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在昭和12年,作为兄弟五人当中的二儿子出生在大阪的。父亲是做海产品生意的批发商,哥哥继承了父亲的公司并到美国留学。  相似文献   

2.
我的提问不属于任务范畴“太好了!终于轮到我说话了。”这是马楠的第一句话。马楠想说的分别是:她没有责问过克林顿;没有痛斥过美国的人权状况;确实是嫁给了美国人,但并没有去美国留学;她的老公也不是性无能,否则两个孩子从哪儿蹦出来的呢?!她说,网上流传的那个帖子,她和她老公看到时“都快笑翻了”。马楠说的帖子,是指《北大反美姑娘马楠的近况》,发在2005年8月13日的“大家论坛”上: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的留美学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留美学生的高潮是1911年前后,其发展则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中国近代最早赴美留学的是容闳、黄胜、黄宽三人,时为1847年,出于美国传教士布朗先生相助之功。1854年,容闳归国后,经过十几年辛苦奔波,结识了曾国藩,终于在1872年陆续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由于顽固派的群起反对,这批幼童于1881年“凄然归国”。此后赴美留学者一度中断。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通过留学救国曾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呼声,于是人们再度飘往太平洋的彼岸,企求救国良方。但至1900年,留美人数仅有十多人。八国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面子     
胡适13岁时,由母亲作主,与离家不远的旌德县女子江冬秀订婚。尔后,胡适去美国留学,冬去春来14载,两人未曾见过面。1917年12月,胡适回故里完婚,无情人终成眷属。其后,有一封胡适给友人的信,透露了几分真情:“在家庭关系上,我站在东方人的一边,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母亲,她对我的深恩是无从报答的。  相似文献   

5.
"30年前这些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为什么现在成了顶尖的一批人?"留学中国最早的非官派留学生是随外国传教士走出国门的。1872至1875年,大清王朝分四批共派出120名9岁至12岁的幼童留学美国,这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  相似文献   

6.
我父亲李燕亭于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留学美国,1923年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同时还在美国罗省(洛杉矶)公立图书馆学校毕业,1924年在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文科主任冯友兰教授的推荐下到中州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理科化学教授。  相似文献   

7.
王莹在美国宣传抗日呼吁反法西斯谢和赓周恩来的重托1942年党派王莹和我一起到美国留学,任务是一面学习,一面宣传我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争取美国人民的支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虽然同时都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但由于我党跟美国没有外交联系的正常渠道,美国政...  相似文献   

8.
1952年3月我终于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去剑美国留学。由于自幼在贵州山区长大,体会到关山阻隔之跨,连带文化、工商业、教育等之落后,  相似文献   

9.
王莹在美国     
王莹在美国[北京]谢和赓周恩来的重托1942年党派王莹和我一起到美国留学,任务是一面学习,一面宣传我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争取美国人民的支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虽然同时都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但由于我党跟美国没有外交联系的正常渠道,美国政府和人民并不...  相似文献   

10.
美国老布什因重病住院,在重症病房度过了圣诞节。他早已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奈。在他88岁生日前夕,他告诉孙女詹娜,自己多次思考过死亡:"我想知道死亡是什么,我想天堂中,绝对有很多我渴望去见的人。"  相似文献   

11.
张宪章 《古今谈》2004,(3):6-9,21
大概是职业习性使然,到了美国,最有兴趣的是访古,尤其是与中国有关的古迹。本来很想拜谒容闳的墓,这位中国第一个留美博士、留学事业的开创者,因参与戊戌变法被清廷通缉而逃亡国外,最终留尸骨于大洋彼岸。但由于墓址不明,未能如愿。就在我深觉遗憾之际,游华盛顿市华盛顿纪念塔时却有意外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我在苏联的风雨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9月初,李大钊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华北分会主席名义,在北京组织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考试,我有幸参加并得以通过。这年10月5日,经段纯、颜蔚辅同志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北大”支部书记李国瑄的主持下,我在镰刀斧头旗下宣誓入党。在欢送赴苏留学的茶话会上,李大钊指定我为小组长。10月中旬,我们一行五人离开北京南下上海,准备乘“得富利”号轮船赴苏俄。 经过长途旅行,我们途经海  相似文献   

13.
章汉夫传略     
章汉夫(1905~1972),原名谢启泰,江苏武进人,幼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26年清华大学毕业到美国留学。1927年加入美国共产党,后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美国旧金山中国支部书记,后回国从事反帝反军阀革命斗争。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随  相似文献   

14.
《纵横》2005,(8)
净空:这股思潮的出现有它很复杂的原因。最基本的要素呢,我认为,是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清朝末年的衰落。一般读书人看到洋枪洋炮把中国打得那么凄惨,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一定要学习西方,不少人还提出“全盘西化”的口号。另外,留学的中国学者又顾及自身的利益,留学日本的说日本好,留学美国的说美国好,留学英国的说英国好,互相冲突啊,不能够融会贯通啊,思路不够深,不够远大。回来之后就建立派系,没有想到国家、社会的利益。这一点就比不上日本,日本也派了许多人到西方学习,回来后加以融会贯通,并且没有放弃它的传统,没有丢掉它…  相似文献   

15.
颜惠庆,字骏人,1877年出生于上海虹口一个牧师家庭。其父颜永京曾留学美国,参与创建圣约翰书院(即后来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并  相似文献   

16.
吴念圣 《世纪》2023,(4):94-96
<正>1978年7月,我离开生活了9年4个月的黑龙江农村返回上海。那时,我已满30。到了上海,父母立即考虑帮我办出国留学。我的小孃孃,也就是父亲的小妹妹在日本,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即便是“文革”期间也未中断。1976年,我表妹从日本到上海短期留学进修中医,就住在我家。这回,父母想通过小孃孃他们帮我在日本申请上大学。  相似文献   

17.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官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白话文的酝酿却并不是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而是远在大洋彼岸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中间。本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留学热潮,一批肩负民族希望的中华学子踏上异乡国土,探求科学真理。其中,庚款留学的胡适就是留学大军中的一员。胡适是1910年以第55名考取官费留学的。另外,像后来在中国学术界颇有名气的任叔永、梅光迪、杨杏佛、赵元任等都是胡适在美国求学的朋友。白话文运动就在他们中间开始酝酿。白话文运动的起因,跟一个美国人钟文鳌有一定联系。钟文鳌虽不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旅美见闻     
2000年,因为儿子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博士学位,即将毕业,应学校邀请,我有幸到美国波士顿度过了近三个月的旅美生涯。这也可以说是一次自费考察,短期自费“留学”,尽管只是短暂的三个月,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1929年,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在济南主持创办了山东实验剧院。实验剧院设在大明湖附近的文庙里,由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戏剧的赵太侔(1889--1968,山东青州人。曾两任山东大学校长)任院长。此时的江青(山东诸城人)正寄居在济南的堂叔家中。叔叔竭力想让她好好复习考中学,  相似文献   

20.
米鹤都 《纵横》2008,(10):49-53
吴天威(1918—2005),历史学家,日本侵华史研究专家。辽宁沈阳人。194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历史系,1952年赴美留学,获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后任南伊利诺大学历史系教授。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发起建立了海外第一个"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