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乃蕴 《江淮文史》2006,(3):172-176
人,也的确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我的青年、中年时光,大部分是在合肥宿州路南端度过的。后来,经过几次大转移,合肥——北京——合肥——灵璧县尹集公社陈滩大队插队落户——宿县——合肥蜀山路和屯溪路,现在,又到宿州路的北端落户了。在宿州路的南端开始了我的合肥生涯,过了40多年,又将在宿州路的北端度着“夕阳红”的岁月,也许,也将在这里打上我人生的“句号”。前前后后,已越二分之一的世纪,又回到了合肥的“起点站”,这就是“缘分”吧。1951年严冬,皖南、皖北行政区合并,我们一行数十人原属于青年团皖南区工委的机关工作人员,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以街区尺度为研究单元,以arc GIS为技术支撑,运用空间隔离指数和信息熵模型,对转型期1982-2000年中部城市合肥社会空间分异与重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转型期合肥城市社会空间分异与重构显著,呈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同心圈状空间分布特征;②隔离指数值的变化表明,18年间合肥城市内部空间隔离程度显著减弱,混居性逐渐增强;③信息熵值变化表明,18年间合肥社会空间进行了幅度较小的有序重构。最后,对合肥社会空间分异与重构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15日至16日,“秦汉魏晋时期江淮地域背景中的合肥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推动秦汉魏晋时期江淮地区尤其是合肥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为《合肥通史》的编纂提供学术支撑。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专家学者们围绕主题,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是关于合肥县设立及秦汉合肥之都会地位或输会地位的形成问题;二是江淮地域历史背景中早期合肥地区历史兴衰问题;三是关于周瑜历史、思想等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一次规模小、讨论集中的地方史或区域史研究的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4.
合肥四姊妹作者金安平译者凌云岚杨早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合肥四姊妹》,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张家四姐妹的命运。合肥张家是当时的名门,姐妹四人分别嫁给了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相似文献   

5.
合肥三国军事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古城址、古战场、水利工程遗址和非物质的故事、传说等文化遗产类型,在合肥城市发展史研究、三国文化资源利用、地域文化挖掘方面具有突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合肥三国文化价值的阐释,提出合肥三国军事遗址公园展示提升、合肥三国军事文化遗产文旅展示区打造、合肥三国军事城市文化产业研发的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路径。  相似文献   

6.
合肥得名新探宫为之合肥得名的由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合肥地名录》在引证一些古人对合肥得名由来后说:“合肥名称由来待进一步考证。”本文就此略呈己见。“合肥”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邱之后徙寿春,亦一部会也。而合肥受...  相似文献   

7.
钱念孙 《江淮文史》2015,(2):124-133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多幅作品落款均为"写于合肥五柳轩"。这五柳轩究竟位于合肥何处?为何李方膺曾在此驻留?对于这个问题,稍翻合肥史料便有答案。原来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至十八年,李方膺曾任合肥知县。按清朝惯例,外籍知县一般居住府衙内公寓,想必李方膺的五柳轩,也为合肥县衙后院的一个寓所。如今合肥老县衙难觅,五柳轩也无从寻迹。但李方膺作为声名?赫的扬州八怪之一,留下的许多颇具传奇色彩的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合肥地名之由来,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笔者近日读报,又看到有篇文章,在谈到合肥地名时引证解释说:"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并加以特注"肥即指东淝河"。"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是南北朝时北魏人郦道元所著《水经注》里的词句,自明清及至近现代,多有学者引用。但均未注明"施于合肥"的"肥"是指流经寿县的东淝河。  相似文献   

9.
正1949年1月21日,对于苦守在长冬中的合肥,是个千年冰融的日子。这一天,合肥解放了,原来长夜难明的古城,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升了起来。这一天恰好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民间传统"小年",古代将这一天叫交年节,也就是旧年和新年交替的日子。老百姓寸心自知,合肥在这一天解放,恰  相似文献   

10.
金科 《江淮文史》2004,(1):59-73
我的出生地安徽合肥,地处江淮平原。如果站在城里的高处,极目远眺,便会发现,在合肥的四周,惟有西面,远远地耸立着一座孤山,这座孤山被家乡人称之为大蜀山。大蜀山在合肥  相似文献   

