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宰纯是日本《国语》研究的先行者,其《国语》研究成果并没有形成专书,而是散见在《紫芝园漫笔》以及后世的《国语》研究著作或批校中。今从太宰纯《紫芝园漫笔》、渡边操《国语解删补》、千叶玄之校订《韦注国语》、高木熊三郎《标注国语定本》、六谷藏书《国语》批校中,辑出标为太宰纯之说者125条,其说大致分为校订文字、训诂语义、音注订正等三个方面。太宰纯的有些说法对于训释《国语》、补充韦注是有益的,但是也存在误会《国语》本文及韦注的地方。今撷其中53条,一一辨析,俾有益于《国语》之研究以及太宰纯《国语》研究之得失。  相似文献   

2.
俞志慧教授著《〈国语〉韦昭注辨正》于《国语》及韦昭注之辨正校核精审,堪称佳作,然其中仍有未协之处,今检得30条,稍加辨正,以有益于《国语》之广布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语》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韦解则是我们弄清《国语》所载史实和思想的重要依据。韦解具有体例完备、兼采诸家、征引广博、注释简洁的特点,这些特点拉近了《国语》与经史的关系,提高了《国语》的地位。《国语》韦解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开集解之风,这是使得《国语》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提出《国语·吴语》"孤敢不顺从君命长弟许诺吴王许诺"句中第一个"许诺"是衍文,慈利竹简《吴语》可证明此"许诺"是《国语》成书之初就有的文字,并非衍文。王氏父子据他书引《国语》之文校勘《国语》,故有此误。此"许诺"的主语是晋国,表示晋国在吴王去王号尊周王的前提下同意吴国在盟会中先歃血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国语》刊本主要有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校本、冢田虎本、上善堂本、秦鼎《定本》和高木熊三郎标注本,其中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本、冢田虎本、秦鼎本和高木本属于《国语》公序本系统,而上善堂本则属于《国语》明道本系统。公序本系统中,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本、冢田虎本、秦鼎本和高木本具有前后继承的渊源关系。道春点本既是日本《国语》刊本的开端,又是早期日本《国语》研究者所凭借之本。秦鼎《定本》既是日本《国语》研究的重要著作,又是此后日本《国语》研究、点校的重要依据版本。  相似文献   

6.
徐元诰《国语集解》,网罗各家之说,于读《国语》者甚为便利,可称当前《国语》校注本之最佳者。然其中亦有可商榷、补充之处。今就可商榷、补充之处,成札记数条,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春秋五霸,齐桓。晋文并称。晋文公重耳之亡是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史记·晋世家》称重耳四十三岁开始流亡,《国语》记载重耳十七岁开始流亡。杜预,泷川资言,杨伯峻认同《国语》的记载,但未作详尽考辩。梁玉绳、洪亮吉及现代学者多认同《史记》。本文根据秦穆姬年龄,狐突年龄,晋文公的家庭状况推断《国语》的记载是可靠的,而《史记》不足为据。一、《国语》《左传》《史记》的记载《国语·晋语四》重耳过曹,曹伯不礼重耳,僖负羁曰:“重耳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重耳奔狄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前,据…  相似文献   

8.
沈利斌  赵俊芳 《古籍研究》2000,(1):19-21,70
所谓两“逸”分别指《尚书·周书·无逸》篇与《国语·鲁语下·公父伯之母论劳逸》篇。其中《公父伯之母论劳逸》是后人据义所加标题,非《国语》所固有,本为方便起见,省称《论劳逸》。此两颇有共同之点,故可对读比较。其一,两都是长对晚辈的告诫辞。《尚书·无逸》是周公  相似文献   

9.
《国语》韦昭注匡谬一则董莲池,王彩云现存《国语》的注本,以三国吴韦昭之注为最早,由于该注保有许多古音、古训,颇受学者重视,因此它也就最具权威性。今人注释《国语》,凡遇疑难问题大都折衷于韦昭之说加以诠解。但是有些人没有想到韦昭之注并非尽是,其中亦有可商...  相似文献   

10.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现存最古版本是宋刻明道本和公序本.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组以明道本和公序本参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的本子,是现今最流行的《国语》读本(以下简称校点本).三国韦昭注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国语》注本,清代董增龄《国语正义》搜罗广博,为汉唐以来注释之集大成者.除此而外,黄丕烈札记,汪远孙考异,徐元诰集解,亦多有发明,可取之处甚夥.先儒时贤注释校点之功昭彰显著,不可磨灭,但疏漏讹误亦在所难免,故略陈管见,琐记于下.  相似文献   

