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族哭嫁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婚俗文化中形成的婚姻形式,它不但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迁轨迹,也集中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文章通过对土族哭嫁的浅释,揭示其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马光星 《攀登》2004,23(1):97-99
费孝通先生和王同惠女士合译并出版的《甘肃土人的婚姻》,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土族家庭婚姻的历史,同时亦感受到本书翻译对土族的关爱之情和研究土族历史的新的时空观。许让神父在本书原中通过田野作业所获得的丰富资料,首次剖析了土族父权制家庭的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中让人们了解到一个“过去的土族”。费孝通先生在出版此书的汉译本时附录于书中的两篇调查报告,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角度,以大量的新资料展示了土族家庭婚姻的新变化,让人们看到了“现在的土族”。《甘肃土人婚姻》就是这样一部揭示土族历史命运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3.
正哭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的哭唱仪式活动。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哭嫁婚俗文化各有特色。哭嫁这一妇女发泄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形式,相沿成习,演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哭调,成为一种婚俗。这种婚俗甚至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如果哪家女子不会哭,就会被视为弱智和没家教,不懂礼数,招人笑话。  相似文献   

4.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在原始民族中间存在着一套决定两性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的规矩.”①婚姻作为最重要的人生礼仪之一,受到家庭、家族和社会的关注.由于时代和地区的不同,婚姻形态、婚姻礼仪在传承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各个民族的婚姻有着各自的特色.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县境内居住着汉、藏、土、回等民族,其中汉族和土族占多数.各民族在长期的大杂居、小聚居中,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相互摄取、相互影响,多元合一,又和而不同.汉族和土族的婚嫁习俗呈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土族的婚俗堪称一部优美的歌舞剧,婚礼自始至终在欢乐的歌舞中进行。在这里,我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一下互助土族的婚姻习俗。1972年,16岁的我初中毕业,父亲觉得该给我说媳妇了。一天,全家人正在吃晚  相似文献   

6.
银措 《中国土族》2008,(1):60-61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土族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和生育习俗发生了新的很大变化。过去在个别土族聚居区,生了男孩都要到寺院登录名字,到6岁入寺,18岁后弟兄中除一人可还俗结婚外,其余都要留寺院当喇嘛。女性曾有在特殊情况下“戴天头”的习俗,女子到15岁,由父母做主在除夕与“天”结拜为夫妇,将少女的发式梳成妇人的发式,从此可结交异性。  相似文献   