11.
寻找龚鼎孳     
张崇岱 《江淮文史》2004,(2):174-176
也许初春桃花绽放的缘故,报刊上看到一些关于合肥风花雪月的历史故事,那便是南宋词人姜夔在合肥南门旅居时与两个歌女的罗曼蒂克。姜夔的词近年来在学史上不断升值,使合肥的化底蕴厚积  相似文献   

12.
合肥之名,始见于《史记·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篇著名历史文献中列举了当代全为“都会”的就有邯郸、燕、临八个;而合肥则特称为“输会”。汉以后(具体时间在汉武帝以战略地位上有其重要性外,作为这个商业城市的忽起忽落,如同  相似文献   

13.
谒陈独秀墓     
2008年10月下旬,大学同班同学聚会于安徽合肥。此次聚会地点选在合肥,一来是在合肥有三位同学,都年近八旬,多年未见,想去看望他们;二来是想借此机会到安庆瞻仰陈独秀墓地。  相似文献   

14.
李日 《湖南文史》2011,(1):54-54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老乡观念特别浓厚,因此给他的门房下了一道命令:凡安徽老乡来,随时禀报,不得怠慢。起初,来投奔的安徽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可是,到后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李鸿章转而只见合肥真老乡。安徽其他县区的人为了冒充合肥人,往往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到合肥学讲合肥话,最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万绚 《江淮文史》2021,(4):122-129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在合肥西大街(现长江中路)四古巷内的杨宅,在这里度过了六年时光,后因其父赴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而举家迁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杨振宁随母从清华园返回合肥居住半年,就读于庐州中学.1938年3月,合肥沦陷在即,杨家辗转迁往昆明,从此远离故土.  相似文献   

16.
汪炜 《江淮文史》2005,(6):152-159
合肥,地处皖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化底蕴的城市.“合肥”二字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是南北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向来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自秦汉置县以来,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这2000余年间,朝代在更替,历史在前进,而合肥的地名演变、行政区划更替、地方官员轮换,也都在随着进行.这一切从何而了解呢?虽然有着浩瀚的历史献资料可以查询,但是最好的证明却是来自地下出土物的自述,那才是最有力的佐证.2003年在合肥西北郊出土的一方墓志,就有力地佐证了合肥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7.
台北——合肥,远隔千山万水。台北那边居住着蒋纬国,合肥这边生活着金定国。 鸿雁传书,台北——合肥一线牵。它带来的岂仅仅是薄薄的纸,它捎来了蒋纬国与金定国割不断的手足之情。 作为异姓兄弟,高龄80岁的蒋纬国与79岁的金定国,已有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了。但金定国先生告诉笔者:“海峡两岸情切切,纬国兄的心时时与我的心连在一起啦!”  相似文献   

18.
城隍庙旧话     
牛耘 《江淮文史》2008,(3):168-173
许多来合肥的友人,都爱逛一下合肥城隍庙。因为这里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时尚的城隍庙市场。  相似文献   

19.
《江淮文史》2011,(3):169
肥西县官亭镇古有"庐州后花园"的美誉,今有"合肥西大门"之称,地处合肥市与六安市的中轴点,东距合肥25公里,西离六安30公里,是合肥的西大门,是肥西县西北部农业大镇、经济重镇和新农村建设先行镇。近年来,在中共中央改革开放富民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民航安徽省管理局。2003年11月25日,民航安徽省管理局所属合肥、黄山机场由中央移交省政府属地化管理,改制为安徽民航机场管理有限赉任公司。2005年11月8日,成立了股权多元化的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内设"六部一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规划发展部、安全管理部和市场部、综合办公室):下设合肥机场、黄山机场,池州机场3个分公司和安徽民航蓝天实业总公司、安徽民航客货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民航机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3个经营性子公司。安徽民航从1957年1月合肥三里街机场乎次开通第一条国内航线,至今跨过了56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小到大不断壮大成长的历程。合肥机场航线航班由1950年代每周3至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