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业与香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香港曾是孙中山早年求学之地;是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创建革命机关、创办革命报刊、策划武装起义的大本营;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平息陈炯明叛乱、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以及孙中山晚年北上等重大事件,都与香港有着直接关系。《孙中山与香港》一文详细地介绍了孙中山与香港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03,4(2):111-112
《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集外集》、《孙中山集外集补编》、《孙中山谱长编》等书都是孙中山研究常用的基本资料,勘校编纂均称精审,但在一些史料的时间判定方面,仍存在若干失误;亟待纠正。配方仅就所见四则作一勘误。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香港之行——近代香港英文报刊中的孙中山史料研究莫世祥香港是孙中山相继接受近代中等和高等教育、萌发革新与革命思想的地方,是孙中山等革命先行者据以发动中国民主革命的最早策源地。自从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组织乙未广州起义,因失败而被迫...  相似文献   

4.
正在孙中山研究中,重心一直在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政治活动上,这是很自然的。相形之下,对其有关建设、文化问题的研究,则显薄弱。有感于此,本文仅就孙中山的长江开发构想作点探讨。一、孙中山为何垂意长江开发在中国近代,孙中山不仅是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高瞻远瞩的国家建设的设计师。孙中山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创建民国;第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实行国共合作;第三,规划  相似文献   

5.
武昌的中山路和中山桥,汉口的中山公园、中山大道、三民路、民族路、民生路和民权路,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命名的。蛇山上的孙中山总理纪念碑,武昌阅马场和汉口三民路两处的孙中山铜像.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建造的,很多人都知道上述事实。但是,  相似文献   

6.
正孙中山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三大巨人之一,是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近代化前导。他创建的业绩永垂不朽。他至今仍是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一面旗帜。每当拜读《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孙中山文史资料精编》(以下简称《孙中山文史资料精编》),心情都久久未能平静,都会被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所感动,被孙中山先生的光辉榜样所折服。  相似文献   

7.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武汉三镇,有两尊孙中山铜像分别耸立在武昌和汉口的繁华街区,它们不仅寄托了武汉人民对孙中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而且富有象征性地展示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历史联系。1911年10月IO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形式上看与孙中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起义爆发之日,孙中山远在美国。然而,这场革命正是在孙中山的旗帜下进行的,是他的思想和人格所培育和影。响的一代湖北革命志士所成就的。早在1897年,湖北留日学生吴禄贞、傅慈祥等即在日本会晤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在海外广泛联系革命同志,这可谓是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其发展经历了新旧两个过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多方面融铸东西方文化,丰富民族主义的内涵,使旧民族主义向新民族主义转变。那么,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文化渊源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重新探讨孙氏民族主义的文化的渊源,这对于了解孙中山的思想,乃至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六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编《孙中山先生画册》(以下简称《画册》),这是反映孙中山生平事迹的大型历史文献图册,共收录七百多幅珍贵资料,形象地展示了孙中山立志革命、推翻帝制,创建民国到国共合作的光辉历程,再现了孙中山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它搜罗之丰富,考订之认真,是一本具有科学性、真实性的画册。  相似文献   

10.
农民观既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也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借鉴孙中山农民观的基础上,在农民建设主力军观、农民生产力动力观、农民全面利益至上观、农民共同富裕观等方面对孙中山的农民观增添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实现了对孙中山农民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逝世所引起的舆论界关注为近代中国罕见。舆论反应重点有二:一是对孙中山其人其事进行评价,褒之者为舆论主流,肯定孙中山之功绩,对其为人处事、革命精神、道德品质等大加赞赏,誉之为一伟大杰出人物,贬之者作为"另类的声音",从与孙中山不同政治立场出发,述说孙中山自身弊病,揭露其错误,描绘其失败者形象,甚至有目孙中山为"罪人"者;二是报道孙中山逝世对未来政局发展的影响,于国民党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于北京政府亦复如此,不过消极影响为舆论着力关注。所以欲达盖棺论定,只能强人所难,国民党经过一番努力与型塑,建构孙中山崇拜直到尊其为"国父",可算"盖棺论定",但亦不长久。  相似文献   

