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了对华北的侵略步伐。在1935年日军策动华北事变的过程中,土肥原贤二作为关东军的代表和"中国通",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土肥原主张实施分离华北政策,在华北事变中始终在日本关东军和陆军中央部的指导下活动,与日本华北驻屯军之间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合作关系。在对宋哲元工作的问题上,土肥原利用宋氏自保妥协的态度,软硬兼施,这种手法后为华北驻屯军继承,最终导致七七事变爆发。在华北事变中,土肥原既是整体策略的制定者与推动者,又是实际实施者,是华北事变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考察土肥原贤二在华北事变前后的活动,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侵华战略的连续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日本“华北驻屯军”组建于1901年,是《辛丑条约》的产物。1911年,日本试图趁中国辛亥革命内乱之机,向华北增兵,扩充驻屯军实力,但遭到了列强的反对。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期间,日本利用与列强共同防卫华北的机会,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增加了驻屯军的兵力。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阴谋分离华北,随即在列强的默许下,...  相似文献   

3.
读韩国青年学者孙准植的专著《战前日本(1933—1937)在华北的走私活动》戴建兵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日本为了达到分离华北的目的,利用日韩浪人和汉奸在华北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走私活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风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走私活动也打击...  相似文献   

4.
在七七事变的起因问题上,中日学关于事变的必然性与“偶发性”的争论最为尖锐,而日本在天津的中国驻屯军在事变以前有无侵占华北的计划,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证性的论据。1937年7月8日凌晨3时由中国驻屯军主任参谋起草的一份《宣传计划》(假定)被日本学发表后,曾为我国学所征引,但这份书因其本身的局限性,难以证明日军在七七事变前夕阴谋侵占华北的有计划性。本对于近年来被披露的中国驻屯军司令部1936年9月15日制订的《1936年度华北占领地区统治计划书》,进行了必要的考证;并结合日本华北政策的演变,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其历史价值进行了论述;还将它与关东军九一八事变前夕制订的《满蒙占领地统治方案》进行了比较。根据中国驻屯军的这份计划书,笔进一步论证了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的必然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1940年8月,八路军第129师、第120师在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消息传到日本,日本朝野震惊,他们纷纷指责华北驻屯军总司令多田骏,说他失职,没能遏制华北抗日部队的发展。因为日军已经占领华北多年,华北竟然还存在如此强大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实业部档案,它反映了南京国民党政府对华北地方行政当局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商订“中日经济提携八项原则”,进行所谓“华北经济开发”一事提出相应对案所持的否定态度,表明了国民政府此期对日态度逐步转向强硬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进而向华北侵略。其侵略华北的策略,包括军事、外交、经济三方面,“华北分治”政策,就是军事与外交相互为用的典型。关于日本侵略华北,有的论者认为,关东军是主谋,策源地在东北沦陷区。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主谋是日本政府,策源地在东京。日本驻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华北驻屯军,是负责执行这一侵略政策的  相似文献   

8.
事变爆发 迫使宋哲元及第二十九军就范的阴谋失败,日本人就决心不惜动用武力驱逐第二十九军,达到其独占华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战略目的。 当时,驻防华北的第二十九军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北有日本关东军和伪满部队的压迫,西北面有伪蒙部队的制约,东有日本人控制的冀东反共自治政府,即使在北平城内也有日本使馆区的军队。北平西南的丰台、长辛店控制在日军手中,天津更是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司令部驻节地,自山海关至北平铁路沿线多处地点都有日本驻军,还有日本特务机关的大量特工人员在华北各大城市中公开活动,制造事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卢沟桥是当时北平  相似文献   

9.
1935年6月,何应钦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何梅协定",将整个华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控制权奉送给日本。从此,在平津,日寇的坦克纵横街巷,军用飞机随意低空飞行,荷枪实弹和日军,在大街上横冲直闯,日本浪人到处为非作歹,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北平的爱国教授和学生不断地遭到各种威胁和迫害。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30年代前后日本对华北的毒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30年代前后日本对华北的毒化政策李恩涵一、前言中日战争(1931—1937—1945年)之前和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所进行的秘密、半公开甚至完全公开的贩毒活动与其背后所代表的一套日本对于中国的毒化政策,在当时与战后即为很多客观、公正与具有洞察力的中...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日本在华北劳务掠夺体系与强制劳工人数若干问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运用国内新发现的重要日伪挡案献,对关于“日本在华北的劳务掠夺体系”、“1942年后日本向东亚各地输出华北劳工之政策手段”、“日本在华北本地矿山企业使用强制劳工人数”、“在华北修军事工程使用强制劳工人数”、以及“在蒙疆使用强制劳工人数“等,分别进行了详实考证。使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向前跨进了一步,并为当前解决中日战争遗留问题——即日本强掳中国强制劳工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论卢沟桥事变期间的中日"现地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华北驻屯军挑起卢沟桥事变,掀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但是,与九一八事变不同,日军的这次侵略行径从一开始就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反击.  相似文献   

13.
我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活动越来越坚强,人民战争高度发展,已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日本侵略军视其为心腹大患,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下了最大的决心,要把冀中根据地摧毁。他调集了5万余兵力,从1942年5月1日到7月1日,对冀中进行“十面出击”、“铁壁合围”大扫荡,寻找我们的主力,捕捉领导机关,妄图达到“确保”冀中,把冀中乃至华北变成他“支援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  相似文献   

14.
有关卢沟桥事变战场的地名,笔者几年前曾写过《卢沟桥事变战场考》一文,但不够全面,近年来我们又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现在续写一篇考略文章,以作为对前文之补充。丰台卢沟桥事变的制造者日本华北驻屯军河边正三步兵旅团第一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军国主义挑起卢沟桥事变,目的是要先占领北平和天津,藉以控制华北,继而妄图灭亡中国。7月27日,日本参谋本部命令中国驻屯军以现有兵力进攻平、津地区的二十九军。28日,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命令所属将士准备全线抵抗;并通电全国表示:在国家存亡、千钧一发之...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的,正是日军驻北平丰台的"中国驻屯军"。"中国驻屯军",也称"支那驻屯军",其前身是"清国驻屯军",是日本入侵中国最早的一支军队,也是七七事变的始作俑者。前世今生:日军"中国驻屯军"的由来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1997,(4)
蒋介石“决心应战” 1937年7月7日深夜,北京西南方向响起激烈的枪声。在卢沟桥地区进行非法演习的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和受到射击,悍然向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县城发起了进攻。第二天一早,为躲酷暑移到庐山牯岭办公的蒋介石等南京政要们就收到了华北地方当局的“特急电报”。一时间,蒋介石还弄不清楚日本此次挑衅的企图。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历次挑衅无不以蚕食、控制和侵占中国土地为目的。何况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早就公开声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及战前日本在理论上的认识,并根据战前农村工业的调查资料,对战前日本农村工业的总量,地区和行业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为战前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驻日大使馆报告日本侵华计划梗概(1935年9月30日) 本年自日人对于华北要求事件发生以来,初则经济提携之说盛行于时,及至最近,则彼方一切论调对于提携之词已渐舍不用,进而改称所谓开发华北者,不徒宣传,且进而作成方案,从事著手。既已由其天津驻屯军扩充调查班按照对象调查一切问题,而南满铁道会社亦出资设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及战前日本在理论上的认识,并根据战前农村工业的调查资料,对战前日本农村工业的总量、地区和行业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为战前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