11.
《左传》、《国语》与汉四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齐、鲁、韩、毛四家诗与《左传》、《国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左传》、《国语》用《诗》与四家诗之比较,更进一步探究春秋《诗》学(含部分战国内容)与汉代《诗》学的某些关系。一、四家诗与《左传》、《国语》发生联系的背景经秦焚书坑儒,《诗》学发展严重受阻。至汉拨乱,《诗》学逐渐返正。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诗》学的恢复是艰难而缓慢的。刘欧《移太常博士书》云:“汉兴,……天下但有《易》卜,未有他书。至孝惠之时,乃除挟书之律。……至孝文皇帝,…··叫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至孝武皇帝,然…  相似文献   

12.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先秦重要典籍。三国时吴人韦昭在《国语解叙》中论为“实与经艺并陈,非特诸子之伦也”。对这部重要历史文献,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在广泛吸收清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点校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经过这番点校整理,使《国语》文意昭然,为我们阅读和研究《国语》及韦昭注,提供了很大方便。此点校本成为目前最易得、最易读的《国语》本子。然而,白壁难免微瑕。其中除在校勘上有误从明道本者外(例如:第477页注:“随禄尊卑。”当从公序本作“随爵尊卑。”),犹有标点失误者几十条。为便于读者更好地利用此  相似文献   

13.
论《国语》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是关于春秋时代“语”的汇编。《国语》虽非一时一人所作,但它反映着编纂者的目的和思想。《国语》的编纂思想,是一种重德重民的天人观与讲求君臣“相听”的君臣观的有机结合。从《国语》中反映出的阴阳五行、古帝王传说、君与主、宗周重楚等方面考察,《国语》的编定应早于战国晚期成书的《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诸书,当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4.
《国语》中有相当多的观人记述。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相关的文献资料来看,《国语》观人记述较为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了西周春秋时期的观人途径和手段,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蕴和明显的进步意义。就整部作品的文学性而言,《国语》观人记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这主要表现为借一人之口刻画人物、直指人物内心的白描手法、赋予人物形象以深厚精警的意蕴等。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者关于《国语》的辑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语》佚文的辑佚,一是对汉晋时期《国语》注解的辑佚,其中又以后者为重.在清人所辑汉晋佚注中,汪远孙《国语三君注辑存》搜集内容最为完善,之后的马国翰、王谟、黄奭王仁俊等有所补充,对我们今天整理和注解《国语》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历代关于《国语》作者问题的不同意见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关于《国语》作者问题的不同意见综述谭家健《国语》的作者是谁?久有分歧,莫衷一是。现将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择要介绍如下:《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著作。其文字在《韩非子·说疑》中已被利用,但没有说明出自《国语》而只叫“记曰”。《礼记·弓下》和贾谊《新书...  相似文献   

17.
在历来的史注中,《史记》三家注,《汉书》颜注,《三国志》裴注是其杰出的代表,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郑众《国语章句》,贾逵《国语解诂》,杨终《春秋外传改定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延笃《史记音义》,应劭《汉书集解音义》,服虔《汉书音训》及韦昭《国语解》等,也都是汉魏时期的著名史注。可惜的是,只有《国语韦注》保存得较为完整,其他各家史注或佚或残。本文试就《国语韦注》的特点和价值,略加探讨,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韦力 《收藏家》2012,(11):55-58
《国语》又称《春秋外传》,与有《春秋内传》之称的《左传》并列,两书互为表里,互相参证,内容记载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然因八国史事之记载详略不同,文风迥异。  相似文献   

19.
《国语》方言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本文认为《国语》中存有部分方言词。联系上古方言词的一些材料我们梳理出了40余个《国语》方言词,并在对它们所在国别和方言区对应关系调查的基础上对《国语》作者、《国语》方言词的历时层次以及战国中前期稚言和方言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推断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国语》这一部古书,对于它的作者和作者的时代,唐、宋以后有好多人提出疑问,但对于《国语》所记载的史实,一般人都是信任的,足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例如(一)《左传》记周室事很略,《国语侧记有穆、恭、厉、幽、宣、襄、定、灵、景、敬等十王的大事。(二)《左传》记齐桓公霸政事业很略,《国语》的《齐语》,则专记管件相齐的政治建设。(三)《左传》对于越灭吴的记载很略,《国语》的《越语侧记载的特别生动详明。总之,《国语牌D充了《左传7)的史事很多,所以司马迁修《史记》,把《国语)}作为重要参考材料之一种(《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