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胡佛总统反危机的自愿联合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1933年,美国面临迄今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格信奉自由放任主义原则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总统在危机形势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试图采取自愿联合政策来挽救危机,胡佛经济政策的最后失败反映了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学理论的破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危机,也为强化国家干预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杨玉圣罗斯福新政,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组合名词,早已成为一个为学界人士广泛认同的历史概念。这一事实本身即足以表明它在美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面对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而采取...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充满了曲折、坎坷。经济危机就是困扰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障碍。资本主义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然而迄今最严重的一次是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到了崩溃的边缘,资本主义制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总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新政"是为了应对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体系内进行的一次改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垂死状态,重新恢复了生机。"新政"标志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罗斯福新政从实行开始就饱受非议和诟病,各种质疑声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5.
杨丽红 《沧桑》2009,(3):14-15
1929年的大萧条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进行了新政改革。美国妇女成为新政的受益群体之一。但是,从社会性别角度或者说男女性别权力关系的角度来看,妇女的地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历史学派”传统与纳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将罗斯福“新政”与希特勒“新经济政策”视为凯恩斯主义模式运用上的开端 ,这早已成为一种习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曾著文《凯恩斯主义在美国》 ,对此作过一点小小的“修正”。这位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谈到 ,1 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开始奉行“新政”以后 ,凯恩斯本人以及他的思想在美国仍然遭到冷遇 ,以致于美国既未能真正克服 1 92 9至 1 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也未能阻止 1 937至 1 938年危机的到来 ,只是到 1 939年 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凯恩斯主义的补救方法才真正为美国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1929-1933年,当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中国棉花对外贸易呈现出进口激增和出口锐减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国内棉花生产、税收政策以及外国贸易政策的影响等方面来研究造成这种贸易现象的环境,指出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是当时棉花出口萎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作了评价。作者认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只是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到非常尖锐的程度,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述矛盾才发展到顶点,才异常接近社会主义。美国自罗斯福“新政”起就迅速地、大规模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转化局部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改善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级和了阶级矛盾,把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从绝境上挽救了出来,延长了它的生命,避免了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而,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美国第三十三届总统哈里·S·杜鲁门的对内施政纲领——“公平施政”,究竟是基本上继承和扩大三十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经济改革的传统呢?还是完全抛弃了罗斯福总统的自由主义精神,背离“新政”越来越远呢?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三十多年来,中外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 早在1947年,我国就有人斥责“杜鲁门政府彻底背叛了罗斯福,……一切都循着罗斯福  相似文献   

10.
新联邦主义是理查德·尼克松1969年就任总统后不久提出的关于政府的政治哲学。它以“还权于州”、“还权于民”为口号,试图扭转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权力从州和地方政府流向华盛顿的趋势,加强州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中的作用,克服由于不断扩大的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而造成的弊病和危机。 新联邦主义不仅对尼克松时期的国内政治和政策有着较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对付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  相似文献   

