成书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周瑛和黄仲昭修撰,共五十四卷。该志史料价值十分丰富,是研究明代兴化地区科举文化、人口赋税以及农田水利重要的地方文献。  相似文献   

16.
自马、班、陈、范撰“前四史”以降,代有史家,诚以兴废存亡,治道所系,阐之述之,继往开来,史不绝书,卷帙繁富,浩如烟海。而灯史却麟角凤毛,玉山策府之中罕见有方外史乘者。江苏兴化著名诗僧震华法师却于漫天烽火的抗日战争后期——民国三十三年(1944)夏由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历代藏经考略》作者叶恭绰(遐庵)先生题签,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兴化佛教通志》,堪称缁林法乘,史苑奇葩。震华法师名乘实,一名全心,以字行。生于清宣统六年已酉(1909),江苏兴化翟唐庄唐氏子,近代禅门著名史学家、教育家、诗人。当代学者夏丐尊、周予同、王伯祥三先生“翕然以佛门汉学家称之”(夏丐尊:《兴化方外诗征·序》),当非过誉。  相似文献   

17.
莆田被誉为中国著名的戏曲之乡盖因莆仙戏在千年传承中已深深溶入了民众的生活之中.在莆田民间.凡迎神赛会、婚嫁丧事、升学寿诞、岁时节庆.必演莆仙戏.有时一个地方连续演戏十几天.演戏观剧.成为民间社交联谊、传播历史、教化道德乃至男女恋爱的一种形式.成为莆田人民和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莆仙戏也叫兴化戏,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一带...  相似文献   

18.
<正>莆阳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历史上曾涌现过一批廉吏,如宋代陈俊卿、龚茂良、林光朝、陈文龙;明代彭韶、林俊、陈策、林润;清代彭鹏、江春霖,等等。本文试对宋代名臣、"南夫子"林光朝的勤政廉政事迹作一述评。忠言极谏不顾安危林光朝,字谦之,号艾轩,生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卒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兴化军莆田五侯山麓珠墩村(今秀屿区东峤镇珠江  相似文献   

19.
在以文教立国的宋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正如名相王安石所言“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①。同样,宋代兴化军(今莆田)教育的发展既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对当地文化水平的提升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并最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间接的推动作用。这种良性互动促成兴化军浓厚的重教兴学风气,即有规模壮观的官学(军学、县学)和遍地林立的私学(书堂、书院)。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在研究陈政、陈元光平闽建漳的过程中,曾多次耳闻陈政、陈元光率唐军入闽经福州南下并驻扎枫亭时建有陈庐园。之后,多方寻找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终于找到了宋《仙溪志》和明《八闽通志》,看到有关陈政曾家于"温陵之北枫亭"(温陵即泉州古称)并有威惠庙(灵著王庙)~①的记载。在莆田政协文史委阮主任和仙游枫亭文化研究会同仁的协助下,枫亭之旅终得成行,颇有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