12.
武昌起义后,徐绍桢以新军第九镇统制的身份率军起义,又统率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出任北伐军总司令和南京卫戍总督,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护法运动起,徐绍桢奉孙命回国,躬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诸役,先后任总统府参军长、练兵督办、广东省长和内政部长等职,又代表孙中山与直皖奉军政要人会谈,为孙中山穿针引线,合纵连横,是前清反正高官中唯一能长期追随孙中山并得到孙中山信任的人物,其特殊作用是孙中山周围人物所无可替代的。孙徐关系,以合作为主,也有分歧。无论分合,都有因可循。  相似文献   

13.
王宠惠与孙中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宠惠早年在孙中山的带动和影响下从事革命活动,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追随;辛亥革命时期是二人在政治上联系最紧密的时期,王宠惠成为孙中山在外交等方面的得力助手;袁世凯窃国后,王宠惠投身北洋政务,但与孙中山仍保持了密切联系。孙中山是以救国为己任的职业革命家,而王宠惠则是学从政型的技术官僚。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环 《安徽史学》2002,5(3):64-67
孙中山历来重视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在其《实业计划》和《三民主义》等著作中,一再指出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途径、原则、政策和计划。孙中山在其发展农业的思想基础上,已具有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农民的思想。孙中山很重视发展实业,把发展实业视为“中国存忘之关键”。在振兴实业中,孙中山非常重视修筑铁路、开发矿业,并决心用全部精力从事铁路建设。为完成筑路计划,孙中山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问题上,孙中山一贯主张既要利用外资,又要确保主权。孙中山发展农业、振兴实业的思想,尤其是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经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海外友人致孙中山信札选(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友人致孙中山信札选》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 ,海外关心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理解和支持孙中山的有关人士写给孙中山的信。内容涉及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状况 ,反映了外国友人和华侨对孙中山及其领导下新生的共和国政府的态度 ,是研究辛亥革命史以及孙中山生平极具参考价值的史料。这些信件曾长期由孙中山在澳门的亲属保管 ,后几经辗转 ,现珍藏于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纪念馆。本刊将分期陆续刊出。1 格林姆里 (O·P·Grimley) (美国 )函( 1912年 1月 1日 )中华民国总统阁下 :从报纸上得知阁…  相似文献   

16.
<正>张磊,生于1933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研究生毕业,1958年开始在广州工作。历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孙中山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台湾研究会会长等职,兼任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和社会思潮史,特别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先后撰有《孙中山思想研究》(1981年)、《孙中山论》(1986年)、《孙中山  相似文献   

17.
患病是1924年孙中山北上过程中的意外。特殊的政治局势给孙中山的疾病染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借口疾病完成了几次政治决策;但疾病带给国民党更多的是危机,及考验其应对危机的能力。由于政治身份,孙中山获得了普通人鲜有的优良的医疗资源,但其癌症的确诊、公开和诊疗方式也因此受到医疗之外的多方因素干扰。癌症在20世纪20年代的诊疗手段落后,是孙中山癌症诊疗困难的根本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选择西医为主的治疗方式,既是孙中山的主观选择,也是国民党为打造崇尚科学的孙中山形象所做的努力。而中医的逐渐式微,也通过孙中山患病后各方对待中医的态度展现无遗。一次医疗事件,折射出20世纪20年代复杂的政治和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8.
李振武 《民国档案》2005,(2):143-143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报》是护法运动期间孙中山设立的军政合一政权——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里面收录了大量以陆海军大元帅(即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命令、训令、指令、批示、法规、告、宣言等,是研究孙中山后期政治活动的重要献。无论是台湾出版的《国父全集》,还是大陆出版的《孙中山全集》,都视其为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早在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即成为世界注目的人物。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旗手,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孙中山先生密切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文明观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史上的创新成果,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大理论宝库。本文试图结合孙中山文明观的基本内涵,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力求全面、客观地提炼出影响孙中山文明观思想形成的因素,以形成对孙中山文明观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