7.
社长点评马光星是关注比利时人类学家许让《甘肃土人的婚姻》一书的中国土族之一。他写的这篇文章从人类学、社会学的高度对《甘肃土人的婚姻》进行了论证,高度评价了比利时学者许让在土族研究方面作出的重大贡详尽叙述了费孝通教授及夫人王同惠女士翻译出版这本书的全过程。读篇文章,土族人可从中外名人那里受到启迪,振奋民族精神,深化对自族的认识。学者则能看出一点如何研究土族的门道,提升土族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青海日报记者马钧)4月6日,《中国土族》杂志公开发行首发式在西宁举行。《中国土族》的公开发行,是土族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土族地区、土族人民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原则。它的公开发行,实现了几代土族人梦寐以求的夙愿,结束了土族人民没有本民族正式刊物的历史。 作为青海土族研究会的会刊,《中国土族》自1992年创刊以来,走过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土族》杂志社在青海土族研究会的直接领导下,刊登省内外热心土族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具有较高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土族人民和汉、藏、回等族人民交错杂居,创造了丰富的土族文化。这里本人仅就土族语言中"三"的丰富含义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族》是一份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杂志,内容丰富,是反映土族人民生活,宣传土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值此《中国土族》杂志创刊10周年之际,我谨向杂志社表示祝贺,向土族人民表示祝贺。 土族世代居住在甘青河湟一带,是一个勤劳智慧、宽厚勇敢的优秀民族。他们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不仅创造了一部动人的开发史,而且和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1.
论战国时期的婚姻制度及其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汝军 《史学集刊》2001,4(1):82-88
战国是中国婚姻史发展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婚姻形态各层面特色鲜明:成熟的一夫一妻及多妻制、注重婚姻以时,婚礼成备的礼规、限制出妻、弃夫,提倡必婚的婚姻管理,使其婚姻制度系统化、法规化;各国四面出嫁,借以谋生存、图发展的政治婚姻主旨,广家庭、衍子孙、求内助的婚姻目的。使其婚姻动机极富现实性、功利性。战国婚姻制度及特点的形成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内在动力的;富国强兵作为战国七雄实现霸业的最重要手段.是战国婚姻特点形成的政治要求;一夫多妻制主要是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战争造成的性别失衡为一夫多妻的实行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条件,多妻制的经济功能使得有条件实行多妻的男子趋之若鹜。因此,战国时期,特别是中晚期的一夫多妻制不仅是成熟的.而且在某些范围内也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封建婚姻以“婚姻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为信念。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欧风美雨影响下的戊戌变法首先对旧式婚姻进行批判,传播西方文化思潮,风气渐开,旧式婚姻向文明婚姻转变。继之而后的辛亥革命更加大张旗鼓地抨击封建婚姻。代之以自由、民主的新式文明婚姻。五四运动更是对旧礼教旧婚姻的当头棒喝,给予了婚姻文明化发展更大的空间。本文通过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婚姻观念和婚礼婚仪等方面的变化反映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特殊的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13.
婚陶问题可以折射一个民族的诸多文化信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部的三川土族①民众婚姻形态上表现的文化现象则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由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认定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族婚礼等仪式,不仅是该民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的反映,也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心理的重要依据.因此,从三川土族婚嫁仪式这个表达方式透射的文化信息中厘清其中的深层内涵,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贺信     
<正>在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并对青海土族研究会和《中国土族》杂志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青海土族研究会、《中国土族》杂志社:热烈祝贺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土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土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勇敢,  相似文献   

15.
“轮子秋”飞旋,敬酒歌悠扬。7月13日,西宁地区部分土族群众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相聚西宁土族风情园,欢度土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安召纳顿”节。这天,蒙蒙细雨时下时歇,给节日的土族风情园罩上了一种别样的风情。土族儿女表演了“轮  相似文献   

16.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歌曲种类繁多,有"安召"、"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等。民歌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透视人民社会生活的窗口,在土族人民中世代口头相传,生动地反映了土族社会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人类繁衍自己后代的明形式,是构成家庭、产生宗族的基础。早期满族的婚姻形态处处渗透了宗法的色彩和内容,以宗族家族利益为目的,财产作为婚嫁中介,严门第等原则成为制约满族婚姻缔结的宗法性因素;包办婚、收继婚、早婚、一夫多妻等婚姻习俗.反映了宗法的族权、父权、夫权在满族家庭婚姻生活中起着决定作用,体现了浓厚的宗法性。  相似文献   

18.
满族传统婚姻习俗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族的婚姻习俗,一方面承袭了其历代先世的某些旧有习俗,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汉族封建化的影响,形成了以民族融合为特色的婚姻习俗,但是,更多的还是保留了本民族婚姻习俗中的民族特色。本介绍的就是满族婚俗中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土族生活的地区被誉为“彩虹的故乡”,这样的美称与土族颜色鲜艳的服饰密不可分,而土族服饰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就是装饰在领口、袖口、腰带等部位的精美刺绣,青海土族刺绣是中华民族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刺绣纹样清晰、针法多变、颜色对比强烈,表现出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族人民热情奔放、  相似文献   

20.
七彩土乡,风华物茂,高原金秋,硕果累累,在这一收获的季节,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土族》杂志迎来了她的15华诞。借此机会,我谨向《中国土族》杂志社表示祝贺,向土族人民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