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三月 ,乍暖还寒季节 ,从北京传来白寿彝先生逝世的噩耗 ,中国失去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令我万分悲痛 !这是史学界的巨大损失 ,是史学史学科的巨大损失。早在六十年前 ,白先生即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 ,开始了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解放后 ,白先生受教育部委托 ,于 1 96 1年着手编写《中国史学史教本》 ,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成立了中国史学史编写组 ,并且招收两名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 ,组织了几次关于史学史的学术讨论会 ,出版了几期《中国史学史资料》刊物。白先生还亲自撰写《谈史学遗产》、《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等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白寿彝先生辞世已有五年了。五年来 ,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仍时时出现在我们眼前 ,他的研究成果和许多卓越的见解更时时被人们谈起 ,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仍然活在当前的学术工作之中。白先生在学术园地上辛勤耕耘达半个世纪 ,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史学理论、民族史、中国交通史等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建树。尤为令人敬佩的是他长期保持常青的学术生命 ,不断提出新问题 ,推动研究工作向更深的层面掘进。就专门史而言 ,白先生毕生付出最多心血的就是史学史。 1 940年 ,白先生就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 ,…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我师从白先生学习中国史学史 ,后来又因科研与撰述的关系 ,无数次面聆白先生的教导 ,半个世纪中如沐春风 ,如饮甘泉 ,温心解渴 ,始终受益。“进进出出”我于 1 962年夏 ,来到北京师范大学 ,师从白先生进修中国史学史。1 958年 ,我大学毕业后 ,分配在辽宁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学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白寿彝先生就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并立志使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摆脱旧模式的影响,使其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五十多年来,白先生为中国史学史这项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辛勤劳动,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新近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史学史论集》(1999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论集》),收集了白先生自1946年至1993年陆续写作的36篇代表性论文。这部论集是白先生关于史学史研究论文的首次单独结集,它将与1986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交相辉映,共同反映出白先生在几十年学术求索中对中…  相似文献   

5.
姚名达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创建历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学者。本文依据其《中国史学史讲义》遗稿,以及散见于信函与已刊著述中的介绍与阐述,梳理出姚名达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历程,拟定的架构以及已经成文的观点与主张等内容。中国史学史研究是姚名达最为重视,也始终坚持的学术领域与研究专题。姚名达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规划,具有整体化、系统化的特点,其已经刊行的几部史家年谱,均应纳入到中国史学史研究体系之中。作为姚名达留下的唯一相对完整的文本,《中国史学史讲义》遗稿讨论了史理与史官两部分内容。其中体现出的对史学理论的重视,可视为姚名达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杨翼骧先生编纂的《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三册,是杨先生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重大贡献。这在史学界久有定评,是为公论。按杨先生的规划,尚有第四册清代卷应当编纂,方能构成完整的系统。而随着本专业学术硏究的进展,特别是历史资料书籍的大量出版,已出版的3册也显现出应当有所修订的必要性。我们遵从杨先生遗嘱,增辑编纂了《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清代卷,同时对已经出版的前三册进行了修订、增补,重新出版,名之曰《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在增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史书录续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史学史书录续篇朱仲玉1981年,我写了一篇《中国史学史书录》(见《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二期),著录了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到1980年出版的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著作。在那五十年中,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真正成熟的史学史著作少得很,以至不...  相似文献   

8.
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本》一书即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史学史教本》系统地揭示了从远古到解放后的中国历史学发展的过程和特点。这本书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学遗产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民族史学的优良传统,从历史观点、历史编纂学、历史文献学与历史文学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中国史学史教本》努力探讨中国史学具有的民族特点。《教本》将中国史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思潮辩证地联系起来,阐明了中国史学的发展过程、事件,评价史书和史家。在这本《中国史学史教本》中,史学不再是被视为游离于社会之…  相似文献   

9.
彭忠德 《安徽史学》2000,(3):F002-F002,,60,
中国史学史自本世纪20年代梁启超的倡导算起,海内外正式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已达数十种之多,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瞿林东教授《中国史学史纲》(以下简称《史纲》)一书乃其中一部力作,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一、对史学工作的自觉检讨中国史学史学科产生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建国以后,这门学科在六十年代初曾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最近十年有显著的发展。近十年来,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数量可观,在内容上,已经明显地注重于历史观点、编撰思想、史学与时代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我们正在从事的是建设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的工作。白寿彝先生于四十年代初,便开始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在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了将近半个世纪,在理论上作了许多总结阐发,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地开拓,对建设这门学科、推动它达到今天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贡献。白先生治史学史,特别重视发展理论思维。他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史学史是对史学工  相似文献   