11.
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绪贻 《史学月刊》2001,(3):103-109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后,面对美国的严重农业危机、农民悲惨处境和反抗浪潮,实行了以<农业调整法>为主要内容,以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控制农产品产量为目标的农业政策.罗斯福政府的农业"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改革虽然只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而非革命性的改革,更未促成一场社会革命,但它保护和促进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使美国的农业和工业一样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2.
沈莉华 《史学集刊》2008,3(1):69-76,109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身受经济危机困扰的美国迫切需要将苏联作为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日德法西斯势力开始了疯狂的侵略扩张活动,严重影响了美苏自身的安全和世界和平.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现实面前,奉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的罗斯福总统终于打开了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国宋垄断资本主义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不仅仅是战争或危机时的权宜之计,它已成了美国历届政府必须遵循的长期施政方针。艾森豪威尔是在民主党人执政20年后第一次入主白宫的共和党人,他组织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富豪政府”,曾使共和党保守派寄予厚望一回到传统的共和党主义。但是,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体和长远利益考虑,艾森豪威尔不得不顺应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历史趋势,有限度地接受新政改革的自由主义原则,走上了中间道路。文章指出,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共和党人在政治哲学和社会经济政策上所必然要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两党治国政策的重新定位——克林顿的中间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 ,美国统治阶级的治国政策曾有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是 30年代初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D .罗斯福摒弃了 2 0年代共和党的保守主义治国政策 ,实行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新政” ,克服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此后 ,民主党的“新政”式新自由主义路线统治美国长达 40余年。第二次是 2 0世纪 80年代初共和党的罗纳德·里根总统 ,面对日益恶化的新的“滞胀”危机和民主党新自由主义路线的失灵 ,毅然转向新保守主义 ,全面推行以“自由市场”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改革 ,创造了经济增长持续 92个月的里根式经济奇迹。然而 ,里根的新保守主…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收到了一定效果,不仅挽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且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但是要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必然牵涉到对同时代美国的各种政治势力与社会运动的评价。被视为“美国政治生活中最有争议的人物”的休伊·朗(Huey P.Long)早在“新政”时代,曾一度被罗斯福称为“美国第二号危险人物”;在后来的美国学者中,有人把朗视为“罗斯福新政的左翼”,也有人把他看成具有“极右倾向”的权欲狂;在我国,有的学者甚至干脆把他作为“法西斯分子”,认为他不断煽动法西斯运动,始终处于罗斯福“新政”对立面,阻碍、破坏“新政”。  相似文献   

16.
林登·约翰逊“伟大社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社会”是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内政纲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继续了“新政”、“公平施政”和“新边疆”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在政策实践中把联邦干预扩大到空前的规模,进一步将美国推向“福利国家”的道路,从而使“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美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约翰逊的“伟大社会”作一初步述评。  相似文献   

17.
战后以来,特别是到5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罗斯福总统没有经济理论。研究美国改革运动的著名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德的说法是较有代表性的。他说罗斯福对经济学所知甚少,他没有确切的纲领或基本理论,他的“新政”立法几乎全是政治压力逼出来的和即兴之作。罗斯福的亲密顾问弗朗西斯·袖金斯也相信罗斯福对经济学所知甚少,没有读很多经济学著作。到70年代,仍有些史学家认为罗斯福“较喜欢满足于常识和直接任务”,“无力更深入地探索并提出少数基本问题”,“不能形成一种连贯而可行的政治哲学”。根据丹尼尔·R·富斯菲尔德对罗斯福经济思想相当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得出这些结论,是由于没有研究过罗斯福图书馆中大量的通信及其他文件、罗斯福的丰富藏书和他的一些最亲密顾问提供的证言的原故。他  相似文献   

18.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政治、信仰危机的深渊.资本主义的吸引力日益削弱;而这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却取得了辉煌成绩,创造了"孤岛繁荣"的奇迹,社会主义的魅力迅速彰显;在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陡然增加.这些因素构成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直接诱因.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完成"一五计划"和欧美经济危机最严重的1932-1933年间达到高潮,其后,由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而逐渐趋向低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下.概言之,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大致可以分为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以及追求社会主义三个既有联系而内涵又各有不同的层次.与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相比较,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气息和缺少理论上的建树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9.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濒于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革的产物。这种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政纲,是和美国早期的立国理想——一种“历史悠久的、没有受到官僚主义污染的、由自我管理的个人组成的大体无政府的社会”相违  相似文献   

20.
1933年,美国对欧外交政策从20年代的“国际合作”开始向“孤立主义”转变,罗斯福在六月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严词拒绝与英、法合作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是美国政策转变过程中的显著标志。弄清罗斯福拒绝与英、法合作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理解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形成问题。一30年代初,美国外交政策的国内外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危机的困境、华盛顿体制的破裂和欧洲战争的阴影,使美国面临一场重要的抉择,是继续20年代与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