11.
说“通”     
自司马迁提出“通古今之变”及其后世受封“史通子”以来,中国史学史上著述通史及以“通”命名史籍者就多起来了,以古代史学而言,编著通史者有梁武帝、杜佑、司马光、郑樵、马端临,等等;“通”命史者有《通史》、《史通》、《通典》、《资治通鉴》、《文献通考》、《文史通义》,等等。而在司马迁之前,《世本》、《竹书纪年》等也是通古今,只是未以“通”命名而已。近代以来,著述通史者更是继踵出现。看来,中国史学有个通古今的古老传统。故章学诚有“通史家风”之说。白寿彝先生很重视这个传统,既著文评论又身体力行。今值白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及八十寿辰之际,我想试谈多年来面聆先生教言的一点心得及研究“通”的传统的肤浅体会,借以祝福先生寿高泽长,并祈教正。  相似文献   

12.
在1988年新的一年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本刊编辑工作的改进,有些设想,请同志们指教、帮助。1961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受原教育部委托,编写中国史学史教材。为了配合教材编写,这年6月,我们创办了内部刊物《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从第4期起,改称《中国史学史资料》。三年共出了9期,还有两期教学专号。内容主要是搜集和积累资料,按专题编辑。所刊文章的作者,有翦伯赞、侯外庐、齐思和、王玉哲、蒙文通、周春元、冉昭德、徐中舒、缪钺、杨翼骧、卢南乔、陈光崇、季镇淮、李之勤等同志。1964年因搞运动停刊。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鼓舞下,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史  相似文献   

13.
读《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第二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第二册陆申几年前,杨翼骧先生编辑的《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第一册面世,受到史学界的欢迎和好评,认为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嘉惠后学之作,在编纂义例上也是一个创举。现在,本书第二册亦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接续前册,将两宋时...  相似文献   

14.
读《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要》张越自从梁启超提出史学“很有独立作史的资格,”倡导应该开展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之后,中国史学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尤其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这门学科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方面都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本书作者1950年起讲授历史文选,1964年起讲授中国史学史,多年来积累了不少资料,撰写了本书原稿。1978年起,一边培养中国史学史研究生,一边在原稿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逐步撰成本书,前后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本书共七编:第一编先秦史学,第二编秦汉史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史学,第四编隋  相似文献   

16.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本》 ,最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标志着 2 0世纪 6 0年代初教育部规划的中国史学史教材的完成。教材是建设一门学科的基础工程 ,教材的水平 ,反映着一门学科的成熟的程度。为写好这部教材 ,白寿彝先生辛勤探索了 40年 ,终于在他晚年 ,由他的学生执笔完成 ,可谓是“辛勤探索四十年 ,汇聚心血两代人”。白寿彝先生在该书《题记》中 ,深情地叙述了这本书的编写经过 ,反映出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历程。这部教材的编写 ,肇始于 1 96 1年。这年教育部召开的文科…  相似文献   

17.
构成史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要素早在1961年,学术界在北京、上海、武汉相当热烈地讨论如何建设中国史学史这门学科时,就已提出史学史分期的问题,如今时间整整过去了二十年。尽管问题复杂困难,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彻底解决,但我们现在至少应该作出尝试而不再拖延。写作本文正是为了这一目的,希望引起讨论。文中许多地方采用了白寿彝先生著《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中国通史纲要》,金毓黻先生著《中国史学史》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作者的一些粗浅看法,恳切期望得到专家、读者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史学史研究》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历程。 1 96 1年创刊时 ,它还仅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个内部刊物 ,而现在它不仅得以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并且已成为了远销西欧、北美、南亚和日本 ,为国内外同行所关注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有影响的核心期刊。《史学史研究》不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赢得了声誉 ,而且对于我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世纪开篇之年 ,纪念《史学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 ,我们愈加怀念本刊创始人、前主编白寿彝先生。白先生是我国的一代史学宗师 ,他为《史学史研究》的创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史学史研究的今与昔──访杨翼骧先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学史研究的今与昔──访杨翼骧先生宁泊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杨翼骧先生,是当今较早攻习中国史学史的学者之一,现在虽年事已高,但仍在辛勤耕耘,坚持不辍地从事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并指导着多名博士研究生。1994年盛夏,我采访了正忙于编...  相似文献   

20.
施丁同志的《中国史学简史》(以下称《简史》),1987年8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十年来河南出版的第四本中国史学史专著。《简史》凡五编18章22万字,通叙上自远古下迄新中国前夕的史学,脉络清晰,文字流畅,不乏新意。它跟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结构上的特点:简明。中国史学史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由于它研究的范围和任务,同社会有密切的联系,同现今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们如何看待历史和现实、如何对待历史遗产和史学遗产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远远不只是专业工作者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